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吴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吴兴建区20周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积极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坚定不移深化市区一体、奋进奔跑赶超,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综 合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24.9亿元,同比增长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420.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368.5亿元,分别增长4.6%和4.0%;第三产业增加值479.2亿元,增长5.8%。分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结构调整为2.7:45.5:51.8,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126529元,增长4.7%。
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6亿元,同比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57.4亿元,增长2.3%。在地方税收中,实现增值税18.1亿元、企业所得税6.1亿元、个人所得税1.5亿元。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0.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卫生健康分别增长1.7%、1.3%、4.6%、15.3%和-14.3%。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5%,其中,交通和通信价格下跌1.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2.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4% ,居住价格上涨0.2%。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4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农业总产值15.6亿元,增长2.6%;林业总产值3.4亿元,增长11.3%;牧业总产值4.4亿元,增长9.1%;渔业总产值20.0亿元,增长4.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2.9亿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21元,增长7.8%。年末羊存栏6.9万头,全年累计出栏7.3万头,分别下降13.3%和增长12.6%。全年生猪、湖羊和肉禽生产保供成效显著,市场平稳。
按照“六化”规范,积极推进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 1家国家羊核心育种场、1个国家级布病无疫小区,2家湖羊绿色标杆场、1家省数字农业工厂,1家市级未来农场,3家区级未来农场,畜牧业数字化、绿色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工业和建筑业
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69.1亿元,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4.4%。新兴动能中的战略新兴、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5.2%和0.5%。从效益指标来看,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19.2亿元,下降1.4%。实现利税总额64.7亿元,增长21.8%,其中利润总额45.8亿元,增长24.8%。
年末拥有在库建筑企业8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92.9亿元,下降3.3%(完成省内产值430.8亿元,增长4.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43.2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48.2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799.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其中,工业投资下降6.6%,交通投资和水利设施投资分别增长46.2%和10.1%。
商品房施工面积1094.9万平方米,增长9.8%,商品房竣工面积53.0万平方米,增长24.1%。住宅销售面积74.0万平方米,下降52.6%,住宅销售额88.4亿元,下降53.1%,待售面积54.9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1038.9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770.0亿元,限上零售业销售额268.9亿元,金属材料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销售情况良好,分别实现商品销售额310.2亿元、157.5亿元,增长23.0%和41.8%。
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80.4亿元,增长4.1%,其中,出口264.6亿元,增长7.3%。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5.8%,占比41.4%,为全区第一大出口产业。出口市场更趋多元化,对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14.2%,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出口增长17.2%
六、科学技术和教育
获批国家级海智基地国际研发社区、国家级科技小院、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获批“科创中国”省级试点区、首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省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中的位次提升至42位。R&D经费占比首次突破全国平均水平,提升速度全省12位;首次自主培育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名;首次引进“双一流”高校,与暨南大学、华为、阿里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成功签约三一长三角研究院。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5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9家,新认定国家高新科技企业46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研发中心14家、市级研发中心18家。入选国家“火炬计划”4人、省级“引才计划”标准化认定8人,省“海外工程师”9人。
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4所,学生117821人,在职教职工10291人(其中在编教职工5724人,不含直属事业单位57人)。初中21所(含民办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在校学生23629人;小学25所,在校学生65344人;幼儿园79所(含民办49所),在园幼儿28848人;成校9所。
顺利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评估,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央馆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试点区、教育部“志教融合”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升项目试点区、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实验区、省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区等4个省级以上试点,高质量承办省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省艺术节并获组织贡献奖,“双减”成效经验在省委改革办“竞跑者”上刊发,获评区改革创新银奖、争先创优奖。扎实做好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完成附小西山漾等4个中小学、浙师大附属吴兴幼儿园等6个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10560个。探索“3+1+N”教共体数改模式,区域内教共体结对100%。46所幼儿园实现“托幼一体化”,提供托育学位2786个。建立“居住证+积分排序”入学机制,实现符合条件新居民子女入学率达100%,其中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92.18%(居全省前列)。新增学生公交专线6条。超额完成民生实事“正脊行动”任务。
七、文体、卫生和社会保障
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首批试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人文乡村建设”第三批共同富裕试点、首批乡村旅游“五创”行动试点、“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等省级以上试点4个。西塞山旅游度假区成为全省创国申报比拼胜出单位,成功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验收。打造“趁年轻 趣吴兴”文旅新品牌,将全区文旅资源串点成线,6大板块42个文旅产品强势推出,打响吴兴文旅IP。持续推进“三馆”综合提升工程,高质量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3个,省级文化驿站1个,城市书房2家。深入推进文体事业普惠繁荣,开展各类文艺演出5000余场,成功承办超级音乐节、中国名校水上运动公开赛、湖州马拉松等重大影响力文体赛事活动22场。
