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铁岭市统计局
二〇一三年四月三日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不利形势,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励精图治,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事业加快推进,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一、经济总量
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98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3.3亿元,同比增长5.3%,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09.2亿元,同比增长9.1%,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8.9亿元,同比增长11.5%,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分别为19.7%、51.9%和28.4%。人均GDP达到32329元,比上年增加3682元。
二、农林牧渔业
201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31.9亿元,可比价增长9.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193.3亿元,可比价增长5.3%。
粮食生产取得新突破。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413.4万吨,是历史上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比上年增加11.8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玉米产量344.4万吨,同比增长4.5%;蔬菜产量368.4万吨,同比增长2.5%。
全市林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1608公顷,四旁植树106万株。实现林业产值12.8亿元,可比价增长11.6%。
畜牧业倍增计划成效显着。全年牛出栏126.5万头,羊出栏85.0万只,猪出栏580.9万头,家禽出栏16996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2.9%、14.6%、31.9%和21.3%。全年肉类总产量125.8万吨,同比增长36.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81.2万吨,同比增长56.2%;禽蛋产量31.2万吨,同比增长12.8%;牛奶产量20.6万吨,同比增长5.1%。实现畜牧业产值259.7亿元,可比价增长14.0%。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4336吨,同比增长4.6%。水产品养殖面积(含清河水库、柴河水库,不包括昌图)8624公顷。实现渔业产值3.5亿元,可比价增长2.8%。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44.9万千瓦,同比增长6.9%;全市机耕面积55.3万公顷,机播面积50.2万公顷,机收面积达19.2万公顷。
三、工业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6.7%;轻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5%,重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4%;大中型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15.3%。产品销售率为97.6%。在销售产值中,轻工业增长15.0%,重工业增长15.5%。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
全市以沈铁工业走廊建设为标志的工业园区日新月异、发展势态强劲,园区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已逐步形成,壮大全市工业经济和强市效能日渐显现。18个重点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已达830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48.8%;全年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0.5%;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7.9%。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攀升。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03.0亿元,同比增长14.6%;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17.4亿元,同比增长36.0%;利税总额342.4亿元,同比增长38.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原煤产量1857.0万吨,比上年下降13.3%;发电量202.9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7%;饲料239.5万吨,比上年增长10.9%;钢材25.8万吨,比上年增长72.6%。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2012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9%。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房地产开发业平稳发展。全年开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有163家。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677.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51.4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建筑面积504.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67.0亿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年”成效显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5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70亿元,同比增长24.8%;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同比下降27.3%;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同比增长7.5%。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单位投资68亿元,同比增长21.4%;非国有经济投资857亿元,同比增长21.0%。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亿元,同比下降7.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44亿元,同比增长31.8%,其中,工业完成投资623亿元,同比增长27.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7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215亿元,同比增长10.8%。三次产业投资之比由上年的2.0:64.0:34.0调整为1.6:69.6:28.8。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60亿元。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水泥248万吨/年,新建公路22.5公里,改建公路37公里,城市自来水供应能力1万吨/日。
六、交通、邮政和电信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3%。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完成8250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132947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6%和17.0%;旅客运输量4900万人,比上年增长8.2%;客运周转量13224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2%。(以上数据为公路数据)
