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20

联合创作 · 2020-02-14 00:00

扬中市统计局

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有效缓解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小康社会建设取得较好成绩。连续三年列镇江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一等奖第一名,位列2020中国县级全面小康指数第8位。

一、综  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89.59亿元,可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1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52.15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221.03亿元,增长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49万元,比上年增长9.47%,按现行汇率折算为24327美元。三次产业构成由2019年的3.2:53.8:43.0调整为3.4:51.5:4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7.15%。

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全年新办民营企业2082家,新增注册资本165.51亿元。

二、农    业

农业经济发展平稳。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86亿元,比上年增长5.07%。其中:种植业产值15.77亿元,增长6.48%;林业产值1.7亿元,增长4.94%;牧业产值3.84亿元,下降6.8%;渔业产值5.04亿元,增长12.5%。粮食播种面积9.7千公顷,比上年减播9.35%;粮食总产量7.17万吨,比上年减产7.12%,其中秋粮总产量5.3万吨,增产3.46%。油料种植面积0.64千公顷,比上年减播1.72%,油料总产量 1677吨,减产0.06%。蔬菜种植面积3.97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0公顷。在主要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3700吨,比上年下降34.49 %;家禽出栏68.25万只,下降17.39%;禽蛋产量2440吨,下降31.94%;水产品总产量7078吨,下降5.85%。

特色渔业持续壮大。全市水产放养面积1.98万亩,新增池塘生态化改造1800亩,新增稻田综合种养面积850亩,全市特色水产工厂化养殖面积达16万平方米,河蟹标准化养殖面积达7800亩,刀鱼特色化规模养殖保持稳步增长。现代渔业产业园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绿化造林工作有序开展。全年成片造林516亩,其中长江两岸造林面积415亩,新建国家森林乡村5个、省绿美村庄3个,完善提高农田林网7500亩,培育珍贵用材树种6万株,四旁植树9万株,修复湿地面积500亩。

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各项工程总投资8079万元,完成土方117.5万立方米、石方3.1万立方米、混凝土2.4万立方米。累计完成坍江治理1.15公里,抛石3.42万立方米。完成疏浚河道297条,疏浚土方83.19万立方,其中,县级河道疏浚2条(红星河、双龙港)、乡级河道10条、村庄河塘285条。整治黑臭河道,改造阻水坝头,实施水系连通,打通断头河,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提升了水体流动能力。

农业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农用化肥施用量3211吨,比上年下降4.8%;农膜使用量104吨,下降4.6%;农药使用量193吨,下降3.5%;农用柴油使用量348吨,下降3.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恢复。全市定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01.8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09.52亿元,可比增长6.9%。定报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5.04亿元,利税26.39亿元。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6.91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9.83%,其中,工业用电量10.19亿千瓦时,下降17.69%。

主导产业支撑有力。工程电器、新能源、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产值达379.19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75.55%。工程电器在创新转型上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产业规模达257.69亿元;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产业规模58.84亿元,其龙头企业新韩通船舶重工年销售15.62亿元;光伏行业难中求进,全年实现产值超60亿元,生产硅片12亿片。

重点企业发展稳健。年末销售亿元以上工业企业92家,十亿元以上企业9家。作为工业经济中坚力量的“三十强”工业企业,在稳定发展中持续发力,“压舱石”作用凸显。全市“三十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260.93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56.11%。香江、蜂巢、金海新源等重点企业增势迅猛,带动作用明显。

建筑业规模有所上升。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3家,比上年增加8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8.2亿元,比上年增长0.32%。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4.9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46.3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5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工业投资56.35亿元,增长22.9%,占全市投资比重的62.93%;服务业投资32.77亿元,增长5.1%,占全市投资比重的36.59%。

房地产市场呈上升态势。全市有工作量的房地产企业28家,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46亿元,比上年下降3.7%。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230.37万平方米,增长26.89%。商品房竣工面积52.84万平方米,增长439.94%。商品房销售面积43.2万平方米,增长35.96%,其中,住宅面积41.2万平方米,增长30.22%。商品房销售额34.88亿元,增长24.33%,其中,住宅销售额32.78亿元,增长17.47%。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3亿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6亿元,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36.93亿元,其中城区实现限额以上零售总额36.25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限额以上零售总额3.53亿元。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总额34.76亿元,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31.59亿元,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0.6亿元。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降幅收窄。积极应对疫情冲击,推进银企深度对接,积极协调进出口银行对重点外贸企业发放低息贷款。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帮助企业争取广交会和“电力及新能源”线上国际专业展会资格,搭建企业走出去的“云”通道。全年实到外资0.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7%。受国际疫情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1.99亿元,比上年下降10.6%,降幅比上年收窄16.9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为29.34亿元,下降5.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平衡发展。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28.98亿元,比上年下降2.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1亿元,增长2.94%。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79.99%。全年财政支出197.80亿元,增长36.6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45亿元,增长17.92%。