本年度全区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启动基层医疗机构新建搬迁项目4个,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新改扩建项目13个;吴兴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全科门诊+特色小专科”模式趋向成熟,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比例达到65%。深化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首批试点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功保持省级评价“五连优”,并连续2年列全省第一梯队。深入打造健康城市示范样板,获健康浙江行动示范样板和优秀案例2个、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优秀案例1个,国家卫生乡镇、省卫生村建成健康乡镇、健康村比例达到100%和80%,实现省级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全覆盖,健康浙江考核实现“五连优”。积极打造“一老一小”普惠服务样板,建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未来社区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场景9个。人均预期寿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81.88岁和43.07%,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05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员6.17万人,法定户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0%以上,城乡居保缴费到账率99.0%。继续调增机关保、城乡居保养老金调标工作,累计发放城乡居保待遇40366.3万元,机关养老待遇38854.26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673人,帮扶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9191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349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9122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9875人,列全市第一;南太湖特支计划高技能领军人才入选3人,列全市第一。招引大学生及各类人才2.37万人,其中青年大学生9010人,列全市第二。新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创业团队14个、创业领军人才13人。新上规科瑞信、新瓷智能等9家人才企业,东源智能产业园等6家园区认定为“南太湖精英计划”产业园。新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新进站博士后21人。新引进人力资源机构39家。
八、城乡建设与社会公共安全
全区331个小区、8915家应控单位实现垃圾分类100%全覆盖,完成“定时定线”收运道路133条,建成驿站801个,完成“二定四分”模式转换小区331个,创成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148个、省示范片区7个、省“定时定点”示范小区和商业街区覆盖率达100%,建成分类宣教中心11个。通过加快推进PPP环卫一体化项目,深化垃圾日产日清效果,2023年全区范围城乡生活垃圾处置同比增长0.4%。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100%,新增和更新分类运输车辆1辆。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以四大重点行业治理为重心,重点开展线索排查、行业乱象治理、问题回头看等工作,同时根据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按照《吴兴区设法核诉信访办理规程》明确的流程,依法办理日常来访来信来电群众信访事项,无新增涉恶集团案件和涉恶团伙案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1.1%和 25.0%。
《政策激励+数字赋能,跑出吴兴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加速度”》被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评为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服务保障工作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共创成48个省级“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3个全省“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国家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2023年发放优待证1.2万余张。推出“税惠老兵”服务品牌,顶格落实国家政策,让退役士兵在就业创业中享受到“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年末户籍人口44.8万人,其中男性21.8万人,女性23.0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7%和51.3%;乡村人口20.7万人,城镇人口24.1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6.2%和53.8%;全年出生人口2294人,死亡人口4217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224元,同比增长4.3%。其中,工资性收入40368元,增长3.4%;经营性收入14572元,增长5.6%;财产性收入5851元,增长3.9%;转移性收入15434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21元,增长7.8%,其中工资性收入35331元、家庭经营收入9387元,分别增长7.1%和8.5%。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领先城镇3.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水环境质量全域达标,县控以上地表水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交接断面水质满足功能要求比例、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入太湖断面水质连续16年保持Ⅲ类及以上。大气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全区PM2.5均值为33微克/立方米,PM10均值为52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为80%,实现全市排名进位。土壤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 100%、100%、95%以上。生态环境满意度逐年提高,据省民意调查显示,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得分为88.03,连续九年稳步提升。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执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数据采用粮食生产统计监测调查结果;
5.主要行业统计范围:①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②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③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④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⑤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包括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6、本公报数据除教育、文化、卫生等部分指标外均不含南太湖新区。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吴兴建区20周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积极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坚定不移深化市区一体、奋进奔跑赶超,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综 合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24.9亿元,同比增长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420.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368.5亿元,分别增长4.6%和4.0%;第三产业增加值479.2亿元,增长5.8%。分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结构调整为2.7:45.5:51.8,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126529元,增长4.7%。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6亿元,同比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57.4亿元,增长2.3%。在地方税收中,实现增值税18.1亿元、企业所得税6.1亿元、个人所得税1.5亿元。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0.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卫生健康分别增长1.7%、1.3%、4.6%、15.3%和-14.3%。 | RAG-ES | 2024-10-23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5%,其中,交通和通信价格下跌1.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2.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4% ,居住价格上涨0.2%。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4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农业总产值15.6亿元,增长2.6%;林业总产值3.4亿元,增长11.3%;牧业总产值4.4亿元,增长9.1%;渔业总产值20.0亿元,增长4.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2.9亿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21元,增长7.8%。年末羊存栏6.9万头,全年累计出栏7.3万头,分别下降13.3%和增长12.6%。全年生猪、湖羊和肉禽生产保供成效显著,市场平稳。按照“六化”规范,积极推进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 1家国家羊核心育种场、1个国家级布病无疫小区,2家湖羊绿色标杆场、1家省数字农业工厂,1家市级未来农场,3家区级未来农场,畜牧业数字化、绿色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升。 | RAG-ES | 2024-10-23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69.1亿元,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4.4%。新兴动能中的战略新兴、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5.2%和0.5%。从效益指标来看,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19.2亿元,下降1.4%。实现利税总额64.7亿元,增长21.8%,其中利润总额45.8亿元,增长24.8%。年末拥有在库建筑企业8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92.9亿元,下降3.3%(完成省内产值430.8亿元,增长4.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43.2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48.2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799.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其中,工业投资下降6.6%,交通投资和水利设施投资分别增长46.2%和10.1%。商品房施工面积1094.9万平方米,增长9.8%,商品房竣工面积53.0万平方米,增长24.1%。住宅销售面积74.0万平方米,下降52.6%,住宅销售额88.4亿元,下降53.1%,待售面积54.9万平方米。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