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城址
中兴城址
共 2051字,需浏览 5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中兴城址
1973年,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对古城西北的12座金代古墓进行发掘,出土了300余件,有金、银、铜、铁、瓷、水晶、陶等制品。
遗址特点
综述
中兴城址及墓群位置图
中兴城址在绥滨县县城东北60千米的一条黑龙江江叉的南岸,北距黑龙江主航道约4千米,东距黑龙江、松花江汇合处约20千米。中兴城址近方形,周长1460米。墓葬区位于古城城址的西北,并与古城本身一起为一道外墙所包。
古城布局
中兴城址城墙不直,北墙弯曲尤大,城四角也多呈钝角。南、北城墙各设一门,有瓮城,瓮门有偏有正。共三道城墙,一主墙,两副墙。各墙外侧有壕沟,构成三条护城河。城墙设有马面,城外西北、西南、东南还各有一周长约200米的小方城。古城西侧有一道西南走向的外墙,现保存较完整,仅部分残断。外墙的北端与黑龙江江叉西亮沟子相接,南端与东亮沟子相连从这些设施和地理位置看,这座古城地处黑龙江、松花江两江的汇合口,黑龙江江叉横亘其北,形成北边一道天然屏障,东西两条河沟佐其两翼,南边又有一道外墙,三个小城在东、西、南鼎足环列,整个布局严密紧凑,是古代黑龙江流域的一个军事重镇。
古城形制
从形制上看,中兴古城是典型的辽、金时期的城址。它的地域,在辽代属于五国部。在中兴城址西南50千米左右的松花江北岸就是奥里米古城,奥里米古城比中兴古城大几倍,中兴古城应为奥里米古城所管辖的一个重要城镇。
墓葬群
中兴城址西北12座墓葬,以三、四、五和六、七、八号墓两个大封土堆为中心,其他小墓分散在它们的东南侧。年代可定为金代中、晚期。这些墓葬的葬式分为火葬和土葬两种,以火葬墓居多。火葬墓又分有棺火葬和无棺火葬两种。在唐代渤海辖区曾经发现过火葬墓。中兴十二座金墓中,有八座是火葬的。据发掘现场分析,这里的火葬是将尸体火化后.把骨灰及随葬品装入木棺下葬,再在墓穴内加以火烧。可见女真与契丹、蒙古、汉族一样,也实行火葬。
文物遗存
综述
中兴城址出土铜镜
中兴城址出土文物遗存主要为随葬品,十二座墓内共出土文物遗存三百多件。墓中出土的金、银事物,如金、银耳坠、银簪、银紁制作得都较精美。还有贵重器皿银碗。
三号墓
三号墓是最大的一座土葬墓。墓虽早已被盗,但从遗留下的文物仍可看出墓主人是金代这一地区显赫贵族。
中兴城址出土金玉“列鞢”
墓中出土了金华和金玉“列鞢”是金代统治者的腰间佩饰,其上的鎏金银盒,外面还包有数层丝绸,最里面的一层为罗,绣有茶花图案,是长江流域的产品。
中兴城址出土石印和铜印
墓中还出土一方石制私人押记,印的第一个字刻缺笔汉文“郎”字,第二字为画押记号。据古文献记载,“郎”为女真族“女奚烈”氏改的汉姓,足见当时女真受汉族的影响已深入到统计阶级的上层。
五号墓
五号墓墓顶有一层布纹瓦,这与女真人的先祖南北朝时期勿吉人“冢”上作屋“的习俗有渊源关系。
七号墓
中兴城址出土桦皮桶残片
七号墓出土了印花和剪花桦皮桶。还有水晶制作的羊距骨形玩具(东北地区称作嘎拉哈),瓜棱形陶罐,银、铜马鞍饰和铁锅等,也具有女真族特点。
八号墓
八号墓中出土了鎏金银马鞍饰,上有生动的龙纹和花草图案。八号墓鞍饰上的龙纹形象与唐宋以来的形象和风格很相似,说明金代这一地区的墓葬出土物颇受中原的影响。八号墓中出土的五枚北宋铜钱、一枚金代“大定通宝”,为其断代提供了依据。
玉器
玉器中有一褐色寿山石精雕成的飞天,面相肥腴、双髻、袒上身,天带飘扬,四周衬以卷云纹。其造型承受唐宋壁画之影响。
玉鱼,由一块墨玉雕成,一条鲤鱼藏匿于荷叶之间,构图精巧而富于生活气息,是一件艺术品。
玉人雕刻,头带帽,颈部有一银项圈,左手执蕉叶,一半搭在背后,右臂下垂,前腿微曲,后退翘起,作跳跃状。
瓷器
墓群内出土多件金代瓷器。萱草纹和荷花纹为这一时期定瓷中比较流行的纹饰。
铜、铁器
墓内出土了数十件完整的铜、铁器。铁器有三足铁锅、铁刀、铁斧、马蹬、马衔等。铜器中有三足锅、铜鞍饰、铜镜(带柄,背面有人物故事图像),还有铜质私人押记一方。
陶器
陶器中大多是陶罐,还有陶钵,陶质以灰色陶为多。最有特征的是四件彩绘陶罐,褐红色陶质,腹部绘有深褐色彩八株小树的图案。桦皮器是女真族具有特色的物品。
研究价值
中兴城址是中国考古学的一大发现,对研究辽金时期的历史文化,工艺水平有重大帮助,对辽金时期的军事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中兴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中兴城址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中兴公社东17千米处。
交通信息
自驾:自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中兴城址,路程约60千米,用时约1小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