娄底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10-01-01 00:00

2010年,是经济形势较为复杂的一年,也是全市积极应对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经济和社会建设呈现后发赶超的良好势头。宏观经济增速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稳步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民生保障能力提升,城乡社会更加和谐。

  一、 综合

  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80.72亿元,同比增长14.5%,增幅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9.8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67.33亿元,增长19.2%,增幅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13.59亿元,增长11.2%。

经济结构得到优化。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2:50.8:33.0,调整为14.7: 54.0:31.3,一产业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3.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所占比重达到48.9%,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29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总量占GDP的比重达到43.9%。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56.29亿元,增长20.9%。全市一般预算收入30.01亿元,增长24.8%,其中税收收入22.12亿元,增长27.1%,非税收入7.89亿元,增长18.9%。全市上划中央级税收22.0亿元,增长16.6%,上划省级税收4.28亿元,增长17.7%。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05.32亿元,增长18.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86亿元,增长13.6%,环境保护支出4.25亿元,增长60.6%,教育支出15.89亿元,增长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04亿元,增长6.6%。

民生保障能力提高。2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全部预定目标。财政对民生支出达60.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7.7%,财政保重点、保环境、保民生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廉租住房8127套,新建经济适用房500套,改造农村危房3107户,灾后重建1580户,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6.8亿元。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培训10.8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和安置再就业3.1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53万人,稳定和安置残疾人就业8345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72.57万人次受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分别达到51.6%和60.9%。城市低保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提质扩面,发放低保金2.4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8所,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年人均达到4000元以上,保障水平普遍提高。

市场物价涨幅增高。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4%,其中食品类为105.6%,烟酒类100.8%,衣着类101.5%,家庭设备用品类100.9%,医疗保健类103.4%,交通和通讯工具类10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100.4%,居住类105.7%。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60.3亿元,比上年增长4.2%;实现增加值99.8亿元,增长4.2%。粮食种植面积406.1万亩,增长3.2%。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84.4万亩,增长1.3%;蔬菜种植面积43.5万亩,增长4.17%;油料种植面积45.6万亩,增长36.9%;糖料种植面积0.3万亩,增长20%。全年粮食总产量163.3万吨,比上年增长0.7%。其中,稻谷产量129.37万吨,增长0.5%。生猪出栏513.18万头,增长2.8%;出栏牛14.77万头,增长8.3%;出栏羊26.48万头,增长6.1%。禽蛋产量2.41吨,增长6.0%,水产品产量7.04万吨,增长6.0%,

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市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94.95亿元,增长37.1%。财政资金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0.41亿元,增长14.3%。全年开工水利工程4.64万处,投入 2.64亿元,完成土石方3570.2万立方米,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69公顷;新增水电站23座,全年农村用电量4.98万千瓦时,增长5.3%,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7万千瓦。全年共发放良种补贴3570万元、粮食直补2497.5万元、退耕还林补贴374万元、农资综合直补15120万元。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2010年,全市88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9.41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102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88亿元,增长22.3%。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湖南黑猪、湘中黑牛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种养大户超过5万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0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459家,流转土地36.32万亩,带动农户17.53万户。休闲农业企业达到252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87个、绿色食品认证25个、有机食品认证7个。科普惠农跃上新台阶。农业机械化率达到34%。新化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双峰县获得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和“中国碾米机之乡”称号,涟源市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先进市。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卓有成效,娄底城区万亩蔬菜基地初步建成。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沼气池5026口,解决25.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治理病险水库18座,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2亿元,我市再次夺取全省水利建设“芙蓉杯”。农村公路完成通畅工程900公里,改造危桥19座,完成投资6亿元。清洁工程及村庄环境整治有序推进,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冷水江市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投入扶贫资金2.8亿元,减少贫困人口3.2万人。争取移民后扶资金2.3亿元,受益移民32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继续扎实开展“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32.68亿元,增长19.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64家,新增6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29.42亿元,成功跃上千亿新台阶,完成工业增加值301.4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36.9%和21.8%。其中,国有企业增长29.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7.3%,股份制企业增长15.8%,大中型企业175.43亿元,增长21.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4.31,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77.1亿元,分别增长30.7%和21.1%。优势产业较快发展,采掘业增长14.5%,制造业增长24.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9%,在制造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0.5%,黑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9.8%,有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7.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0%。重点企业优势突出,涟钢、闪星锑业增速达到49.3%和72.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原煤产量1453.3万吨,增长11.6%;生铁886万吨,增长20.6%;氮肥(折纯)48.17万吨,增长28.0%。发电量121.57亿千瓦时,增长29.6%;钢921.3万吨,增长24.0%;钢材产量933.2万吨,增长26.1%;焦炭285.4万吨,增长15.6%;纯碱11.08万吨,下降7.3%;水泥702.3万吨,下降4.4%。