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31.45亿元,比年初增加63.95亿元,增长9.58%。其中,居民存款余额385.94亿元,比年初增加46.68亿元,增长13.7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22.13亿元,比年初增加94.09亿元,增长17.82%。其中,中长期贷款331.30亿元,比年初增加88.86亿元,增长36.65%;短期贷款269.61亿元,比年初增加6亿元,增长2.28%。

保险业平稳运行。年末全市拥有保险业企业33家,全年保费收入14.13亿元,比上年下降1.33%。其中,财产险收入2.81亿元,增长8.3%;人身险收入11.32亿元,下降3.5%。赔付额3.92亿元,比上年增长7.39%,其中,财产险赔付1.69亿元,下降2.87%;人身险赔付2.23亿元,上升17.3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强化创新主体培育,通过评价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5家,进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企业97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2家、总数达272家,获评省创新百强企业2家,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2家。加强研发机构建设,获批省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华北电力大学扬中智能电气研究中心通过省科技厅新型研发机构验收,华电研究生培养基地落户,首届近100名研究生已进入扬中培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开启“后疫情时期”产学研合作新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创新,引进高校院所先进科技成果60余项,争取镇江市级以上科技资金5000余万元,有力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科技金融发展,全年帮助4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苏科贷、高企贷”贷款资金2亿元,有效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获评2019年度“苏科贷”优秀(A类)合作地区,成为全省首批、镇江首家“高企贷”合作地区。

教育事业品质逐步提升。教育资源供给得到新加强。2020年,新建成特教中心、改建童心幼儿园并投入使用,云腾幼儿园主体封顶,第二幼儿园土建工程竣工交付,三跃中心小学、第一幼儿园完成试桩工程;认定3所幼儿园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2%;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创成江苏省智慧校园合格校8所。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新突破。全面实施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不断激发队伍活力,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创新实施高品质学校集群发展,成立“七横一纵”八大教育联盟,统筹推进校际优质课程共享,推动城乡教育质量提升。教育考评监测取得新成效。持续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和镇江市教育督政考评中,连续四年蝉联第一;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达标率、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达成率100%,位列全省第一。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相继建成开放扬中博物馆、陈履生博物馆群,市文化馆新馆装修工程完工。整合全市公共图书资源,基层44.8万册图书纳入全市通借通还系统。完成省文物保护重点项目培根师范旧址修缮工程,建成应急广播体系。举办社区(农民)文化艺术节,开展“周末戏相逢”戏曲惠民演出。举办河豚文化节,开展旅游商品设计成果展、江鲜美食之旅、“寻访中国河豚岛”自驾游、重点客源地旅行社扬中行等旅游活动,不断提升扬中知名度。在省五星工程奖评选中,我市2件文艺作品入围,1件书法作品获评。市“江岛一日游”入选省5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施“文艺播种计划”,组织67名文艺专业人员赴基层开展文艺辅导培训543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企业行”,送演出进大津重工、大航集团等企业7场。启动“戏曲进校园”行动,送戏到学校10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镇街区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举办各类演出、讲座、展览、社教活动280场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增体育公园13个、健身路径30条、健身步道6公里,年新增公共体育设施面积5万平方米。助力疫情防控举办“健身云教学”13期,举办首届网络全民健身运动会。举办城市游泳邀请赛、市男篮联赛、机关四人制男篮联赛,承办省老年人体育艺术节开幕式、“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镇江市少儿击剑比赛。全市在曲棍球、广场舞、健身秧歌等体育领域斩获国家和省市奖项16项。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效。坚守疫情防控主阵地。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四早”、“四集中”原则,强化重要卡口、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等防控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指导2030家企业复工,51所中小学(幼儿园)和150个校外培训机构复学。强化核酸实验室能力建设,市疾控中心、市人民医院先后建成增强型P2实验室,实现市内核酸自主、快速检测,未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全市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2.48人,每千人执业护士数2.52人,每万人全科医生数6.05人。制定专科发展计划,进一步密切与城市三级医院的联系,推进两家二级医院优势科室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转化,柔性引进9个高层次专家团队,成立9个名医工作站,完善医学会学组建设,带动我市专科技术能力的整体提升。成立市人民医院康复分院,推进康养服务协同发展。以市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中医药服务供给,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启用八桥中心卫生院临时门诊、永胜门诊部和丰裕门诊部。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编制完成镇村布局、城市停车设施、城市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完成扬中一桥、二桥消险工程,建设幸福二桥临时治超点。启动城北公交次枢纽建设,开通扬中至大港高铁站公交线路,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市创建通过验收。城市面貌持续改善。滨江新城、西城区棚改项目二期、扬子新村片区改建项目二期有序推进。积极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实现行政村、联建类型、国有企业平台“三个全覆盖”。扎实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个、省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传统村落2个、省美丽宜居村庄31个。

