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10-01-01 00:00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扎实落实“全面建设年”各项措施,紧紧围绕“积极转方式、精心调结构”这条主线,继续实施“一片两带”发展战略,狠抓四项重点经济工作,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推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2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可比价格,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0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05.1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73.5亿元,增长25.8%。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28006万元,增长28.0%。
一、第一产业(农业)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农业总产值789958万元,全年粮食总产364166吨,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夏粮总产135418吨,增长1.3%;秋粮总产228748吨,增长0.1%。花生总产76963吨,减少0.9%。蔬菜总产469705吨,增长3.4%。水果总产307207吨,增长9.3%。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吨):
2010年 比上年±%
粮食 364166 +0.6
夏粮 135418 +1.3
秋粮 228748 +0.1
玉米 199989 +0.1
大豆 9709 +2.8
花生 76963 -0.9
蔬菜 469705 +3.4
水果 307207 +9.3
其中苹果 257697 +11.3
林业生产不断发展。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2953公顷,育苗面积172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8859公顷次,成林抚育面积4000公顷,四旁零星植树60万株。
牧业生产较快增长。年末,大牲畜总头数3.91万头;生猪存栏24.51万头,增长7.6%;出栏38.64万头,增长17.4%。全年肉类总产量42872吨,增长16.8%;禽蛋产量37516吨,减少0.5%;奶类产量19124吨,增长2.0%。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如下:
2010年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42872吨 + 16.8
奶类产量 19124吨 + 2.0
禽蛋产量 37516吨 - 0.5
猪出栏数 38.64万头 + 17.4
猪存栏数 24.51万头 + 7.6
蚕 茧 1242吨 - 4.7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22794吨,比上年增长0.4%。其中海洋捕捞122812吨,增长0.3%;海水养殖196179吨,增长0.5%%;内陆养殖产量为3803吨,减少2.6%。水产养殖面积13607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机耕地面积48667公顷公顷,有效灌溉面积35170公顷,实际灌溉面积23220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88.4万千瓦,全年农用化肥(折纯)39186吨,农村用电量24194万度,地膜覆盖面积32346公顷。
二、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ﻪﻩ2010年,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培育以核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及海洋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六大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继续实施促进毛衫产业等发展政策,提升产业层次,扶持重点行业做大做强;紧紧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战略的实施,采取规划设立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努力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为全面调整经济结构奠定基础。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效益不断提高。全市工业增加值达92.3亿元,增长1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全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企业347个,比年初增加6个;实现增加值889613万元,增长19.9%;主营业务收入3352001万元,增长33.0%;利税410823万元,增长46.4%;利润271435万元,增长48.4%。
私营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等非公有经济主导地位不断增强。主营业务收入,私营企业1794788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3.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736086万元,占22.0%。利税,私营企业198190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8178万元,占21.5%。利润,私营企业132833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60343万元,占22.2%。
行业结构不断调整。以毛衫为代表的传统纺织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重32.0%,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比重达到41.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8%,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结构不断调整,在主营业务收入中,重工业占比重达到49.6%,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轻工业占比重为50.4%,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规模以上)产量如下:
2010年 比上年±%
食用植物油 26190吨 + 66.1
服装 15778万件 + 29.8
机制纸及纸版 32472吨 + 42.7
塑料制品 7070吨 + 16.8
水泥 31万吨 + 19.2
家具 4936件 + 20.6
乳制品 620吨 - 2.7
饮料酒 306吨 - 3.5
冷冻水产品 9409吨 + 10.5
皮革鞋靴 144万双 + 97.3
混合饲料 13371吨 + 1.8
2010年,全市建筑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2.7亿元,增长25.5%。其中,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4家,总产值140558万元,增长20.3%;利税24493万元,增长23.0%。固定资产投资房屋施工面积588.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52.5万平方米。
三、第三产业
