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岑氏家族建筑群
共 115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2:24
历史沿革
岑毓英因为清廷屡立功勋,被朝廷封为“太子太保”,并下旨赐银建府。清光绪初年开始,岑毓英便在那劳老家扩建府第。清光绪二年(1876年),岑毓英兴建了南阳书院。清光绪五年(1879年),建成宫保府(因岑毓英受封“太子太保”得名)。清光绪十年(1882年),建成增寿亭。
岑春煊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三十年(1904年)先后扩建了南阳书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兴建岑氏祠堂。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岑春煊之子岑德固于湖北武昌以身殉母,为旌表其孝”,清廷旨令地方官府拨款在那劳修建孝子孝女坊。坊中刻有清廷上谕和两江总督张之洞、湖北巡抚端方请旌表岑德固的奏文。惜该坊已毁不存。
岑毓英逝世后,其弟岑毓琦根据他的遗愿。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兴建荣禄第,因他们的父亲岑苍松被诰封“荣禄大夫”得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兴建思子楼。同年,岑春煊为张扬岑氏子孙的孝道,在老街兴建“孝子孝女坊”石牌坊。
建筑格局
西林岑氏家族建筑群依山而建,因地形地势和建筑的功能分布在村落的山坡不同位置上,体现了壮族传统民居布局上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特点。
西林岑氏家族建筑群
西林岑氏建筑群每组(座)建筑布局考究,主要为四合院式建筑,主轴线明确,单体排列规整和对称。这种四合院式的布局是明清时期广西汉族地区富裕官宦人家较为常见的布局,在流行干栏式木构建筑的壮族地区较少为少见。从中可以看到汉族建筑文化的影响。岑氏建筑群除石牌坊外均为砖木结构建筑,建筑形式上均为面阔三或五开间,青砖砌清水墙,小青瓦屋面硬山顶的建筑,其屋脊“博古”灰塑、封山、墀头、门窗的做法,墙上端壁画、梁枋雕饰等艺术构件做法和内容均属广西乃至岭南汉族富裕华贵宅第式样,建筑形式和装饰反映出了浓郁的汉族建筑文化内涵。在岑氏建筑群中,也保留了壮族地区传统建筑的做法,如荣禄第后座等部分建筑采用传统的干栏式结构、山墙山尖下开圆形采光通风孔、穿斗式梁架上瓜柱不直接承桁条而设入字斜梁承托桁条等等,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
主要建筑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西林岑氏家族建筑群是桂西、桂西北壮族地区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对研究当地建筑文化有重要价值。
文物保护
2013年3月5日,西林岑氏家族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