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更有价值观”,新浪新闻做对了什么?

阑夕

共 3576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9-28 20:24

作者丨陆离
制丨阑夕

“巨头突然宣布:放弃!网友:喜大普奔”

“854平米豪宅50万甩卖却无人敢买?现场恐怖画面曝光”

“男子吃月饼被咯到牙,自信一看高兴坏了”

“女子家墙壁上长出7颗红薯,网友看了照片吓得狂劝她搬家”

这是我最近看到的一些新闻,虽然领域不一,方向不同,但有一点高度一致,就是那股浓浓的“你点进来呀”的标题党味儿。

“震惊体”、“标题党”这类问题其实被诟病多年,也没少看到相关新闻媒体、内容平台信誓旦旦的整改宣言。

从结果看,只能说一句你们开心就好。

上面这些例子就并非出自什么不知名营销号,而是一些专业媒体和权威门户的推送,这里就不点名了。

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正是信息大爆炸时代,网民群体获取价值信息难度大的一个缩影。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久前,微博COO、新浪移动CEO王巍发内部信,宣布新浪新闻品牌升级,提出新的品牌口号“知未知 见未见”与品牌价值观“让AI更有价值观”,期冀于提供“兼具品质与品味的智能信息”。

个中深意,值得一探。

内部信截图

1

新浪新闻的变与不变

新浪新闻的这次品牌升级,既有变化,也有不变。

首先来说变化,新浪新闻强调将深耕更多信息服务价值,从新闻资讯媒体平台向智能信息平台进化。

这其实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品质与品味”正对应了网民群体获取信息的最终目的——见识与知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具体表现为,新浪新闻在不同场景下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价值信息。比如在热点新闻场景,通过新浪和微博提供及时、可信赖的热点资讯;在兴趣场景,提供有层次的、丰富的垂类内容;在实用信息服务场景,提供包括疫情服务、股票行情、民生投诉等多种实用信息服务。

这正有别于华而不实的标题党,驱散了对网络信息池的污染。

标题党风行一时的原因并不复杂。

内容产业在算法驱动下指向流量至上,想要更多利益首先要获得更多流量,无论是采编撰写还是分发传播,博眼球的标题党都是一个简单且有效的方式。

其真正问题并不在于博眼球,而在于只为博眼球而博眼球。

有悬念要上,没有悬念编造悬念也要上,明明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小事,一定要杜撰出“这个惊天大秘密你不能不知道”的感觉。

就比如那个“854平米豪宅50万甩卖却无人敢买?现场恐怖画面曝光”,你能想象其实只是“豪宅里有个喷泉”吗?

如果专业乃至权威媒体都在向几亿受众群体推送这样的新闻,网民们又怎么能高效获取价值信息呢?

标题党或许是捷径,但永远不会是正道。

有多少人按捺不住自己一次次点进标题党,就有更多人无比反感这些毫无营养与节操的水货内容。

他们只想看到真正重要的新闻,收获需要的知识,不愿连带着接受那些无关紧要的碎片信息。

这就是新浪新闻如今品牌升级的起点和落点。

再来说不变,发力移动端8年,新浪新闻一直都在推动优质资讯信息生态的完善和升级,通过价值感、陪伴感、互动感为用户传递信息价值。

比如新浪新闻的要闻频道,融合了新浪历经多年训练出来的编辑主义和由工程师精心调教之后的算法主义,既有前端信息流呈现的阅览模式,又在后台采集来自时政、财经、科技等频道的编辑精选内容。

这保证了信息内容的高质量呈现。

再比如热门板块,用户不仅可以获取信息,还能直接在页面内评论、互动,实现创作和传播信息,从内容生态的参与者变为共建者。

这是基于平台和机制的革新,在分发价值信息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多互动感和陪伴感。

本次品牌升级也是如此,是新浪新闻完善内容信息生态的又一次大踏步前进。

2

为什么要让AI更有价值观?

在新浪新闻提出“让AI更有价值观”的背后,是“算法有没有价值观”这一观点曾引发过行业内外不止一轮热议。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AI领衔的智能技术为内容行业同时带来了福音与痛点。

前者体现在AI可以赋能包括采、编、审、播在内的媒体全链条环节,有效提升内容产出效率。

以新浪新闻为例,在新闻生产与内容编辑方面,新浪新闻拥有7X24小时新闻的AI快速写作能力;通过智能云剪辑技术,可以将长视频或直播中的精华进行拆分组合,再次进行聚合传播,更加方便用户利用碎片时间获取重要信息;还有我们前面提到的要闻板块,也是基于AI算法推荐+人工编辑运营,得以快速高效的完成优质内容分发。

