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独爱垂直整合
共 1355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0-14 04:34
2021年,华为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BU总裁王军给业务部门的定位是:全球和中国不缺车企,缺的是智能网联电动车领域的基础供应商,华为车BU的定位,是做智能电动车时代的零部件提供商,而且只做华为擅长的电子相关的增量部件,不做化学部分,比如电池。
余承东上位之后,改写了这个定位,华为更加关注卖整车,推出了华为和车企合作打造的智选车业务。
从此华为车BU有三种盈利模式:
1. 为车企提供增量零部件,这个条线在过去两年遇到了现实问题,华为的产品虽然产品力强,但定价普遍在行业水平之上,华为的优势也不在于和传统供应商竞争打造标准化部件上;
2. HI模式,向车企提供全栈集成方案,合作对象包括极狐、埃安、阿维塔,目前月均销量在2000辆以下,这一模式尚未能产生证明华为能力的产品;
3. 与车企强绑定,就是深度介入产品的开发和渠道上来,目前推出的问界品牌盈利不错,也是余承东主推的模式;
内部分工上,华为和车企组成智选车项目组,项目组由双方不同背景的团队组成,智选车项目为甲方,车企和华为为乙方。项目组甲方扮演统筹和规划角色,乙方复杂具体执行和落地。
余承东曾解释过背后的原因,华为之前做过零部件模式,但智能化零部件不同于传统零部件,难以标准化,需要车厂深度合作。如果华为只是提供技术,不代表产品最终可以取得商业成功。智选车模式是希望借助华为十几年ToC转型积累的经验,让车企更有竞争力。
也就是余承东选择了ToC的模式。
去年8月,任正非内部发表了从追求规模到追求利润现金流的转变的文章。
今年3月,华为重申不造车,意思是在涉及汽车业务的版图中,华为车BU目前的考量是:战略性收缩部分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将资源倾向智能座舱、中低阶辅助驾驶等更可能具有盈利前景的业务。
ToB和ToC不能二选一,余承东需要兼顾两者,并实现商业上的成功。
余承东此前称,华为要在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软件定义汽车这四个方面做到全球领先。
但这些都是一辆车的灵魂,大车企会害怕失去灵魂,能选择的都是一些小车企,所以车BU的盈利,只能靠智选车模式了。
因为智选车系列越来越多,为了统一管理,整合渠道看起来是必须要做的了。而这背后,最关键的在于利益分配。
造车是重投入,智选车模式中,车企承担了大部分研发和生产成本,交付速度更快。但项目能否成功,有高度依赖于车企自身实力。所以双方磨合的顺畅就非常重要。
余承东曾说,智选车模式的本质,是华为ToC方面经验转移到车厂,华为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方案,提供的也是技术管理体系。正是通过华为的高质量,近乎严苛的体系,共同打造了商业上的成功。
所以,选择更合适的伙伴,处理好与车企之间的利益,是华为在下一阶段所面临的重要命题。
汽车产业高度集中化,头部赢家通吃,窗口期有限,华为车BU如果没在商业化上取得进展,处境将更为艰难。
余承东会整周时间呆在一个车企项目中,高管们每10天一次高频飞往深圳汇报进度。
而华为手机芯片利好,意味着芯片制造有新突破,华为的麒麟9610A汽车芯片高于高通8155两倍算力,让车企看到了与华为合作的持续性,但芯片供应是否可以真正的突破也是一块沉甸甸的新筹码。
但看得出来,余承东独爱垂直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