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满万人坑遗址

丰满万人坑遗址

共 1931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日军残害民众,到处抓劳工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始建丰满大坝。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建成发电。由于劳动条件、生活条件恶劣,加之日本法西斯的残暴统治,病死、饿死、冻死、累死和被各种惨无人道的刑法折磨、迫害致死的劳工,全部被扔到孟家东山沟壑里。这些劳工大部分是日伪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至民国三十年(1941年)从关内各地(以山东、河北两省居多)招、抓、骗来的青壮年,总数约有11万人。
日本侵略者为了掩饰他们的法西斯罪行,民国三十年(1941年)5月30日,在丰满师生吊唁遇难矿工江东建起一座所谓“慰灵塔”。2002年,为了解决“坝东大移民”的居住问题,在“工人慰灵塔”附近盖起了移民楼。2009年“十一”期间,有关部门将其迁到劳工纪念馆院内。
1963年,丰满发电厂在“万人坑”修建了简易的尸骨陈列厅。
1964年,丰满万人坑遗址建立了劳工纪念碑。
1971年,由吉林市总工会、市文化局在丰满万人坑遗址建成劳工纪念馆。

遗址特点

丰满万人坑的尸骨
丰满万人坑位于吉林城南25千米丰满区孟家村东山。有3条100多米长、6米宽、4米深的天然沟壑,掩埋着日军占领时期修筑的劳工的尸骨达万具之多,因此称“万人坑”。

文物遗存

工人慰灵塔
工人慰灵塔是浅褐色自然石块制作,背面有一块金属牌,镌刻着很多小字碑文。在碑文上可以看到这座石碑是民国三十年(1941年)制作。这块“工人慰灵塔”石碑是伪满洲劳工协会打着安慰死难劳工的旗号修建假慈悲道具,实际上是惟恐遭到劳工的罢工和反抗而建立在丰满发电厂院内的,碑文“工人慰灵塔”是伪满洲国第一任水利电气局局长直木伦太郎亲笔书写。 其原址在丰满万人坑南约1500米处。

历史文化

相关记载
“九·一八”后,日本侵略者妄图把东北变为其赖以生存和进行侵略战争的物资供应地,在吉林丰满修建号称“亚洲第一大工程”的“松花江水力发电所”。如此宏大的工程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破土到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发电,仅用了5年多时间。据伪吉林省永吉县警察局警务科副野田茂供认,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9月,7年使用劳动者2250万人次,平均每天使用1万~1.2万人,最高峰时一天1.8万名劳工。这么多的劳动力,都是日寇通过骗招、强抓、摊派等手段从中国沦陷区掠夺来的。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季,大坝进入围堰工程的施工,当时丰满的气温约为-40℃,江面上的冰层有1米厚。日本人命令劳工破冰建造围堰,对不慎落入江中的劳工不闻不问,无数劳工因此失去生命。掏洞取土,是劳工死亡比例极高的一项工作。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冬,日本侵略者为赶工期,强令劳工掏洞取土,仅一次塌方就死亡30多名劳工。历时7年多的修筑劳作,在冬季酷寒时节里,日本侵略者连一副手套都没给劳工发放过,劳工们赤裸双手穿着单鞋劳作,冻死者几乎天天都有。在繁重的劳作中,劳工们直起腰喘口气,监工们举起镐把就打,有的被活活打死。双手沾满劳工鲜血的刽子手王海彬亲口供认,几年间被他打死的劳工就有7人,打成重伤的不计其数。日本人经常以传染病为由,强行把患病劳工拖出工棚,扔到“万人坑”。工地上的“诊断所”被劳工们称为“催死所”,劳工们生病不但得不到任何医治,如果被送进了这里,就等于等死或被活埋。为了及时处理死难劳工的尸体,日本人专门组成了拉尸队。对他们来说,劳工死亡越多他们的利益越大,所以,有些劳工还没等咽气就被拖进了“万人坑”。

主要展览

吉林市劳工纪念馆
吉林市劳工纪念馆
吉林市劳工纪念馆建成于1963年,位于原丰满万人坑遗址,纪念馆由劳工苦难史展厅、纪念碑、“慰灵塔”以及尸骨厅等建筑组成。成为吉林省重要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物价值

丰满万人坑遗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同时也是东北人民始终不屈的反抗精神的见证。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7日,丰满万人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2020年9月,丰满万人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丰满万人坑遗址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孟家村东山。

交通信息

自驾:自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政府开车前往丰满万人坑遗址,路程约15.1千米,用时约32分钟。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