2010年,随着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实施,认真贯彻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具体措施,制定并实施我市服务业发展意见,鼓励企业改造兼并和上市融资,促进物流业发展。稳定发展交通运输、批零贸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3.5亿元,增长25.8%。
运输邮电:港口及道路运输全面增长。公路客运量1171万人,增长8.1%;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货运量797万吨,增长8.0%;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45万吨,增长95.9%。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为36319万元,增长21.5%。年末电话总户数达11.6万户,移动电话45.6万户。
批零贸易餐饮业: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848749万元,增长18.9%。其中城市零售额453628万元,增长18.2%;市以下零售额395121万元,增长19.8%。从各行业情况看,批发业零售额142776万元,增长13.5%;零售业零售额637250万元,增长17.6%;餐饮业零售额58233万元,增长48.8%;住宿业零售额10490万元,增长50.5%。
金融保险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72.6亿元,比年初增加33.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29.5亿元,增加6.0亿元;储蓄存款116.0亿元,增加18.1亿元。贷款余额97.8亿元,比年初增加2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1.7亿元,增加2.8亿元;中长期贷款48.9亿元,增加24.5亿元。保险业继续发展,中保财产险保费收入4659万元,赔款支付2472万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3659万元,赔款支付6557万元。
科学技术:2010年全市科技成果总数36项,年内获奖数36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1项,专利申请279项,专利授权153项。
教育事业:全市24处中学,毕业生为10173人,减少5.9%;招生9153人,减少6.8%;在校学生36177人,减少3.0%。小学41所,在校学生23191人,减少4.0%。中等职业学校(机构)4所,毕(结)业生为1217人,减少33.4%;招生数为1448人,增长11.8%;在校学生4268人,增长3.7%。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场次210场;图书馆1个,馆内总藏量17.2万册(件);博物馆1个,藏品0.7万件(套)。全市有广播电视发射台1座,发射机1部,功率1千瓦,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卫生、体育事业: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各类卫生机构549个(含村卫生室),执业医师及助理执业医师2014人。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10年,我市举办了迎亚沙“新兴杯”全民健身万人长跑活动、“民主佳苑杯”乒乓球比赛、沙滩手球锦标赛及龙舟赛等活动,多次组织海阳大秧歌、太极拳及篮球赛等表演活动,组织了中国奥委会2010年第24届奥林匹克长跑活动,积极参与了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火炬在我市的传递工作。年内先后向市以上输送优秀运动员30名。
旅游业:全市旅游业获得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0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9亿元,国内旅游收入17.0亿元,旅游商品收入4.7亿元,旅游外汇收入4289.2万美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我市积极推进“全面建设年”各项措施,加大核电站、海阳港、跨海特大桥、亚沙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保持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298361万元,增长23.7%。其中,生产性投资1605703万元,增长12.7%;非生产性投资692658万元,增长42.4%。
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村投资快于城镇。城镇投资1612589万元,增长15.9%;农村投资384036万元,增长28.7%。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达到301736万元,增长36.4%。三是重点工程进程加快,核电站、港口及跨海大桥等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71126万元,增长25.3%。
五、对外经济
2010年,外经贸形势大有改观。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67819万美元,增长35.9%。其中出口48418万美元,增长31.9%;进口19401万美元,增长47.2%。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全年实际到帐外资额达到5910万美元,增长19.4%;注册外资16658万美元,增长0.8%。
六、人口、人民生活
全市总人口减少。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63899人(公安户籍数),比上年减少274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1387人(口径变化)。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4元,增长14.7%。其中工薪收入14823元,增长11.6%。人均消费性支出12321元,增长23.1%。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907元,增长3.5%。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1.7%。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7平方米。
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260元,比上年增长15.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91元,增长12.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703元,增长3.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8%。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7.1平方米。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每百户拥有自行车129辆,电动自行车22辆,电视机101台,电冰箱91台,摩托车57辆,洗衣机39台,电话86部,移动电话103部,家用计算机14台。
在岗职工人数增加,平均工资不断增长。年末,全部在岗职工32366人,比上年末增加218人;离岗保留关系的职工1302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0979万元,平均工资28115元,增长10.4%。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不断增加。2010年末,全市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16.0亿元,比年初增加18.1亿元;全市人均储蓄17470元,比上年增加2785元。
注:全市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时光轴

