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萨寺旧址与宗喀巴大殿

共 2675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5-24 11:58

历史沿革

贡萨寺,12世纪由拔噶举派的创始人拔达玛旺秀的心传弟子秋杰次成帮巴创建,由此产生秋杰转世系统。第二世秋杰索南扎巴扩建寺院并改宗为直贡噶举派。
15世纪,五世昂旺洛楹嘉措又将贡萨寺改宗为格鲁派寺院。
1981年,贡萨寺旧址与宗喀巴大殿从治多县城北面闹布旺江旧址搬迁到新址。在第十九世秋杰·强巴土丁格来嘉措活佛的主持下,修建了大经堂、弥勒佛殿、密宗和护法神殿及活佛寝宫等建筑。
玉树地震灾后,文物抢救保护中,贡萨寺及贡萨寺旧址获得国家投资860万元进行了抢救修缮。
截至2014年,治多县已经组织规划设计单位与文化旅游部门、贡萨寺管委会等拟定了《贡萨寺旧址与宗喀巴大殿文物保护规划》。

遗址特点

贡萨寺旧址
贡萨寺院全称“贡萨朋强巴林”,为“新寺圆满弥勒洲”。贡萨寺是治多县境内唯一一座寺院,保存有较为完整的经轮殿、强巴经堂、大经堂、护法殿、拉章等由夯土筑成的诸多藏族古建遗址,保持着原有的藏族传统建筑风格、内部空间组织结构和建筑布局。贡萨寺旧址到十九世格桑秋吉活佛香巴土登格勒尖措时,已初具规模。建有76柱大经堂、86柱护法神殿、8柱祖婆护法殿各一座,僧舍670余间。
宗喀巴大殿
宗喀巴大殿平面图
宗喀巴大殿是依据黄教寺院的定制。大佛修建在贡萨寺院最高处且居中,这是为了突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在黄教寺院的地位。就连全寺宗教活动的中心,讲经院、大经堂也紧邻着宗喀巴大佛殿附近。这是宗教思想所构成的布局,目的是为了宗喀巴大佛殿。这与内地佛寺采取中轴对称,一进复一进,依次升高而显赫的大殿截然不同。另外还采用加大佛体量,建造金顶的办法,使它居高临下,控制群体。而一般僧舍则偏于中心,显示了宗教等级。
宗喀巴大殿坐北朝南,随山势而建。外形与西藏布达拉宫的红宫和扎什伦布寺的强巴佛殿相似,是典型的藏式佛建筑。大佛殿共九层,高31米,另加金顶部分高8米,总高39米。殿内供奉宗喀巴铜像一尊。由于建筑体量高大,为了消除建筑本身形体简单的感觉,在立面处理上增加了许多横向饰带和形体在局部略做变化,以打破四方形建筑的呆板布局。如门廊部分,高度较整体矮小,形成高低错落之势。建筑立面的构图均衡,虚实对比强烈。金顶屋面,屋顶上有宝塔、火焰掌、佛手等饰物。金顶的斗拱除支撑巨大的屋顶出檐和减少室内大梁跨度的结构作用外,还是藏汉建筑艺术结合的重要部位。整个建筑突出了门廊和金顶,使之相互衬映。建筑型体棱角分明,形成四平八稳之势。
坛城壁画
宗喀巴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九间,前面为面阔五间、深一间的门廊。门廊部共有两根楞八楞柱,上面撑托着粗大的替木,上部挑出三重椽短檐。从门廊进殿有一座殿门,宽2.5米,高3.5米。殿门上部有二重椽短檐,其上有七个狮首座兽。殿内中间各三间的空间直通九层,中置宗喀巴大佛像,直通顶层。殿内南面光线充足,而后部光线甚弱。这是出于如下双重考虑:一、封闭保暖性;二、获得较多的南向采光,以供观赏佛像正面。由于殿内大佛像直贯九层,故二至九层实为回廊。回廊南面面积较大,以提供足够的朝拜空间。各层四周墙壁上布满了佛教彩绘图案,画面主题一般都为人物,形象高大且对称布局,造成庄重的气氛。画面除主题外,配以花卉、云彩、火焰、建筑、树木、山川等衬影,使画面取得均衡的效果。各层回廊顶部画有排列整齐,形色各异的曼陀罗(坛城)。
宗喀巴大殿
宗喀巴大殿的建筑色彩丰富,外墙内壁,檐部屋顶,梁柱额枋,门窗装修,无不施色。基本上采用黄、红、绿、蓝、白五种颜色。外墙以白色为多,局面配以高贵的色调。如最上三层的墙面采用暗红色,其中镶有对比强烈的金色梵文宝镜。门窗洞口周围涂以黑色梯形边框,而窗框多为黄色。屋檐局部配以较难处理的黑色两色,上部挑出二重或三重椽短檐,涂以绿、蓝等色。屋顶则采用金色,效果强烈,气氛突出。建筑内部色彩复杂,墙面壁画以绿调为主,局部以蓝调为主,重点处用金勾勒边沿。柱身采用中国传统的做法,漆以朱红色。柱头、梁枋彩画点金,天花则以黄色为主。整个建筑色彩用色强烈,力求对比,注重本色,讲究等级。
大佛殿采用钢筋混凝土砖石结构,局部采用传统木架体系。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靠山根的地基深12米、宽3米,前面的地基深8米、宽3米。地基深度是以挖到山岩石为准。中间四根通天柱,采用独立基础。四根柱子直通顶层,用以支撑金顶,传递荷载。各层柱子用圈梁进行连接,形成整体骨架。外墙有明显的收分,底部厚2米,上部厚1.3米。现浇楼板,板厚150毫米。 

文物遗存

佛经、壁画唐卡
贡萨寺旧址留存有《甘珠尔》《丹珠尔》等大量佛经、壁画唐卡。
宗喀巴大佛
贡萨寺内宗喀巴大佛为世界最大的室内铜制镀金佛像,并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大佛总高35.32米,佛高31.22米,佛腰围14.98米,莲花座高4.1米,采用铜、黄金、天珠、琥珀、珊瑚等制作而成。宗客巴大佛像主要分为冠、面、胸、腰、脚五个部分,直通顶层。在一层时可仰视全身佛像,平视莲座。二层时可平视腰和双手;三层可观手中法器;四层时可平视佛胸;五层可见双肩;六层时可观佛面;七层与佛像耳部平齐;八、九层时可观佛冠。大殿内部的壁画、梁柱的彩绘都围绕着大佛像,营造出一种宗教氛围,成为宣传佛教教义,弘扬佛法的媒介。

研究价值

贡萨寺旧址与宗喀巴大殿充分展现了藏传佛教建筑的文化特征,内外空间、风格与形式蕴含着藏传佛教精神与文化,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贡萨寺旧址与宗喀巴大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贡萨寺旧址与宗喀巴大殿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立新乡贡萨村、通天河南岸。

交通信息

自驾: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贡萨寺旧址与宗喀巴大殿,路程约14.2千米,用时约18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