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 ID 生成方案

架构之美

共 5572字,需浏览 12分钟

 ·

2021-08-23 16:25


-     前言    -


不管我们是不是有身份的人,我们一定是有身份证的人,身份证上面的号码就是我们的ID,理论上这个ID是全国唯一的,而且通过这个号码,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些个人信息,比如前两位可以确定我们第一次申请身份证的时候所在的省份、接下来的四位可以确定我们所在的区县,然后还可以知道我们出生的年月以及性别。

在我们的计算机应用中,也处处存在的ID, 比如订单编号、商品ID、微博ID、微信消息ID、书的ISDN号、商品条码等等。通过ID,可以迅速定位到对象实体、为对象之间建立关联、跟踪对象在不同服务之间的流转等等。

有的ID是无意义的唯一的标识,有的ID还能提供额外的信息,比如时间和机房信息等等。为了确保唯一性,有的ID使用很长的字节数,比如256个字节,有的通过递增的long类型,只需要8个字节来表示。考虑到存储、信息包含量、性能、安全等因素,一个好的ID的设计至关重要。

介绍ID生成和分布式的方案的文章已经非常非常多了,比如文末中的参考资料中的文章,所以我在本文中简洁的汇总各个方案的优缺点,然后介绍一个分布式的ID生成器项目rpcxio/did,它可以实现单节点百万级的ID生成。



-     ID 生成方案    -


UUID/GUID


通用唯一识别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缩写:UUID)是用于计算机体系中以识别信息数目的一个128位标识符,也就是可以通过16个字节来表示。

UUID可以根据标准方法生成,不依赖中央机构的注册和分配,UUID具有唯一性,这与其他大多数编号方案不同。重复UUID码概率接近零,可以忽略不计。

GUID有时专指微软对UUID标准的实现(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 缩写:GUID),通常表示成32个16进制数字(0-9,A-F)组成的字符串,如:{21EC2020-3AEA-1069-A2DD-08002B30309D},实质上还是是一个128位长的二进制整数,在Windows生态圈中常用。

UUID 由开放软件基金会(OSF)标准化,作为分布式计算环境(DCE)的一部分。

UUID的标准型式包含32个16进位数字,以连字号分为五段,形式为8-4-4-4-12的32个字元。范例:550e8400-e29b-41d4-a716-446655440000

在其规范的文本表示中,UUID 的 16 个 8 位字节表示为 32 个十六进制(基数16)数字,显示在由连字符分隔 '-' 的五个组中,"8-4-4-4-12" 总共 36 个字符(32 个字母数字字符和 4 个连字符)。例如:

123e4567-e89b-12d3-a456-426655440000xxxxxxxx-xxxx-Mxxx-Nxxx-xxxxxxxxxxxx

四位数字 M表示 UUID 版本,数字 N的一至三个最高有效位表示 UUID 变体。在例子中,M 是 1 而且 N 是 a(10xx),这意味着此 UUID 是 "变体1"、"版本1" UUID;即基于时间的 DCE/RFC 4122 UUID。

对于 "变体(variants)1" 和 "变体2",标准中定义了五个"版本(versions)",并且在特定用例中每个版本可能比其他版本更合适。

版本由 M 字符串中指示。

  • "版本1" UUID 是根据时间和节点 ID(通常是MAC地址)生成;
  • "版本2" UUID是根据标识符(通常是组或用户ID)、时间和节点ID生成;
  • "版本3" 和 "版本5" 确定性UUID 通过散列 (hashing) 命名空间 (namespace) 标识符和名称生成;
  • "版本4" UUID 使用随机性或伪随机性生成。

更详细的信息可以参考wikipedia和RFC文档。

  • 优点
    • 容易实现,产生快
    • ID唯一(几乎不会产生重复id)
    • 无需中心化的服务器
    • 不会泄漏商业机密
  • 缺点
    • 可读性差
    • 占用空间太多(16个字节)
    • 影响数据库的性能, 比如UUID or GUID as Primary Keys? Be Careful!



-     递增的整数    -


可以通过关系型数据库的自增主键产生唯一的ID,现在流行的商业数据库都支持自增主键的特性,比如mysql等。

一些nosql数据库也提供类似特性,比如Redis。

  • 优点
    • 容易产生
    • 可读性好,容易记住
    • 存储很小,比如4个字节
  • 缺点
    • 需要中心化的服务器,并且需要处理单点的问题,而且单点有性能瓶颈的问题。
    • 如果ID暴露给公共访问,可能会泄漏商业机密。比如最近浑水报告通过统计销售小票推断出某商业模式的每日单量。
    • 需要访问一次数据库获取ID



-     随机数    -


递增的整数可以用在内部的服务中,如果用在外部,可能会泄漏信息,所以如果能产生随机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直接生成随机数可能比较困难,你可以在递增的整数上产生伪随机的整数,比如使用skip32, 它还可以直接进行反解码,在内部反解出原来的递增的ID,所以在一些场景的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Postgrepsql中可以实现skip32 function)。
另外一个比较常用的加密递增ID方法是hashid,它可以转换数字比如347为字符串yr8,并且还可以反解出来,提供了很多语言的实现,比如go-hashids、hashids-java、hashids.c等。

对于64 bit的整数,你可以使用Block ciphers实现加密。也有把64 bit整数分成两部分,分别应用skip32进行加密的。

  • 优点
    • 可读性高
    • 占用存储小,4个字节就可以了
    • 随机,不会泄漏信息
  • 缺点
    • 同样需要中心化的服务,有单点问题和性能问题
    • 需要两步,先产生递增的ID,再进行随机加密