后者表现为,放任算法主导下的信息焦虑、冗余、茧房等问题加剧。

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度依赖智能技术和算法,必然会出现的一个问题是“一个人越爱看什么就越给他看什么,完全通过点击率来判定内容好坏”。

而每个人天性中的阴暗面都难免会寻求低俗信息的刺激,放任算法主导会造成新闻媒体与内容平台过度迎合用户喜好,让低俗、劣质内容的泛滥,同时导致价值信息获取难度大。

现如今没有哪家平台在算法方面有所缺失,这方面大家其实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真正比拼的点在于能否让算法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或者说,算法时代,平台取胜的关键不在于算法,而是在于找准人脑价值与智能效率的平衡。

正如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将人的理性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认为二者应该平衡。

AI算法之于内容平台就是工具理性的象征,是借助前沿技术的智能效率获取最多流量,达成利益最大化。

但如果只强调AI算法,只追求工具理性,那就忽略了信息内容的价值本身与人文属性,会造成上述一系列基于算法偏见和黑箱导致的信息问题。

价值理性、人脑价值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平台可以为算法纠偏。通过专业编辑来训练算法,算法通过机器学习再反哺编辑,最终引导传播更多具备真正价值的内容信息。

这么说难免有些抽象,我举个更直观的例子。

今年2月6日在长沙发生的“女子用货拉拉叫车搬家,途中离奇跳窗身亡”一事,最早曾在微博上发声。

基于鹰眼系统,探测到这条微博的数据曝光超过相同时段月均值1倍以上,提醒新浪编辑关注,此后有众多大V参与到了对这条微博的讨论中。基于编辑的专业判断,这条内容被认定为潜在热点新闻,在核实真实性后,新浪新闻迅速进行了全网推送。

最后这条新闻也的确成为全网热点,引发全民关注,还登上了新浪热榜。

所以“让AI更有价值观”正是在强调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也是找准人脑价值与智能效率的平衡。

AI、算法或者说技术本身是中立的,谈不上价值观属性,但利用技术构建的产品却能体现出平台的价值理念,更对于用户有着持续影响。

人文为体,科技为用,新浪新闻的“让AI更有价值观”既能有效提升网民群体获取信息的效率和质量,也避免了像很多内容平台一样,过度依赖技术和算法,这为解决困扰行业许久的信息茧房、冗余等痛点问题带来了更多可能。

这一方面离不开新浪在新闻领域20多年来深耕内容信息产业,在娱乐、体育、财经、科技、军事、国际等众多垂直领域的深厚积累。

这些经验与沉淀既决定了新浪新闻可以将目光放长远,不只是关注成为流量黑洞的短期利益,也支撑着新浪新闻可以不断完善资讯信息服务生态,不仅提供新闻资讯,更提供超越新闻的优质信息服务。

另一方面,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上个月,新浪新闻MAU达到1.46亿,DAU突破8300万,实现连续22个季度的高速增长,稳居行业前三。与此同时,新浪移动旗下的新浪新闻、手机新浪网、PC新浪网、新浪博客等产品矩阵,月度生态流量达到5.8亿,领跑全行业。

网民群体的选择,已经印证了新浪新闻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用王巍的话说,“技术是平台的追求,人是信息的中心”,这为整个行业都指明了一个方向。

3

写在最后

保罗莱文森认为“媒介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人性化”。

这有两层意思,其一,不让人性的阴暗面与技术的发展渗透形成恶性循环,这是所有信息媒介的天然责任。

其二,以人为本主导下的科技发展应用,才能更好地趋利避害服务用户。

Facebook和康奈尔大学在2013年曾进行过一次涉及70万人的“社交网络中大规模情绪扩散”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用户信息流中灌输“正能量”的信息,用户也会给出正面的反馈,反之则会给出负面的反馈。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算法只是工具,新闻媒体产业需要人为地赋予工具价值观。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加速到来,智能信息的载体也远不局限于媒体、自媒体们,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居,再到智能汽车,人们使用智能信息服务的渠道和场景日益多元化。

例如新浪新闻的听新闻功能就已经接入到了一汽奥迪、一汽大众、小鹏汽车等车联网中,也为天猫精灵、小爱同学、华为手表等提供信息服务。

新浪新闻入驻奥迪车载应用商店

这意味着,内容信息服务领域的价值与影响力正在被指数级放大。

而要判断热点新闻是否真的是热点、热点信息的真实有效、不同领域信息的长尾泛化、用户兴趣和需求的变化……这一切都不仅需要智能技术的参与,更需要平台时刻为工具载体把关掌舵。

由此,新浪新闻品牌升级的意义与价值不言自明。
浏览 5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