2012年底,全市拥有各级公路1265条计6526公里。在公路总里程中,国家级公路3条计109公里,占总里程的1.7%;省级公路6条计521公里,占总里程的8%;县级公路30条计766公里,占总里程的11.7%;乡级公路289条计2216公里,占总里程的34%;村级公路932条计2858公里,占总里程的43.8%;专用公路5条计56公里,占总里程的0.9%。县级以上公路计1079公里,占总里程的16.5%。全市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78.1公里。在各级公路总里程中等级公路达到6497公里,占总里程的99.6%;黑色路面里程3872公里,占总里程的59.3%;晴雨通车里程6526公里,占总里程100%;绿化里程2970公里,占宜林里程45.5%。全市770个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达通畅。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7844万元,比上年增长31.9%。在邮政业务中,全年完成函件279.4万件,比上年增长61.4%;特快专递17.5万件,比上年下降4.2%;全年电信业务总收入150229万元,比上年增长8.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9.6万户,比上年减少6.3万户,下降11.3%;移动电话用户达227.7万户,比上年增加22.5万户,增长11.0%。年末宽带用户数达26.3万户,比上年增加2.9万户,增长12.4%。
七、国内贸易
国内贸易持续增长,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12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3%。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实现782.1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252.6亿元,增长27.1%;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529.5亿元,增长36.3%。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城镇零售额实现198.3亿元,乡村零售额实现10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9%和16.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实现89.0亿元,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现21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和17.7%。
八、对外经济贸易及旅游
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全年新签项目8个,比上年下降46.7%;合同外资额5429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2.7%;实际利用外资4021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5%。
外贸出口增长较快。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519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7%,其中:进口完成850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50.2%;出口完成434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3%。
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660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9%;旅游外汇收入40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8%;国内旅游收入192.5亿元,比上年增长42%;旅游总收入达到195.1亿元,比上年增长43%。
九、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8%,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4.0%,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8%,干豆及豆制品价格上涨2.2%,牛肉价格上涨26.9%,羊肉价格上涨18.4%,猪肉价格下降8.9%,鲜蛋价格下降16.0%,水产品价格上涨13.3%;烟酒类价格上涨1.1%;衣着类价格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7%;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5%;居住类价格上涨3.3%。
十、财政、税收和金融
2012年全市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4.6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各项税收收入完成85.7亿元,同比增长9.5%;非税收入完成28.9亿元,同比增长8.0%,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比为74.7:25.3;市本级完成6.6亿元,增长11.7%;县(市)区完成108.0亿元,增长9.0%。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0.9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教育支出34.0亿元,同比增长3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1亿元,同比增长19.4%;市本级支出40.0亿元,下降4.6%;县(市)区支出160.9亿元,增长27.8%。
银行业平稳运行,各项存贷款呈稳定增长态势。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款829.5亿元,比年初增加100.0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94.8亿元,比年初增加3.9亿元,同比增长2.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20.3亿元,比年初增加97.4亿元,同比增长18.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13.4亿元,比年初增加59.3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03.9亿元,比年初增加31.3亿元,同比增长11.5%;中长期贷款余额294.5亿元,比年初增加23.7亿元,同比增长8.8%。票据融资余额15.1亿元,比年初增加4.3亿元,同比增长39.8%。
全市保险业务得到较快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寿险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11.1%;财产险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12.5%。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总额5.5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寿险给付和赔款2.3亿元,与去年持平;财产险赔款3.1亿元,增长34.8%。
十一、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我市荣获全国教育督导工作先进集体和教育事业发展特别贡献奖,铁岭县被确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县。投入28.4亿元,发放了教师津贴,落实了有关学生的扶助政策,改善了21所幼儿园、26所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3万平方米,加强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铁岭师专专本科专业建设。全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0.5%;普通高中在校生43280人,同比下降1.5%;普通中专在校生6153人;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在校生13178人;省农广校在校生2598人;普通高等院校(含五年制中专)招收学生数5680人,在校生达14229人;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4573人;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学院在校生2287人;成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在校生约30万人次;特殊教育在校生369人。
科技事业成绩显着,高新产业生机勃勃。2012年全市拥有市级科研机构8个,从事科研活动251人,科研经费支出2469万元;全年组织实施各类课题项目18项。全市已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2家,本年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家;到2012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产值实现466.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13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33%。吸纳技术签订合同364项,成交额10.5亿元;输出技术签订合同4项,成交额1378万元;专利申请量778件,其中,发明专利达169件,专利授权584件,发明授权56件。
