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寺大殿

宝山寺大殿

共 1400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历史沿革

宝山寺大殿,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重修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

建筑特点

宝山寺大殿是一座全石构殿堂建筑。具有典型的宋、元时期仿木风格。所有的构件的造型、做法,都和木构建筑一样,斗拱、雀替,榫头、卯眼、翼形拱、月梁,以及屋顶的石椽条和石瓦片,石构件全是仿照木构建筑的样式制成。大殿当心间有4根中间鼓两头收、丰满肥硕的大石柱,称梭形金柱。与柱子上厚实硕大的梁,形成“肥梁胖柱”的风格特征,契合了唐、宋时期以胖为美的审美情趣,元朝之前的大式木构建筑都有这一显著特点,大石柱的柱底都凿有小眼(气孔)。
在屋顶上方中央的随脊檩下刻着:“维大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岁七月二十八乙未良日己卯时募众鼎建上祝”铭文,明确记录了这座大殿的鼎建年代。此外在石柱梁枋、檩条乳袱、搭牵、椽条、石瓦等表皮,都刻有文字,如“信女丁成娘舍瓦一片祈保平安”,“福建行省都大主缘理问官林志宇喜舍花银口口两祈保禄位高迁者”,“维大明万历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吉时顺昌县知县进士赵文佐重新修造上祝谨题”等。
在翼形拱、斗及梁枋上雕饰古朴的装饰图案、石柱础上肥硕的8瓣覆莲,以及香炉上古朴的蛇头龙、神像、麒麟、梅花鹿、人面龟、狮子戏球等吉祥物图案。
在大殿正中神龛上,供奉三位主祀神。分别是龚志道、刘志达、杨志远,他们是唐代福州雪峰寺高僧义存的3位弟子,俗称三济祖师或三佛祖师,大殿次间两侧的二十四诸天塑像,左右次间神龛分别是文殊和普贤。左梢间为观世音殿,右梢间是地藏王殿。
宝山大殿屋脊及屋脊中央的塔式脊刹,均为石制。屋脊两边各安置着饰物——鸱吻。鸱吻是传说龙生九子之一。龙首鱼身,能喝干一湖的水,并把这些水储备在肚子里。一旦它守护的建筑物遭受火灾,便吐出腹中之水,将大火扑灭。古人将其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大殿屋面的石瓦,从脊座至檐角由陡到缓,这叫“举折”,使雨水由急到缓,远远送到屋檐外。
宝山寺大殿

文物遗存

宝山寺大殿所有的构件的造型、做法,都和木构建筑一样,斗拱、雀替,榫头、卯眼、翼形拱、月梁,以及屋顶的石椽条和石瓦片,石构件全是仿照木构建筑的样式制成。“砂岩全仿木构造”使这座大殿成为顶级国宝,被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称赞为“举世罕见,国内唯一”的建筑。堂项上当心间佛龛上方额枋正面刻着“当今皇帝万岁”6个繁体阴包阳框边楷书大字。

历史文化

主祀神
三位主祀神。分别是龚志道、刘志达、杨志远,相传为唐代雪峰寺高僧义存的弟子。后来到邵武分别卓锡于杨源、道峰山和狮子岩,死后被当地人奉为神灵。因向其祷雨、祈避瘟疫很灵验。在宋代一起被封为“圆照显佑大师”。明代又有加封。旧时,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很差,经常瘟疫流行,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各村庄都把三佛祖师当作本地保护神。

文物保护

1996年9月,福建省政府将宝山寺大殿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宝山寺大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