-     随机字符串    -


另外一个产生随机ID方法是直接产生一个小的随机的字符串,比如短网址服务中的ID。产生随机字符串的方法很多, 比图tinyurl和bit.ly使用的基于62字符的随机字符串, 基于hash(MD5)+base62等, 应用在Bitcoin地址上的可读性更好的Base58。

  • 优点
    • 短,5个字符(字节)就可以表示10亿个ID。
    • 可读性高
    • 随机,不会泄漏信息
  • 缺点
    • ID可能不唯一,需要检查和处理



-     Twitter的snowflake算法    -


Twitter的snowflake分布式ID的算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分布式ID算法,尽管有很多变种,比如位数的不同,时间片大小不同、node bit数放在最后等各种变种,但是主要思想还是来自于snowflake的思想。同时访问方法也各种个样,比如提供memcached协议访问和Redis协议访问等等。

Twitter在2010年儿童节的时候在官方博客上介绍了snowflake算法,内部用来表示每一条tweet,尽管这个项目已经不再维护了snowflake-2010。


snowflake算法采用64bit存储ID, 最高位备用,暂时不使用。接下来的41 bit做时间戳,最小时间单位为毫秒。再接下来的10 bit做机器ID(worker id),然后最后12 bit在单位时间(毫秒)递增。

41 bit表示时间戳大约可以使用69年(2^41 -1), 为了尽可能的表示时间,时间戳可以从第一次部署的时候开始计算,比如2020-02-02 00:00:00, 这样69年内可以无虞。

10 bit区分机器,所以可以支持1024台机器。你也可以把10bit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做数据中心的ID,一部分做机器的ID,比如55分的化,可以支持32个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最多可以支持32台机器。

12 bit自增值可以表示4096的ID,也就是说每台机器每以毫秒最多产生4096个ID,这是它的最大性能。

正如前面所说,时间戳、机器ID、自增ID所占的位数可以根据你实际的情况做调整。

snowflake还有一个很好的特性就是基本保持顺序性,因为它的前几位是时间戳,可以对ID按照时间进行排序。另外在微服务中直接使用ID就可以计算sla。

  • 优点
    • 存储少, 8个字节
    • 可读性高
    • 性能好,可以中心化的产生ID,也可以独立节点生成
  • 缺点
    • 时间回拨会重复产生ID
    • ID生成有规律性,信息容易泄漏



-     MongoDB ObjectID    -


MongoDB的主键类型ObjectID也是一种ID生成方案,比如5349b4ddd2781d08c09890f3,它看起来是一个包含24个字符的字符串,实际采用12个字节来存储。


它使用4个字节代表时间戳,3个字节代表机器ID,2个字节代表机器进程ID,然后3个字节代表自增值。

相对于snowflake,它采用了更多的存储(多了四个字节),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
  • 优点
    • 可读性高
    • 性能好,可以中心化的产生ID,也可以独立节点生成
  • 缺点
    • 占用存储较多
    • 时间回拨会重复产生ID
    • ID生成有规律性,信息容易泄漏



-     分布式 ID 生成器服务 did    -


前面是一些ID生成的背景知识的介绍,这里介绍一个分布式ID生成器rpcxio/did),它基于snowflake的算法,但是提供了可以定制的算法,支持初始化设置worker id和自增值的bit数。

因为它是一个中心化的ID生成器服务,所以每次获取ID都有额外的网络开销,所以最好一次申请一批数据,然后client在本地使用,用不了丢掉即可,所以did服务还提供批量获取ID的方法。

安装did的服务需要定时的和时间服务器进行同步,这个短时间的回拨不会影响ID的产生。重启服务一般也没有问题,因为各个节点和时间服务器的误差在毫秒左右,而重启至少是秒级的操作,所以不会有重复的ID产生。唯一怕的时候手工将时间回拨一个很长的时间(几个小时、几天),然后这个时候再重启服务,一般生产环境中也不会这么去做。

因为可以部署多个did服务做集群,所以可以提供容错机制,少量did节点宕机不会影响ID生成服务的访问。

因为snowflake算法性能优异,所以ID生成服务部署的节点不需要很多,每个机房只需要几台机器就可以了,所以你可以压缩worker id占用的bit数,扩大自增值占用的bit数。

测试中,单个节点可以提供12万ID/秒的产生速度,而如果采用批量获取100ID的话,可以取得接近三百万ID/秒的性能。

1256个client并发,每次只获取1个ID, ID的产生速度是 12万个ID/秒。./bclient -addr 192.168.15.225:8972 -n 100000total IDs: 25600000, duration: 3m31.581592489s, id/s: 1209932、如果采用批量获取,尽量减少网络消耗,256个client并发,每次只获取100个ID, ID的产生速度是 297万个ID/秒。./bclient -addr 192.168.15.225:8972 -n 1000000 -b 100total IDs: 256000000, duration: 1m26.178942509s, id/s: 2970563

参考资料
  1. https://www.simpleorientedarchitecture.com/7-strategies-for-assigning-ids/
  2. https://www.callicoder.com/distributed-unique-id-sequence-number-generator/
  3. https://juejin.im/post/5b3a23746fb9a024e15cad79
  4. https://tech.meituan.com/2017/04/21/mt-leaf.html
  5. https://i6448038.github.io/2019/09/28/snowflake/
  6. https://soulmachine.gitbooks.io/system-design/content/cn/distributed-id-generator.html
  7. https://juejin.im/post/5bb0217ef265da0ac2567b42
  8. https://chai2010.cn/advanced-go-programming-book/ch6-cloud/ch6-01-dist-id.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9%80%9A%E7%94%A8%E5%94%AF%E4%B8%80%E8%AF%86%E5%88%AB%E7%A0%81
  10.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404167


者:smallnest

来源:

https://colobu.com/2020/02/21/ID-generator/

浏览 4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