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工业继续保持对经济强大的带动作用,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7%,拉动GDP增长9.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际缴纳税金2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10.25亿元,增长63.9%,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6%。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不断壮大,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27户,其中过100亿元2户。工业转型升级来势看好。2010年全市工业累计完成投资210.06亿元,同比增长26.8%。大丰和绿色动力科技园、金华特种车辆、荣诚二期成品鞋生产线等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园区工业完成增加值87.4亿元,增长14.3%,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8.9%。娄底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获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和最具影响力产业园区称号。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4.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全市具有建筑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6亿元,增长6.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70.2万平方米,增长8.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4.6万平方米,增长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9.06亿元,增长30.5%。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14.11亿元,增长28.6%。按产业投向分,第一产业投资额6.77亿元,增长32.5%;第二产业投资额212.48亿元,增长27.7%;第三产业投资额189.82亿元,增长33.7%。非国有经济投资265.77亿元,比上年增长56.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5.0%,比上年提升10.8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引领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1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1.4%。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65.67亿元,增长20.6%。分行业看,采矿业投资50.42亿元,增长90.0%;制造业投资146.4亿元,增长41.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13.25亿元,下降62.6%。城镇以上投资中,高耗能工业投资下降20.2%。

重点项目建设顺利。2010年,全市继续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市城镇施工项目955个,新开工项目646个,分别增长33%和21.9%。列入“项目建设年”活动的129个重大项目开工率达96.9%,完成投资180亿元。汽车板电工钢项目、宏帆铝业、大丰和电动汽车、特种车辆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或建成投产,发挥了强大的投资拉动效应。交通建设大力推进,全市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6.6亿元。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和洛湛铁路娄邵线改造全面施工;娄新、安邵、新溆3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新开工娄衡、娄益、娄长3条高速公路;7条干线公路改造完成投资10.05亿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0.98亿元,比上年增长45.5%。商品房施工面积17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9%;商品房销售面积36.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9.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60.2万平方米,增长23.6%。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01亿元,增长18.4%。继续推进“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家电、汽摩下乡”、“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放财政补贴1.99亿元,带动直接消费18亿元。受益于促进消费政策带动,全市城乡零售额均增长18.4%;限额以上企业建材增长90.3%、汽车增长38.3%、家电增长47.8%、通讯器材增长34.9%、石油制品增长62.6%。对外贸易强劲回升,2010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4.41亿美元,增长69.3%,其中进口3.3亿美元,增长156.0%,出口11.1亿美元,增长53.9%。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2010年,娄底积极参加“世博会”、“厦交会”等招商活动,成功举办首届“娄商大会”,承办“湖南省第二届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电子陶瓷博览会”。重型轧辊、柳工再制造等产业项目签约落户我市。实现内联引资110.3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2亿美元,分别增长37.1%、20.9%。

旅游业加快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39.25亿元,接待游客751.73万人次,分别增长43%和38%。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748.24万人次,增长38%;接待入境旅游者3.49万人次,增长205.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8.73亿元,增长42.4%;旅游外汇收入900万美元,增长212.1%。年末全市共有等级旅游区(点)5家,比上年新增3家。其中,曾国藩故居、梅山龙宫被评为4A景区。2010年,娄底率先在全省启动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旅游星级饭店达到27家,新增了6家;全市旅行社达到31家,新注册了1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万人,共有住宿床位37475张,年营业额200万元以上的餐饮店134家,年营业额100万元以上的娱乐场所133家。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稳中加快。全年全社会公路水路完成货物周转量88.4亿吨公里,增长13.7%;旅客周转量29.45亿人公里,增长14.9%;其中,完成公路货运量0.9亿吨,增长12.7%;公路货物周转量77.57亿吨公里,增长14.2%;完成公路客运量0.96亿人,增长5.4%;公路客运周转量29.43亿人公里,增长14.9%。机动车拥有量保持快速上升势头,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2.54万辆,增长21.6%,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0.65万辆,增长24.3%。

