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吴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联合创作 · 2022-09-23 00:00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吴兴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今年以来,全区面对超预期的冲击和挑战,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迎难而上、克难而进,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在承压下探后快速回升、稳健向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9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421.1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373.3亿元,增长均为2.6%;第三产业增加值450.9亿元,增长4.2%。分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结构调整为2.8:46.9:50.3,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123420元,增长2.6%。

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2.5亿元,下降1.5%,地方财政税收收入56.1亿元,下降6.6%。在地方税收中,实现增值税15.2亿元、企业所得税12.1亿元、个人所得税2.8亿元。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9.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卫生健康分别增长4.4%、-10.8%、-5.4%、16.1%和37.4%。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3%,其中,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4.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6% ,居住价格上涨0.7%。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3%,位列全市第三。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1.6%;林业总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1.2%;牧业总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6.8%;渔业总产值19.9亿元,同比增长8.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38元,增长6.3%。年末羊存栏7.9万头,全年累计出栏6.5万头,分别增长17.9%和29.7%。全年生猪、湖羊和肉禽生产保供成效显著,市场平稳。

按照“六化”规范,积极推进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2家湖羊绿色标杆场、1家湖羊二级种羊场,1家种羊场升级为原种场,1家数字化牧场和1家省级美丽牧场,畜牧业数字化、绿色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工业和建筑业

 

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75.8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4.1%。新兴动能中的战略新兴、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1.1%和-2.0%。从效益指标来看,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27.1亿元,增长6.6%。实现利税总额53.9亿元,下降23.6%,其中利润总额36.9亿元,下降29.1%。

年末拥有在库建筑企业7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9.0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60.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00.2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903.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低于全市平均3.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7%,交通投资和水利设施投资分别增长4.8%和16.1%。

商品房施工面积1139.5万平方米,同比下滑1.9%,商品房竣工面积6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4.6%。住宅销售面积156.2万平方米,下滑16.7%,住宅销售额188.4亿元,下滑25.2%,待售面积40.3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889.9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641.1亿元,限上零售业销售额248.8亿元,金属材料类、日用品类销售情况良好,分别实现商品销售额251.2亿元、14.3亿元,增长41.2%和48.4%。

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72.2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出口249.0亿元,增长32.2%。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7.3%,占比41.7%,为全区第一大出口产业。出口市场更趋多元化,对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24.8%,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25.8%;同期对传统市场出口增长61.5%,其中欧美市场增长 71.3%。

 

六、科学技术和教育

 

省级高新区正式挂牌,成功承办2022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CCUS论坛,央地合作成功创建国家级学会服务站,首批国家级“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落户科学谷,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中的位次提升至47位。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2家,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08家。入选国家级引才计划火炬项目3项、省级引才计划11项,入选省领军型创新团队1个、省万人计划1人、省海外工程师6人。新认定省级研发中心1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超46.5亿元。

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8所,学生113281人,在职教职工9989人(其中在编教职工5336人,不含直属事业单位56人)。初中22所(含民办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在校学生22013人;小学25所,在校学生60021人;幼儿园82所(含民办园51所),在园幼儿31247人;成校9所。

顺利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省级评估,先后入选省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区、教育部第一批“央馆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培育)、省2022年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项目(“吴兴e答”系统)、省第二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等4项省级以上教育数字化改革试点。获评全省第二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完成五中仁北校区等12所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并投入使用。完成区内10所教共体学校结对、省民生实事吴兴—遂昌跨地区5所教共体学校结对,区内“优教共享”结对学校全覆盖。完成全区600名学生以上及住宿制学校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共建成卫生室51个。提升A级食堂18家。10个公办园区开展托幼一体化试点,提供托位200个。

 

七、文体、卫生和社会保障

 

全面完成民生实事项目,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72个、乡村博物馆15个、文化驿站2个、城市书房2个。创成全省首批“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区”,高标准完成百姓健身房8个、多功能运动场6个等多个基层便民体育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全区公共文化提升三年行动,建立健全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联审机制,开展区图书馆、文化馆、非遗馆“三馆”等设施提升建设。出台文旅行业纾困十条政策,累计开展金融、运营、推广、稳岗等精准帮扶190余家次,发放“微改易贷”1.5亿元,派发文旅消费券1100万元。组织承办2022中国名校水上运动公开赛、全国射箭巡回赛(总决赛)等国字号赛事,有效带动全区体育水平、创新体旅融合发展。

