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郴州市

共 4607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01-01-01 00:00

2001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一三五”经济工作总体构思及各项目标任务,抢抓机遇,真抓实干,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胜利完成了年初制订的目标任务,实现了跨入新千年和实施“十五”计划的开门红。据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7.11亿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63.99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85.11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108.01亿元,增长11.2%。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8.17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48.51亿元,增长3.6%;林业6.52亿元,增长8.1%;牧业38.51亿元,增长5.5%;渔业4.63亿元,增长10.8%。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油料、花生、茶叶、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均有增长,烤烟有所减产。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336.2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3%,优质稻和杂交玉米种植面积达到89.55千公顷和30.75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27.7%和2.9%。优质稻占水稻的种植面积达到36%;杂交玉米占玉米种植面积达到92.9%。烤烟种植面积为26.4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4%。蔬菜的种植面积由上年的46.33千公顷,增加到51.49千公顷。开发和推广了冰糖橙、脐橙、优质葡萄、草莓、桃、乌梅、猕猴桃等时鲜水果。养殖业方面,继续推进品种改良,推广三元杂交猪养殖,同时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的养殖,扩大优质鱼的放养面积。2001年全市养殖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43.54%。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重点抓了优质稻、良种茶和冰糖橙的产业化开发,以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来带动农产业化。组建了郴州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郴州米业集团、郴州茶叶有限公司,改组改造了永兴冰糖橙开发总公司。在永兴、安仁建成了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并建立了北湖区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此外,我市优质烤烟基地已成规模,东江鱼、临武鸭、临武香芋等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正在扩大。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据市乡镇企业局统计,2001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30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实现增加值86.42亿元,增长14.7%。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部分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值45.59亿元,增长0.7%;集体工业产值25.74亿元,增长20.8%;股份制工业产值6.9亿元,增长22.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产值4.85亿元,增长45.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23.62亿元,增长10.1%;重工业产值70.55亿元,增长14.9%。产销衔接水平较好,产销率达99.86%,比上年提高0.6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3.91亿元,增长49.5%。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2.28亿元,增长28.2%。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市级以上新产品开发70项,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8.12亿元,新产品产值率8.7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全市387户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9%。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净盈利26350万元,比上年增长65.8%,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36030万元,增长23%;亏损企业亏损额9681万元,下降27.8%。亏损面由上年的16.3%下降到11.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3.92%,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多,负担重,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规模小,名优特新产品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完成建筑业产值15.64亿元,增长27.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4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为54.1%。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受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59亿元(包括耒宜高速公路投资),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完成55.04亿元,增长31.4%;集体和个体投资分别为13.26亿元和16.29亿元,分别增长17.1%和29.5%。在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8.28亿元,增长43.1%;更新改造投资12.28亿元,增长28.2%;房地产开发投资4.91亿元,增长20.7%。国有投资重点投向农业、交通运输邮电业以及电力、环保等基础行业。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9项省重点工程中,耒宜高速公路、郴化20万吨复合肥工程、武广电气化郴州境内工程、农网改造嘉禾肖家110KV变电站以及城网下湄桥110KV变电站、郴北220KV变电站工程已全面竣工。24项市重点工程中,资郴桂高等级公路、鲁永公路、青啤(郴州)有限公司10万吨啤酒扩建工程、郴州电厂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已完工;107国道拓宽改造、郴州卷烟厂联合工房改造、郴江河游道、国庆南路延伸工程等已部分竣工。


2001年,由于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城市及县城的零售额89.12亿元,增长11.5%;县以下农村市场零售额29.26亿元,增长7.7%。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88.99亿元,增长11.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75.17%,比上年提高0.47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仍在低位运行。据市城调队调查,200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2.5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水平上涨4.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2.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与上年持平;饮料、烟酒类下降0.2%;服装、鞋帽类下降10.7%;中、西药品类上涨0.5%;书报、杂志类上涨24.6%;日用品类下降2.6%。农产品成交价格水平下降0.1%。其中粮食上涨2.1%;油脂类下降5.3%;肉禽类上涨0.9%;水产品上涨3.1%;鲜菜下降1.0%;鲜果下降4.0%


外贸出口保持增长。2001年,全市继续把开放带动作为首选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扩大出口,取得显著成绩。全市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已达58家。全年进出口总额4140万美元,增长68.5%,其中出口3940万美元,增长61.7%;进口200万美元,增长4.6倍。进出口商品发展到12类60个品种;出口国拓展到38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通过积极组团参加东莞加工贸易招商会、“夏交会”、“港交会”等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以及成功举办东江生态旅游节暨商贸洽谈会,全市招商引资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年新批三资项目35个,合同外资金额15337万美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9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0%。
旅游业快速发展。2001年,我市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东江生态旅游节,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3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其中外国及港澳台游客3.4万人次,增长19.2%。旅游综合收入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旅游外汇收入1133.5万美元,增长15.3%。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市已有6个县(市、区)通高等级公路,高等级公路里程达202公里;全长135公里的耒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952个行政村通了公路,未通公路的行政村减少到15个。2001年全社会货运量4752万吨,比上年增长5%;客运量6112万人次,增长6%。全社会货物周转量45.7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旅客周转量25.2亿人公里,增长6%。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收入6.84亿元,增长24.5%。移动电话用户年末总量达20.78万户,比上年增长32.32%;固定电话年末总量达46.95万部,增长10.6%。100%的乡镇通了电话;已通电话的行政村2900个,占97.7%。电话普及率10.37%,比上年提高0.93个百分点。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5.82万户,比上年增加3.68万户,增长1.2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1亿元,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24亿元,增长13.9%;上划中央“两税”3.86亿元,增长12.5%。地方财政支出23.64亿元,增长26.2%。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5.74亿元,比年初增加21.6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31.06亿元,比年初增加0.61亿元;居民储蓄存款152.82亿元,比年初增加20.6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4.63亿元,比年初增加9.4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71.94亿元,比年初增加4.81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7.66亿元,比年初减少0.35亿元;中长期贷款33.48亿元,比年初增加3.86亿元。信贷资金主要投向工商业、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以及住房、教育、汽车等个人消费贷款。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8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8.97%;现金支出654.59亿元,增长29.4%;货币净回笼29.78亿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保费收入3.68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财产保险0.93亿元,增长14.9%;人寿保险2.75亿元,增长2.6%。赔付支出1.31亿元,增长18.8%,综合赔付率为35.5%。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2001年全市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6项,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72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26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46项。立式双辊碾米机和抛光机项目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年申请专利149件,获准授权专利105件,分别增长12.9%和19.3%,HD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HD集装式多功能水处理车两个项目获2001年第八届全国专利博览会金奖。全年签订技术贸易合同4563份,合同贸易金额2.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0%和16.8%。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加大,全年推广科技成果376项。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2001年,全市有普通小学2597所,比上年减少191所,在校学生46.28万人,比上年减少10.3%;普通中学362所,在校学生29.98万人,增长15.5%。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79%,小学年辍学率为0.27%,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的入学率达98.62%,初中年辍学率为2.8%。全市两所高等专科学校年内招生2461人,在校学生6659人,分别比上年减少3.1%和增长17.5%;7所普通中专年内招生4199人,在校学生9745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3.2%和减少18.9%;11所技工学校年内招生2791人,在校学生3790人,分别增长28.9%和8.9%;24所职业中学在校学生6986人,下降9.6%。

浏览 7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