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圣寺光塔
共 1165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47
历史沿革
唐贞观元年(627年),怀圣寺光塔始建。在唐代,光塔所建位置周围为汪洋大江,光塔曾作为万国商船来往广州的导航标。白天看到光塔上飘扬的旗帜,夜里看到光塔上悬挂的灯光,便知到了广州。
元至正三年(1343年),怀圣寺光塔毁于火。
元至正十年(1350年),怀圣寺光塔重建。
明成化年间,怀圣寺光塔修葺。
清康熙、道光、同治年间,怀圣寺光塔重修。
1934年,怀圣寺光塔重修时改砌成尖顶。
主要建筑
怀圣寺
怀圣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966平方米,是一座唐代门堂制格局的清真寺,呈庭廊楼檐式长方形轴对称布局,在主轴线上依次建有大门、二门、三门、看月楼、礼拜堂和藏经阁;光塔在寺西南角,还有回廊和碑亭。寺门前为马路,周边为民居。怀圣寺的大门是一座中式红砖墙、绿琉璃斗拱建筑。推开镂空的铁栏门进入寺院,迎面是典型岭南祠庙式门楼的二门,青砖石额,古朴素雅。门额上书清代布政使邓廷楠亲笔题书“怀圣寺”三个镏金大字,挥毫苍劲浑圆。
光塔
光塔当为伊斯兰教之邦克塔,因波斯语“邦克”之译音与“光”相近,且塔身外表光滑无饰,故名“光塔”,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塔高36米,青砖砌筑,底为圆形,表面涂有灰沙,塔身上开有长方形小孔用来采光。塔内有二螺旋形楼梯绕塔心直通塔顶。塔顶部用砖牙叠砌出线脚,原有金鸡立在上面,可随风旋转以示风向,明初被飓风吹落,怀圣寺总体规模和形制保存完整。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怀圣寺光塔为中国国内具阿拉伯建筑特色的古迹之一,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该塔是中国伊斯兰教最大的邦克塔之一,具有浓郁的阿拉伯建筑风格。其抗震性能十分优良,提高了唐以后中国砖佛塔的建筑技术水平。怀圣寺光塔集宣礼、祈风、导航、观测飓风等功能于一身,是人们共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建筑。
文物保护
1996年11月20日,怀圣寺光塔被公布为。保护范围:东从围墙向外延伸5米,南至光塔路北侧,西从围墙向外延伸5米,北至崔府街。建设控制地带:光塔半径65米以内,建筑高度限十四米以下。其余控制在30米。
2016年,怀圣寺光塔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名单。
2023年1月,怀圣寺光塔入选《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
怀圣寺光塔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怀圣寺光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街道怡乐里社区光塔路56号。
开放信息
怀圣寺光塔的开放时间为9:00-17:30(免费开放,每周五为礼拜日,人流量较大)
交通指引
乘客可乘坐58路公交车至“光塔路”站下即可,或乘,出来步行约500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