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住的“招聘”,你还敢裸辞吗?

共 3625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0-08-21 17:41

最近,关于“年轻人辞职需不需要冷静期”的话题上了热搜,也因此带火了一个热词--“裸辞自由”。


因为有些年轻人常常会一时冲动而裸辞,等真正冷静下来之后,才觉得后悔。于是有人提出,要不要设置一个“辞职冷静期”,给双方一个可以反悔的时间

这个话题一出,便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关于“裸辞”的话题,又再一次引发热议。

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网上都在讨论着“2020年失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到处都是冻住的“招聘”,但身边依然有一些年轻的朋友“裸辞”。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开心最重要。

确实,年轻没有生活负担,有的是试错机会——很多人都认为这是90后敢于裸辞的最大资本。

我觉得,“辞职冷静期”,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有些可能真的是一时冲动,有些裸辞可能是蓄谋已久。

在领英的《2019年度求职体验调研》中,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裸辞的原因的。46.5%的人觉得,是因为现在的工作让自己不满意。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身边那些裸辞的故事。

1


S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UI设计师。

三年了,S每天的工作都是在作图,改图,作图,改图中循环往复。项目忙的时候,每天晚上加班到12点都是常有的事。过度忙碌,机械性的重复工作,让她没有时间提升自我,成长缓慢,可以说是进入了职业的瓶颈期。

更关键的是,这份工作因为强度大,压力大,让她的精神状态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被加害妄想症。 

当S感觉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很不对劲后,试过自我调整,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她意识到这不是她真正想要的生活。

她不愿意在机械性的重复工作中内耗,而是要寻找能更好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平台。

当所有人都认为这是S的一次冲动辞职时,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逃离”。

这大概是不少年轻人裸辞的缩影。工作压力大、节奏快、强度高,生活完全被工作占据,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裸辞后的S,跟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画室创业,虽然目前艰辛,但她说,教小朋友画画是她每天觉得最幸福的事,这是她想要的生活。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她认为值得。

对于S而言,这次裸辞的决定,具有深刻的意义:

当意识到当下的工作确实与未来的发展途径不符合,甚至对身心构成严重伤害的情况下,并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下定决心去改变。

这时候的裸辞,并非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而是成了人生新的起航


2


M在一家国企做程序员。

入职新公司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公司的职业发展途径与自己未来的规划有较大的出入。但是作为入行不久的新人,M认为自己无论在专业技能或者在人际关系方面,均需要经过一番磨练。

M并没有选择马上离职,而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将来想要从事的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一边工作赚钱,一边“骑驴找马”。

真正让他产生“裸辞”念头的是,莫名地卷入了一场公司的内斗。

M意识到这种处境非常糟糕,而且该公司的职业发展途径与自己未来的规划不相符,再这样拖下去也不见得是件好事。于是,他选择了“裸辞”。

裸辞后的M,也陷入了大多数人都会有的裸辞风险中,例如,短时间内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的压力、找新工作不顺利产生的焦虑。

如果职业空窗期太久,也可能会对找新工作带来挑战等。

但很快,M让自己冷静下来,在这段过渡期中,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自己的优势在哪,未来怎么样的公司才符合自己的预期。

M趁着这段空白期,为自己做一个完整系统的职业规划。在已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沉淀,并且在此期间为下一份工作做相应的知识技能储备。

后来,M终于成功入职了一家满意的互联网公司。

而这段“裸辞”的经历,在M看来,他清晰知道自己需要一段完整的时间,去储备未来所需的知识技能。对个人未来的职业规划的总收益>裸辞所带来的风险


3


职场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裸辞一时爽,求职火葬场。”

这点在Z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Z因工作上的事情,跟上司闹了一些小矛盾,就在去年年底,一气之下裸辞。无奈遇上疫情,打乱了Z的所有计划。

原计划年后重新找工作的Z,碰上了“史上最难求职季”,在求职路上四处碰壁。

刚裸辞时的Z,突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重获自由的感觉。裸辞后的自由时光,总是很惬意。

