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堂王氏宗祠

华堂王氏宗祠

共 2628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5-24 10:36

历史沿革

华堂王氏宗祠正门
华堂王氏宗祠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为祭祀王氏三十六世孙王琼夫妇,初始名为“节孝祠”,“节孝祠”二字是封建统治阶级旌表节孝妇女的祠堂,凡节孝妇女由官府奏准旌表的都入祀其中,春秋致祭。
明末清初,华堂王氏宗祠遭匪毁,王氏四十六世孙儆弦(1604-1674年)见状,愁肠百结,不久便离开人世,族人不忍看着宗祠衰败,募资修缮,并改孝子殿三楹为五楹。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岁动荡,华堂王氏宗祠曾作为国民党部队驻地

建筑格局

结构

两侧的厢房
华堂王氏宗祠坐西朝东,共三进,依次为牌坊(门楼)、石桥、孝子殿、七开间硬山顶后厅。牌坊门楼式,石木结构,四柱三间,眉枋上镌“慈节”两字,边刻“正德七年(1512年)嵊县知县林诚通题”,梁拱为木构件,牌坊内有池名瑞莲,上设三孔石桥,池原呈凹字形,三面环绕孝子殿。孝子殿单檐歇山顶,三开间,三面临水,檐廊原设栏杆,后壁六扇槅扇门上书“节孝祠记”。据《金庭王氏族谱》载,坊系明嘉靖间为节妇石氏立,与桥、池皆为明代建筑,孝子殿、后厅及侧屋系清道光年间重建

特点

华堂王氏宗祠以巧然自得的方式吸纳了园林建筑元素,开创了与众不同的礼制建筑法式。它在体现传统建筑方式的同时,营造出园林建筑风格特点,传统历史文化与园林艺术交融共存
华堂王氏宗祠的建筑前半部分是异样的景象,风格园林化。
华堂王氏宗祠
利用园林建筑中的水法。在孝子殿前设置了“凹”字型的水池,池中种植莲花,因莲生瑞气,故称其“瑞莲池”,又称里双塘。与里双塘相对的还有位于版楼前的外双塘,里、外双塘仅仅是一墙之隔。九曲圳从祠前平溪江引入,经过祠堂左侧墙基,又绕过祠堂屋后,再蜿蜒曲折地流经全村,最后注入村西的田畈,长达 358 米。它与里双塘和外双塘相连通,构成了供养完整的水脉。
设置点景之作“桥。在门楼与孝子殿之间架设了二墩三孔梁式平桥,桥长 6.27 米,宽 1.97 米,桥面由三块条石拼合而成,桥两侧设望柱五根,荷叶拦板四扇,望柱柱头做成莲花柱,桥头两望柱头雕狮头,并置抱鼓石。桥侧面起拱券,桥墩用石砌仿拱桥成弧拱状。石桥不仅仅是连接孝子殿与牌楼之间的桥梁,更是连结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之间的桥梁。
孝子殿
将建筑主体置于水体中间,设计美人靠。华堂王氏宗祠中的孝子殿为单檐歇山顶,飞檐挑角,前方、左右设廊庑,相互连通,并且三面临水,似漂浮在水面一般,凌空出世,将建筑与水体完美结合。廊内檐柱之间施。孝子两面侧屋同样设置檐廊,前方临池处设置拦杆,人体依附在栏杆上院内景色石桥、水池、殿堂、花草尽收眼底。
国保碑
双塘间嵌置牌楼。华堂王氏宗祠中之牌楼建于里、外双塘之间,四柱三楼式,进深前后单步呈对称分布。四柱均为本地花岗石,讹角做法。明间地面花岗岩条石漫地,其余卵石铺设。额枋做成枭混,并延伸到次间一半,与额枋垂直方向放置四根穿插枋,枋下施狮子和鹿形牛腿。每根穿插枋上置三只坐斗和琴枋斗拱支撑脊檩、檐枋和挑檐枋,飞椽出檐。屋顶造型为,明间屋盖高起,两侧稍低,错落有致。明间正脊两端龙吻,口衔脊头,盘曲倒置,尾刺青天。八只飞劲丽地指向蓝天,似鸟翼扑腾,牌楼起到了区域的分界标志作用,将祠堂和外园分隔开来。
华堂王氏宗祠的后半部分完全按照宗祠建筑法式营造,四合式,硬山顶大殿,前设天井,两侧为厢房。后大殿面阔七间,通面阔22.25米,通进深9.09米,明间、次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架抬梁前单步后带双步,八檩用四柱。南北梢间与尽间梁架为穿斗式,分心前后双步后带双步,八檩用五柱,两山墙设五山屏风墙。其室内纵深方向后槽设,明间单独供奉始祖的坐像

文物遗存

华堂王氏宗祠牌楼明间门扇上施额枋、棋枋板,棋枋板前后居中各阴刻“慈节”两大字,背面两侧分别刻有“差浙江提学副使陈琳为王节妇石氏立”,“明正德七年壬申九月十一日,嵊县知县林诚通书”字样

文物价值

华堂王氏宗祠以庭园式建筑模式在祠堂建筑上具体实践和应用,表现出超常的设计理念,充分展现了高超的空间造型艺术,它对于研究传统建筑,特别是研究多元化古祠堂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2013年05月,华堂王氏宗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华堂王氏宗祠内王羲之坐像
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今山东临沂),后迁无锡,东晋永和六年(350年)定居会稽。他的书法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自成一家,曾被誉为“尽善尽美”和“古今之冠”,影响极为深远。东晋永和十一年,王羲之称病弃官,入金庭(今嵊州市华堂村)筑室隐居。自此,王氏在华堂扎根,至今已有1700年。因其子孙后代多擅书画,将书画悬于厅堂,其宅有“画堂”之称,后“画堂”易作村名“华堂”。村内有华堂王氏宗祠、心传书院、老台门等一大批明清以来的街道建筑,文化底蕴深厚

人文历史

王羲之三十六世孙王琼天性纯孝,不妄杀物,矜贫血苦,施予不靳。其父患事被逮待役,见其年迈有病,代父充军,病卒他乡,他的孝行感动乡里,华堂王氏宗祠内专立孝子殿,以示敬仰和表彰。
石氏太婆曾孙菟(1460-1535 年)命子诞在平溪岸边而建造华堂王氏宗祠,于殿前设立一座,棋枋板前面“慈节”两大字,“慈节”意为慈爱善良,身怀高尚品德和节操。殿内奉王琼和石氏太婆雕像。
王氏三十八代王纯即王琼孙子成就功名,先任福建漳郡儒学训、诰赠奉政大夫,后官至南京,在爷爷王琼病故之处,任南京礼部仪制、清吏司朗中。王纯之子王暄(三十九代)考上了进士,任江西南康府。父子双大夫,于是在华堂王氏宗祠南面树立父子大夫进士牌坊

祭祖活动

祭祖是宗祠的重要功能之一,华堂王氏宗祠每年清明冬至两祭,历年不绝。祭祖又分祭远祖和祭近祖,祭远祖就是祭祀始祖王羲之,各支派安排代表参加,祭近祖就是祭祀四代以内的祖先,进香点烛,烧纸钱,献果食,聊表归宗之愿

旅游信息

位置

华堂王氏宗祠座落于绍兴市嵊州市华堂村

交通

自驾游:杭州上杭甬高速,转入上三高速,至互通转入甬金高速(宁波方向),至嵊州东(黄泽出口)下高速,向东(宁波方向)走嵊张线到金庭王羲之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