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城址

大营城址

共 124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2:14

历史沿革

大营城址,建于宋代,时称养马城,当时属军寨,传说是宋代杨家将老令公的大营。
大营城址
元末明初,固原一带因战乱,明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赐封十四子朱英汉王为肃王,封地甘州,管辖此地。明洪武二十九年(1397年),设置甘州群牧千户所,是明朝固原境内官牧的开始。明四年(1406年),设甘州群牧所于今大营城;又称甘州牧马所。明成化四年(1469年),固原土官满四叛乱,攻击甘州群牧所所在的大营城,但未能攻破。
1984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大营城进行了调查。

遗址特点

大营城址位于固原西长城之外、东距长城约2千米。城址呈梯形,东西宽约300米,南北约5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高5~10米,宽约7~10米,顶宽约1~3米。南、北、东开门,南门宽约6米,深约10米,残高约5米;北门宽约10米,进深约6米,残高约5米;东门宽约6米。
大营城址南、北门有瓮城,南瓮城呈半月形,残高7米~10米,门偏东,门宽5米,深约15米。北瓮城平面也呈半月形,城门偏西,门宽5米,深约15米,残高约12米。城墙西北角和东北角各有一角台,墙体为黄褐土和砂土夯筑,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南、西、北三面有两重护城壕。大营城址周围有烽火台,呈圆锥状,高约3米。西侧一座烽火台已被人为毁坏。城址有双护城河,护城河引自大营河,河水绕城而过,古护城河保存完好,其形制可以清楚分辨。两条平行的护城河,在古今中外的护城河中,较少见。

文物遗存

大营城址中,地面散布有明清砖瓦和宋清代的瓷片、陶片。通过大营城采集的大量瓷片整理后,考过学家发现有近似西夏灵武窑胎质的碗,以制作工艺简单的瓶罐残片居多。碗中大致有三种,第一种口沿外撇、尖唇,胎较薄,直圈足;有的底心有乳凸圈足不施釉。碗外壁半褐釉在腰部以下,腰部以上及碗里壁全为灰白釉,型状如同明朝宣德年间的压手杯,这是明朝早期碗的特征;第二种胎稍厚,直口,唇稍圆,施釉方法与第一种相同,圈足根内削一圈凹槽,具明朝中后期特征;第三种口、底与第二种类似,但挂了满釉,只足脊无釉,这种特征从明朝后期沿用到清朝。

研究价值

大营城址为固原地区保护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为宋元明三朝西北军政研究提供了切实的文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大营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大营城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庙湾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大营城址,路程约9.5千米,用时约17分钟。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