邮电通讯业平稳发展。2010年,全市邮电业务收入18.62亿元,增长20.2%,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7.44亿元,增长17.4%,邮政业务收入1.18亿元,增长23.2%。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2.73万户,减少16.4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8.14万户,新增40.35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8.04万户,净增6.1万户。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环境进一步优化。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5.75亿元,比年初增加71.5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422.8亿元,较年初增加32.3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99.32亿元,较年初增加61.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56.88亿元,较年初增加33.01亿元;中长期贷款198.02亿元,比年初增加48.92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793.28亿元,现金支出1817.52亿元,金融机构货币净投放24.24亿元,分别增长12.5%、12.7%和23.2%。年末,个人贷款余额122.53亿元,增加29.92亿元,同比多增6.91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1.78亿元,增加13.79亿元,同比多增6.47亿元。2010年,全市积极开展金融扶持中小企业800家工程,招商银行、华融湘江银行筹备设立营业机构,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筹备工作扎实推进,新增汇丰和源方2家小额贷款公司。9家企业进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5家企业得到省财政上市专项引导资金扶持。

证券保险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年末全市证券公司营业部8家,证券交易额377.24亿元,增长8.3%。年末期货公司2家,期货交易量4426.04亿元,增长53.4%。2010年,全市共有保险公司19家,实现保费总收入20.84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46 亿元,增长26.6%;人身保险保费收入16.37亿元,增长29.8%。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3.76亿元,下降9.7%,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91亿元,下降4.9%;人身保险业务赔付支出1.84亿元,下降14.6%。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278所,在园幼儿7.66万人;小学924所,在校学生32.02万人;普通中学280所,在校学生7.2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45所,在校学生4.63万人;普通高校3所,招生0.81万人,在校学生2.61万人,毕业0.66万人。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94%。年末各类民办学校共有293所,增长26.3%。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圆满完成,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录取率达到78.68%,提高15.1个百分点。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58所,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158所。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娄底电大新址建设与娄底技师学院筹建有效推进,娄底卫校升专工作进展顺利。双峰县被评为全省建设教育强县工作先进县和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市继续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378.91亿元,增长52.1%,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10.25亿元,增长63.9%。科技三项经费投入570万元,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2.6亿元,申请专利1071件,授权459件,分别增长16.4%、71.9 %。全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8项,其中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9项、省重大科技专项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科技示范基地达到132个,新建了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规模企业研发机构、“道地药材湘玉竹GAP生产与加工基地”等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个,第一个博士后研究工作站、第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于今年分别落户涟钢与闪星锑业。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5个,博物馆和纪念馆4个,公共图书馆5个。有线电视用户18.76万户,增长8.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1%,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0%。专业艺术精品迭出,大型花鼓戏《花落花开》被中组部列入全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教材,电影《爱上油菜花》列为国务院农民工电影周活动展映电影。全市新建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851家农家书屋,“三馆”响应免费开放政策,全年接纳群众200万人次,完成送戏下乡380场。城区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有线电视双向网改全面启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传媒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卫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356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实际床位总数1123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1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0.51万人,注册护士0.37万人。乡镇卫生院93个,实际床位3745张,卫生技术人员4601人。5个县市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人数303.8万人,参合率达97.25%。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基本药物制度试点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均衡发展,卫生监督、基础免疫工作扎实有效,重大传染病有效控制,免费完成农村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3.1万口,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人口与计生工作连续四年保持全省先进,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工程试点单位”。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11个,体育馆15座,运动场21个,游泳池6个,各种训练房860个,注册运动员765人。2010,娄底市在湖南省运会上,青少年组在比赛中获得24枚金、27.5银、32铜,总分排在全省11位;成年组获得8金、5银、2铜,总分排名全省第三。全市参加全面健身运动的市民达41万人,开展项目29项。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25元,增长11.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9567元,增长8.7%;经营性收入1675元,增长13.2%;财产性收入427元,下降11.9%;转移性收入4112元,增长18.3%。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65元,增长8.6%,其中工资性收入1730元,增长9.0%;家庭经营纯收入1051元,增长3.0%。农民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354元,增长4.9%。其中,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分别增长0.6%、39.3%、5.2%、8.3%和6.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58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4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0.8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39.68万人,增长4.3%;参加失业保险27.5万人,增长7.9%;参加医疗保险107.5万人,增长7.6%,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实际参保人数达到6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8.47万人,增长8.8%。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27.5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47.9元。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5246张,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4060人,全市共有各类社区服务中心296个。全年发放就在救济款1.39亿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49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 0.4亿元。