但对于缺乏自律的人来说,过度自由的时光,则成了滋长惰性的温床

原来在职时计划要做的事情,在裸辞后,Z完全没动力执行。职业规划?阅读?学习一门新技能?锻炼身体?这些Z早就抛之脑后。

Z之前的工作是互联网产品运营,但因为一直不是很喜欢这个工作,这些年也没有在该专业上精进。现在也到了职业天花板,看不到晋升机会,想趁此次裸辞后转行。

可是,直到银行卡的余额在提醒他该找工作时,他都没想好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

缺少存款,失去目标,裸辞带来的满足,在短暂的放空和自由之后,最终都会消散在失业的迷茫和恐慌之中。

经济的巨大压力,让Z产生了求职的紧迫感。但Z的求职过程并不顺利。来自经济的压力,对职业的迷茫,让Z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心态一步步崩塌。

连续数月的求职面试受挫,让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直到后来他面试的一家创业公司给他发了offer,尽管并不是自己满意的工作,但迫于生存压力,他最终还是做回了老本行。

这次裸辞,对Z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Z最大的感慨便是,

情绪冲动下的盲目裸辞是不可取的。这次裸辞就好像在沼泽中拼命挣扎,使劲扑腾。

它不会让境况有所好转,反而会加速下沉。看来以后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需要做好风险预估


4


最后一个故事,是我本人的一次印象比较深刻的裸辞经历。

那是发生在12年的一次裸辞。那些年,有个词很火,就是“辞职去旅行”。

在经历了“职业疲惫”后,我选择了裸辞,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间隔年”旅游。

这次旅游之后,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整理游记,以此作为献给青春的礼物。

但这次“间隔年”旅游之后,有大半年时间闲赋在家,几乎把之前所有的积蓄都耗干了,日子可谓过得捉襟见肘。

缺少有底气的存款,裸辞带来的满足,在短暂的放空后,真正自由的快感会消失殆尽,心态一步步崩塌,以至于后来花了不少时间重建自信。

这次裸辞,让我走出了职业迷茫吗?也并没有。但这次裸辞给我的意义是,做了一件我当年认为最值得去做的事。


换作现在,估计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和冲动,也少了当年的激情。


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体会到,所谓的自由,不过是带着枷锁在飞舞。要获得“自由”,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例如当年的那次裸辞造成的经济损失,心理压力,职业空窗期......

一个人二十几岁和三十几岁的心境变化,是比较明显的。

年轻时,有资本,有底气,没有过多的负担,有很多可以试错的机会,裸辞代表自我与洒脱。

但人到中年,竞争力减退,试错成本增加,身上所背负的担子也越来越重,所以人会变得更加理性。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年轻人容易冲动裸辞,而中年人变得谨小慎微的原因吧。

分享这段经历,并不是鼓励大家不顾一切去裸辞,而是想告诉大家,每一次抉择的背后,都是在权衡利弊的结果。

可以任性,但你必须为你的任性买单。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有它的砝码。

作为过来人,我也只能告诉你裸辞的切身体会以及要承担的后果。


最后


有段话说,弱者总是在感觉最糟糕的时候,辞职离开,寄希望于环境的改变能带来点儿什么;

而强者,是在自己感觉最好的时候,辞职离开,寻求更高更远的天地。

有些年轻人裸辞往往是一时冲动,到后来才发现,裸辞并不能完全解决你的职业迷茫。

大多数工作都有相似的地方,问题还是那些问题。如果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起肩上的责任,遇到问题就逃避,那么同样的场景,也会在新工作中上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离职冷静期的存在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但有些裸辞,更需要的,可能不是“冷静期”,而是底气。这个底气,来自于你的议价权,你的裸辞自由,你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位HR的朋友曾说过,“如果应聘者有较长的空窗期,企业会比较在意你在空窗期做了什么。如果有较长的空窗期,难以说服我确信你入职后能快速扛起重任,毕竟企业要考虑用人成本,重新适应职场的能力等。

但裸辞的经历,不一定减分。只要应聘者表现出自己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考量的结果,空窗期用于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为实现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做储备,甚至可能为面试加分。”

无论怎么说,裸辞都是件有风险的事。 在作出裸辞决定前,不妨先思考清楚两个问题:

一是自己有没有能力承担裸辞带来的风险以及后果,包括经济压力、心理压力等;

二是找到裸辞的根本原因,以及后续解决的方法

在综合考虑和权衡利弊后,写下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毕竟,人生是自己的。



推荐阅读:
你的“苦劳”,真的不值钱!
奋斗逼又来了!
不得不说说 TikTok 事件了
程序员高薪盛宴背后:程序员正在消失?
警惕!陷入“内卷化”怪圈!
大厂的学历歧视?你关心的学历问题都在这里
浏览 3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