城市治理不断优化。积极优化停车诱导服务及社会停车设施接入,市区部分主干道路临停泊位占用率从原来近100%下降至30%左右,主城区停车压力明显缓解,城市道路停车管理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逐步深化垃圾分类处置合作,深化资源利用,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严格落实渣土车密闭化运输要求,借助共享住建部门的“移动千里眼”监控系统,加强对建筑工地车辆未经冲洗带泥行驶行为和擅自处置运输工程渣土行为的24小时监控,变“污染车”为“环保车”,从源头上消除扬尘污染、抛洒滴漏、带泥行驶等情况。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两违三乱”整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五水联治”成效明显,基本消除城区主要河道黑臭水体。加强空气质量管控,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企业7家,完成化工企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7家,PM2.5年均浓度36微克每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76%,成功创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略有下降。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81037人,比上年减少1036人,其中男性人口137378人,女性人口143659人。全年出生人口2102人,人口出生率7.48‰,比上年下降0.4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533人,死亡率9.01‰,比上年上升1.22个千分点。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6万人。

居民收入保持增长。据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43.8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50.1元,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74元,增长6.0%。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略有下降,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748.5元,下降2.2%,其中城镇居民27952.1元,下降1.6%,农村居民19852元,下降3.9%。

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79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分散供养特困老人全部纳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范围,每户每月免费享受2小时居家上门服务,享受政府购买服务老年人数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16%以上。全年新增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4家。针对三类特殊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共258户,每户最高补贴改造费用3000元。逐年提升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90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030元,机构供养孤儿、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补贴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2587元和1940元,逐步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

时光轴

RAG11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扬中市统计局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有效缓解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小康社会建设取得较好成绩。连续三年列镇江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一等奖第一名,位列2020中国县级全面小康指数第8位。一、综  合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89.59亿元,可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1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52.15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221.03亿元,增长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49万元,比上年增长9.47%,按现行汇率折算为24327美元。三次产业构成由2019年的3.2:53.8:43.0调整为3.4:51.5:4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7.15%。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全年新办民营企业2082家,新增注册资本165.51亿元。RAG-ES2024-10-23
二、农    业农业经济发展平稳。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86亿元,比上年增长5.07%。其中:种植业产值15.77亿元,增长6.48%;林业产值1.7亿元,增长4.94%;牧业产值3.84亿元,下降6.8%;渔业产值5.04亿元,增长12.5%。粮食播种面积9.7千公顷,比上年减播9.35%;粮食总产量7.17万吨,比上年减产7.12%,其中秋粮总产量5.3万吨,增产3.46%。油料种植面积0.64千公顷,比上年减播1.72%,油料总产量 1677吨,减产0.06%。蔬菜种植面积3.97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0公顷。在主要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3700吨,比上年下降34.49 %;家禽出栏68.25万只,下降17.39%;禽蛋产量2440吨,下降31.94%;水产品总产量7078吨,下降5.85%。特色渔业持续壮大。全市水产放养面积1.98万亩,新增池塘生态化改造1800亩,新增稻田综合种养面积850亩,全市特色水产工厂化养殖面积达16万平方米,河蟹标准化养殖面积达7800亩,刀鱼特色化规模养殖保持稳步增长。现代渔业产业园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RAG-ES2024-10-23
绿化造林工作有序开展。全年成片造林516亩,其中长江两岸造林面积415亩,新建国家森林乡村5个、省绿美村庄3个,完善提高农田林网7500亩,培育珍贵用材树种6万株,四旁植树9万株,修复湿地面积500亩。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各项工程总投资8079万元,完成土方117.5万立方米、石方3.1万立方米、混凝土2.4万立方米。累计完成坍江治理1.15公里,抛石3.42万立方米。完成疏浚河道297条,疏浚土方83.19万立方,其中,县级河道疏浚2条(红星河、双龙港)、乡级河道10条、村庄河塘285条。整治黑臭河道,改造阻水坝头,实施水系连通,打通断头河,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提升了水体流动能力。农业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农用化肥施用量3211吨,比上年下降4.8%;农膜使用量104吨,下降4.6%;农药使用量193吨,下降3.5%;农用柴油使用量348吨,下降3.6%。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快速恢复。全市定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01.8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09.52亿元,可比增长6.9%。定报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5.04亿元,利税26.39亿元。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6.91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9.83%,其中,工业用电量10.19亿千瓦时,下降17.69%。RAG-ES2024-10-23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