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文佛塔
释迦文佛塔
共 145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46
历史沿革
释迦文佛塔
释迦文佛塔创建年代不详,但根据塔上题刻的最早年代,即第2层北面塔门右门柱上“乾道改元清明日亳社张景醇挈家同登”字样看,石塔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已建成,故创建年代最迟应在南宋乾道元年前。
历史上,莆田曾发生八级以上大地震,有史料记载的分别在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地震的巨大冲击,曾使释迦文佛塔横置的石块断裂甚至脱落,但整体没有受损,依然矗立近千年,不倒不歪。
建筑特点
释迦文佛塔,平面八角形,五层,周边长33.6米,第一层对边距离10.50米,第五层对边相距7.64米,塔高28.20米。基座四面用小砖墙围挡,周边砌围护栏杆。须弥座高80厘米,束腰间浮雕狮子滚球和牡丹等花卉、八角有浮雕侏儒。南门正中砌石阶通塔身,石阶两旁置望柱一对及海水卷云栏板。塔第一层东西两面开门,二至五层四面开门,其余各面设佛龛,龛中置坐佛一尊。塔身雕刻丰富,门和龛旁各有浮雕菩萨、金刚立像。八角倚柱作瓜楞状。圆形柱础,柱顶斗棋作双抄三下昂。塔身和塔檐间出二层迭涩,上浮雕凤凰、飞仙、双头羽人、鸟兽和花卉等装饰图案。塔檐仿砖瓦雕刻出檐大、檐口薄。出挑的花岗石长约2.9米,挑出1米,8个翘角上各置坐佛一尊,风格独特,轻巧秀美。内壁采用穿壁石阶,拾级可登塔顶。塔室八角空心,宽敞明亮。第五层顶部为四组叠涩结构的八角藻井。塔壁上有众多宋代捐资建塔人的名刻。
释迦文佛塔
文物遗存
释迦文佛塔塔身和塔檐迭石间满雕佛像、佛教题材图案共891幅,宋代文字题刻共116处1万多字。
佛教题材雕刻
释迦文佛塔佛教题材雕刻
释迦文佛塔最显著的特点是塔身,有极其丰富的雕刻,堪称塔中石雕宝库。石塔外壁刻满各类佛教题材图样,浮雕的形象有频伽鸟、云中菩萨、云中仙人、天将、喇嘛塔、牡丹、卷云等。
负重力士雕刻
释迦文佛塔负重力士雕刻
释迦文佛塔多处浮雕涉及波斯献宝图案,这些负重的力士或背坛,或扛象牙,或头顶果盘,惟妙惟肖,反映了宋代莆田海外贸易的兴盛。
《皇帝万岁》石刻
释迦文佛塔《皇帝万岁》石刻
释迦文佛塔是由朝廷支持建筑的,所以在塔身一层南面门上刻有“皇帝万岁”四字,感戴国恩。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释迦文佛塔的塔身有许多精美绝伦的浮雕,从罗汉立像的面部表情和神态,即可看出当时高超的工艺技术。这些罗汉和菩萨或手施密宗结印,或手持铃杵等密教法器,无疑是研究南宋佛教密宗和文化艺术在东南沿海地区传播的宝贵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1961年,释迦文佛塔被列为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国家拨款重修,计修补塔身檐石31块,棋石17 块,修补佛像13尊,复原了转轮式塔刹,并安装了避雷针,还翻修扩建了塔埕,围以铁栅栏。
1988年1月13日,释迦文佛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