本年度全区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力实施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有序推动区中医院、区公共卫生中心、4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大建设项目,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改造提升19个,站点标准化建设率达到96%以上。继续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签约城乡居民43.2万人,签约率达42.5%。深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集成改革,持续完善城市医联体工作机制,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实现“四连优”并排名全省第三,区域内9家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区域就诊率达90.7%。创新推动26项健康浙江行动基层实践,重点培育职业病综合防治、中医药健康村建设等特色项目30个,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0.9%。道场乡、妙西镇、东林镇创成国家卫生乡镇,新增22个省级卫生村,国家卫生乡镇、省级卫生村实现全覆盖。创成2个省级健康镇、27个省级健康村、1家健康促进金牌学校、9家健康促进银牌学校、1537户健康家庭、2家市级健康企业。持续推动数字化改革,成功争取省部级改革试点2项、省级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改革试点3项,入选全省卫健系统首批数字化改革优秀(十佳)案例2个,积极推动数字智慧药事服务、互联网+健康体检、3+5行业综合监管等原创性改革项目,取得一定突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3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员6.1万人,法定户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8%,城乡居保缴费到账率99.0%。继续调增机关保、城乡居保养老金调标工作,累计发放城乡居保待遇35509.9万元,机关养老待遇34319.6 万元。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126人,帮扶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6483人,困难人员再就业987人。开展技能培训27137人次,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9426人,位列全市第一。招引大学生2.1万人,总量排名全市第一。入选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市“南太湖精英计划”创业团队20个,创业人才3名。新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新进站博士后17人。

 

八、城乡建设与社会公共安全

 

全区327个小区、9328家应控单位实现垃圾分类100%全覆盖,完成“定时定线”收运道路133条,建成驿站783个,完成“二定四分”模式转换小区327个,创成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64个、省示范片区5个、省“定时定点”示范小区和商业街区覆盖率达100%,建成分类宣教中心11个。通过加快推进PPP环卫一体化项目,深化垃圾日产日清效果,全区范围内已实现垃圾处置负增长,同比下降0.5%,日均减少4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86.7%,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100%,新增和更新分类运输车辆1辆,完成新(改、扩)建中转站1座。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以四大重点行业治理为重心,重点开展线索排查、行业乱象治理、问题回头看等工作,同时根据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做好《反有组织犯罪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新增办理1件涉恶集团案件和1件涉恶团伙案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8%和 27.0%。

区“退役职通车”应用入选全省第五批数字社会案例集,省级“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获评23家,全国“示范型”服务站实现全覆盖,2022年发放优待证1.2万余张。金洲集团董事长俞锦方入选2022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浙江省唯一)。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年末户籍人口44.9万人,其中男性21.9万人,女性23.0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8%和51.2%;乡村人口20.8万人,城镇人口24.1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6.3%和53.7%;全年出生人口2478人,死亡人口3494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13元,同比增长4.2%。其中,工资性收入39049元,增长3.6%;经营性收入13796元,增长3.9%;财产性收入5632元,增长5.2%;转移性收入14636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38元,增长6.3%,其中工资性收入32990元、家庭经营收入8650元,分别增长6.1%和6.2%。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领先城镇2.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水环境质量全域达标,全区16个区控以上地表水断面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3个国控断面首次全面达到Ⅱ类水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入太湖水质连续15年保持在Ⅲ类水及以上。全面推进“水韵湖城”吴兴区“十漾连珠”水生态修复项目,获中央电视台报道。大气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区PM2.5均值为30微克/立方米,PM10均值为54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为77.8%。土壤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全区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泥无害化处置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100%、100%、95%和95%以上。生态环境满意度逐年提高,据省民意调查显示,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得分87.18,连续八年稳步上升。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执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数据采用粮食生产统计监测调查结果;

5.主要行业统计范围:①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②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③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④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⑤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包括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6、本公报数据除教育、文化、卫生等部分指标外均不含南太湖新区。

时光轴

RAG10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吴兴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今年以来,全区面对超预期的冲击和挑战,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迎难而上、克难而进,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在承压下探后快速回升、稳健向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9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421.1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373.3亿元,增长均为2.6%;第三产业增加值450.9亿元,增长4.2%。分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结构调整为2.8:46.9:50.3,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123420元,增长2.6%。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2.5亿元,下降1.5%,地方财政税收收入56.1亿元,下降6.6%。在地方税收中,实现增值税15.2亿元、企业所得税12.1亿元、个人所得税2.8亿元。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9.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卫生健康分别增长4.4%、-10.8%、-5.4%、16.1%和37.4%。RAG-ES2024-10-24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3%,其中,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4.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6% ,居住价格上涨0.7%。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3%,位列全市第三。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1.6%;林业总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1.2%;牧业总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6.8%;渔业总产值19.9亿元,同比增长8.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38元,增长6.3%。年末羊存栏7.9万头,全年累计出栏6.5万头,分别增长17.9%和29.7%。全年生猪、湖羊和肉禽生产保供成效显著,市场平稳。按照“六化”规范,积极推进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2家湖羊绿色标杆场、1家湖羊二级种羊场,1家种羊场升级为原种场,1家数字化牧场和1家省级美丽牧场,畜牧业数字化、绿色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升。RAG-ES2024-10-2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75.8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4.1%。新兴动能中的战略新兴、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1.1%和-2.0%。从效益指标来看,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27.1亿元,增长6.6%。实现利税总额53.9亿元,下降23.6%,其中利润总额36.9亿元,下降29.1%。年末拥有在库建筑企业7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9.0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60.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00.2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903.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低于全市平均3.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7%,交通投资和水利设施投资分别增长4.8%和16.1%。商品房施工面积1139.5万平方米,同比下滑1.9%,商品房竣工面积6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4.6%。住宅销售面积156.2万平方米,下滑16.7%,住宅销售额188.4亿元,下滑25.2%,待售面积40.3万平方米。RAG-ES2024-10-24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