  十一、环境和安全生产

  新型城镇化强力推进。2010年,全市完成市镇公用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2平方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2.6平方米。全市6个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运,官网基本配套完善,平均运行负荷率达95%以上。县市城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成运行。市中心城区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三个创建”工作。

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2万亩,完成退耕还林面积91.5万亩,完成荒山造林46.43万亩,封山育林9.0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8.1%。年末全市有22个自然保护小区,面积1.72万公顷,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即大熊山自然保护区,面积7.6千公顷。1个国家湿地公园即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全年娄底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3.21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1.6%。化学需氧量较上年减少19.6%。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达到98.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6.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4.9%。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68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38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03人,比上年减少0.134人;百万吨煤死亡人数1.71人,比上年减少2.11人;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人数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2.42人,下降0.6人。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娄底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照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时光轴

RAG16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10年,是经济形势较为复杂的一年,也是全市积极应对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经济和社会建设呈现后发赶超的良好势头。宏观经济增速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稳步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民生保障能力提升,城乡社会更加和谐。  一、 综合  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80.72亿元,同比增长14.5%,增幅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9.8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67.33亿元,增长19.2%,增幅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13.59亿元,增长11.2%。经济结构得到优化。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2:50.8:33.0,调整为14.7: 54.0:31.3,一产业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3.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所占比重达到48.9%,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29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总量占GDP的比重达到43.9%。RAG-ES2024-09-10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56.29亿元,增长20.9%。全市一般预算收入30.01亿元,增长24.8%,其中税收收入22.12亿元,增长27.1%,非税收入7.89亿元,增长18.9%。全市上划中央级税收22.0亿元,增长16.6%,上划省级税收4.28亿元,增长17.7%。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05.32亿元,增长18.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86亿元,增长13.6%,环境保护支出4.25亿元,增长60.6%,教育支出15.89亿元,增长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04亿元,增长6.6%。民生保障能力提高。2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全部预定目标。财政对民生支出达60.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7.7%,财政保重点、保环境、保民生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廉租住房8127套,新建经济适用房500套,改造农村危房3107户,灾后重建1580户,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6.8亿元。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培训10.8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和安置再就业3.1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53万人,稳定和安置残疾人就业8345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72.57万人次受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分别达到51.6%和60.9%。城市低保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提质扩面,发放低保金2.4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8所,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年人均达到4000元以上,保障水平普遍提高。RAG-ES2024-09-10
市场物价涨幅增高。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4%,其中食品类为105.6%,烟酒类100.8%,衣着类101.5%,家庭设备用品类100.9%,医疗保健类103.4%,交通和通讯工具类10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100.4%,居住类105.7%。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60.3亿元,比上年增长4.2%;实现增加值99.8亿元,增长4.2%。粮食种植面积406.1万亩,增长3.2%。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84.4万亩,增长1.3%;蔬菜种植面积43.5万亩,增长4.17%;油料种植面积45.6万亩,增长36.9%;糖料种植面积0.3万亩,增长20%。全年粮食总产量163.3万吨,比上年增长0.7%。其中,稻谷产量129.37万吨,增长0.5%。生猪出栏513.18万头,增长2.8%;出栏牛14.77万头,增长8.3%;出栏羊26.48万头,增长6.1%。禽蛋产量2.41吨,增长6.0%,水产品产量7.04万吨,增长6.0%,RAG-ES2024-09-10
浏览 6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