RAG1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扎实落实“全面建设年”各项措施,紧紧围绕“积极转方式、精心调结构”这条主线,继续实施“一片两带”发展战略,狠抓四项重点经济工作,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推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2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可比价格,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0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05.1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73.5亿元,增长25.8%。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28006万元,增长28.0%。 一、第一产业(农业)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农业总产值789958万元,全年粮食总产364166吨,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夏粮总产135418吨,增长1.3%;秋粮总产228748吨,增长0.1%。花生总产76963吨,减少0.9%。蔬菜总产469705吨,增长3.4%。水果总产307207吨,增长9.3%。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吨): 2010年 比上年±% 粮食 364166 +0.6 夏粮 135418 +1.3 秋粮 228748 +0.1 玉米 199989 +0.1 大豆 9709 +2.8 花生 76963 -0.9 蔬菜 469705 +3.4 水果 307207 +9.3 其中苹果 257697 +11.3 林业生产不断发展。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2953公顷,育苗面积172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8859公顷次,成林抚育面积4000公顷,四旁零星植树60万株。 牧业生产较快增长。年末,大牲畜总头数3.91万头;生猪存栏24.51万头,增长7.6%;出栏38.64万头,增长17.4%。全年肉类总产量42872吨,增长16.8%;禽蛋产量37516吨,减少0.5%;奶类产量19124吨,增长2.0%。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如下: 2010年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42872吨 + 16.8 奶类产量 19124吨 + 2.0 禽蛋产量 37516吨 - 0.5 猪出栏数 38.64万头 + 17.4 猪存栏数 24.51万头 + 7.6 蚕 茧 1242吨 - 4.7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22794吨,比上年增长0.4%。其中海洋捕捞122812吨,增长0.3%;海水养殖196179吨,增长0.5%%;内陆养殖产量为3803吨,减少2.6%。水产养殖面积13607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机耕地面积48667公顷公顷,有效灌溉面积35170公顷,实际灌溉面积23220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88.4万千瓦,全年农用化肥(折纯)39186吨,农村用电量24194万度,地膜覆盖面积32346公顷。 二、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ﻪﻩ2010年,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培育以核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及海洋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六大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继续实施促进毛衫产业等发展政策,提升产业层次,扶持重点行业做大做强;紧紧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战略的实施,采取规划设立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努力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为全面调整经济结构奠定基础。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效益不断提高。全市工业增加值达92.3亿元,增长1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全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企业347个,比年初增加6个;实现增加值889613万元,增长19.9%;主营业务收入3352001万元,增长33.0%;利税410823万元,增长46.4%;利润271435万元,增长48.4%。 私营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等非公有经济主导地位不断增强。主营业务收入,私营企业1794788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3.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736086万元,占22.0%。利税,私营企业198190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8178万元,占21.5%。利润,私营企业132833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60343万元,占22.2%。 行业结构不断调整。以毛衫为代表的传统纺织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重32.0%,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比重达到41.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8%,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结构不断调整,在主营业务收入中,重工业占比重达到49.6%,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轻工业占比重为50.4%,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规模以上)产量如下: 2010年 比上年±% 食用植物油 26190吨 + 66.1 服装 15778万件 + 29.8 机制纸及纸版 32472吨 + 42.7 塑料制品 7070吨 + 16.8 水泥 31万吨 + 19.2 家具 4936件 + 20.6 乳制品 620吨 - 2.7 饮料酒 306吨 - 3.5 冷冻水产品 9409吨 + 10.5 皮革鞋靴 144万双 + 97.3 混合饲料 13371吨 + 1.8 2010年,全市建筑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2.7亿元,增长25.5%。其中,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4家,总产值140558万元,增长20.3%;利税24493万元,增长23.0%。固定资产投资房屋施工面积588.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52.5万平方米。 三、第三产业 2010年,随着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实施,认真贯彻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具体措施,制定并实施我市服务业发展意见,鼓励企业改造兼并和上市融资,促进物流业发展。稳定发展交通运输、批零贸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3.5亿元,增长25.8%。 运输邮电:港口及道路运输全面增长。公路客运量1171万人,增长8.1%;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货运量797万吨,增长8.0%;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45万吨,增长95.9%。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为36319万元,增长21.5%。年末电话总户数达11.6万户,移动电话45.6万户。 批零贸易餐饮业: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848749万元,增长18.9%。其中城市零售额453628万元,增长18.2%;市以下零售额395121万元,增长19.8%。从各行业情况看,批发业零售额142776万元,增长13.5%;零售业零售额637250万元,增长17.6%;餐饮业零售额58233万元,增长48.8%;住宿业零售额10490万元,增长50.5%。 金融保险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72.6亿元,比年初增加33.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29.5亿元,增加6.0亿元;储蓄存款116.0亿元,增加18.1亿元。贷款余额97.8亿元,比年初增加2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1.7亿元,增加2.8亿元;中长期贷款48.9亿元,增加24.5亿元。保险业继续发展,中保财产险保费收入4659万元,赔款支付2472万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3659万元,赔款支付6557万元。 科学技术:2010年全市科技成果总数36项,年内获奖数36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1项,专利申请279项,专利授权153项。 教育事业:全市24处中学,毕业生为10173人,减少5.9%;招生9153人,减少6.8%;在校学生36177人,减少3.0%。小学41所,在校学生23191人,减少4.0%。中等职业学校(机构)4所,毕(结)业生为1217人,减少33.4%;招生数为1448人,增长11.8%;在校学生4268人,增长3.7%。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场次210场;图书馆1个,馆内总藏量17.2万册(件);博物馆1个,藏品0.7万件(套)。全市有广播电视发射台1座,发射机1部,功率1千瓦,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卫生、体育事业: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各类卫生机构549个(含村卫生室),执业医师及助理执业医师2014人。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10年,我市举办了迎亚沙“新兴杯”全民健身万人长跑活动、“民主佳苑杯”乒乓球比赛、沙滩手球锦标赛及龙舟赛等活动,多次组织海阳大秧歌、太极拳及篮球赛等表演活动,组织了中国奥委会2010年第24届奥林匹克长跑活动,积极参与了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火炬在我市的传递工作。年内先后向市以上输送优秀运动员30名。 旅游业:全市旅游业获得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0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9亿元,国内旅游收入17.0亿元,旅游商品收入4.7亿元,旅游外汇收入4289.2万美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我市积极推进“全面建设年”各项措施,加大核电站、海阳港、跨海特大桥、亚沙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保持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298361万元,增长23.7%。其中,生产性投资1605703万元,增长12.7%;非生产性投资692658万元,增长42.4%。 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村投资快于城镇。城镇投资1612589万元,增长15.9%;农村投资384036万元,增长28.7%。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达到301736万元,增长36.4%。三是重点工程进程加快,核电站、港口及跨海大桥等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71126万元,增长25.3%。 五、对外经济 2010年,外经贸形势大有改观。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67819万美元,增长35.9%。其中出口48418万美元,增长31.9%;进口19401万美元,增长47.2%。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全年实际到帐外资额达到5910万美元,增长19.4%;注册外资16658万美元,增长0.8%。 六、人口、人民生活 全市总人口减少。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63899人(公安户籍数),比上年减少274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1387人(口径变化)。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4元,增长14.7%。其中工薪收入14823元,增长11.6%。人均消费性支出12321元,增长23.1%。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907元,增长3.5%。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1.7%。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7平方米。 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260元,比上年增长15.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91元,增长12.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703元,增长3.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8%。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7.1平方米。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每百户拥有自行车129辆,电动自行车22辆,电视机101台,电冰箱91台,摩托车57辆,洗衣机39台,电话86部,移动电话103部,家用计算机14台。 在岗职工人数增加,平均工资不断增长。年末,全部在岗职工32366人,比上年末增加218人;离岗保留关系的职工1302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0979万元,平均工资28115元,增长10.4%。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不断增加。2010年末,全市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16.0亿元,比年初增加18.1亿元;全市人均储蓄17470元,比上年增加2785元。 注:全市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AG-ES2024-09-11
浏览 5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