十二、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2012年全市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9个,文化站89个,博物馆3个(含纪念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个。全市有公共图书馆9个,公共图书馆面积21658平方米,藏书46万册;接待读者35万人次,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75次,参加人员达14万人次。
专业艺术工作成绩斐然。举办了《龙凤呈祥和谐铁岭》迎春文艺晚会,秧歌剧《杨柳情》被评为辽宁省2012年“五个一”工程奖。铁岭工笔画院3月份在新加坡举办了铁岭工笔画展,昌图县9月份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黑土丹青?国画展”。群众文化工作亮点纷呈,先后成功举办了元宵节广场群众舞蹈大赛、焰火晚会等系列文化活动,举办了“我要上春晚,快乐咱家乡”群众文化活动大赛,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2012年全市群众文化广场活动达160场,参与人数达153万人次。朝鲜族群众艺术馆参与举办了辽宁省第六届朝鲜族民俗节,参加辽宁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取得了一个金奖和两个银奖的好成绩。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有新进展,银冈书院、西丰城子山山城遗址、开原团山子遗址、昌图四面城古城遗址已通过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组验收。
2012年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设备得到很大改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市级电台自办节目66套,每日自办节目时间52.5小时,市级电视台自办节目16套,每日自办节目时间4.2小时。全市共有市县级广播电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6%;全市有市县级电视台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其中包括调频转播发射台),电视人口覆盖率97.8%。有线电视用户4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1万户。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显着提高。年末全市卫生机构3108个,其中:县以上医院25个,个体诊所892个。共有医疗床位8767张。卫生技术人员10438人,其中:执业医师3722人,执业助理医师871人,注册护士3594人,其他技术人员2251人。年末全市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4个,专业技术人员396人;妇幼卫生机构7个,专业技术人员172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8个,乡镇卫生院91个。
体育事业欣欣向荣,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进行了以银州区(一期工程)和新城区(二期工程)为代表的城市社区建设环境建设,130个行政村配套安装健身器材已全部安装完毕。积极开展铁岭市全民健身活动月活动,成功举办了辽宁省第二届公路自行车快乐骑行接力活动、铁岭市第六届万人健走活动、铁岭市龙舟大赛、铁岭市“全民健身日”健身展演、铁岭市钓鱼比赛、迎接2012年元旦长跑等多项全民健身活动。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由市军体校培养输送的铁岭籍运动员方玉婷与队友通力协作,勇夺女子射箭团体比赛银牌。2012年铁岭市共组队参加了省12个项目的比赛,共取得了12枚金牌,15枚银牌,19枚铜牌。积极做好我市承办十二运会女子排球(16岁至19岁年龄组)比赛的筹备工作。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1.1亿元,销量创历史新高。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末,全市总人口达302.2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4.1万人,占14.6%;县(市)人口258.1万人,占85.4%;农业人口200.4万人,占66.3%;非农业人口101.8万人,占33.7%。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587元,比上年增加2384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386元,比上年增加2347元,增长19.5%。农民人均纯收入10569元,比上年增加1298元,增长14.0%;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301元,比上年增加659元,增长11.7%。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市为34.5%,农村为35.4%。
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年末全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实现实名制就业6.5万人,新增就业5.8万人,普惠制技能培训2.2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下,是历史最低水平;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3万人、78万人、23万人、25万人、21万人,基金征缴分别实现8.1亿元、6.7亿元、1.4亿元、1.1亿元、0.3亿元。启动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参保人数达到2.3万人。扎实推进新农保工作,全市完成新增新农保参保人数5.6万人,参保率达到93%。为18万名60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1.1亿元。为近1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提高养老金待遇,月人均增加200元。组织各类职业介绍和招聘会,实现“人岗对接”3.8万人次。全年共为5200多名农民工讨回被欠工资4380余万元,农民工工资清欠率达到98%。
社会福利事业扎实推进。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每月分别提高了82元和55元,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和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年生活补助标准分别增加了940元和980元。集中供养孤儿和散居孤儿月人均最低养育标准分别达到1300元和800元。全市累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2278万元,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7263人次。累计下拨城市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供暖补助资金4000万元,救助城市困难群众8万余户。“两节期间”累计发放临时性救助资金4600万元,共救助城乡困难群众9万余户。为1913名低保对象免除殡葬服务费171万元。投入1300万元,改造农村低保户和农村低保边缘户危房2000户。全年下拨救灾资金2160万元,救助灾民11.6万人次。投资3500万元的市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主体已完工。筹集资金3000余万元,新改(扩)建了4所国办养老机构,2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争取省专项资金240万元,对8所中心敬老院实施了维修改造。争取省专项资金1200万元,新建6所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中心。继续巩固双拥模范城成果,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及时下拨中央、省各类优抚资金6000余万元,有效保障全市3.24万名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1059人,符合安置条件的441人,现已安置231人。积极开展了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全市共接待求助人员4541人次。全年新增福利企业5家,安置残疾职工400余人,残疾职工参保率达到100%。
积极开展了“蓓蕾慈善救助工程”和“春蕾慈善行动”等系列慈善活动,共发放善款14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900人次,积极开展了“助学圆梦行动”,资助1000名考入本科以上院校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有效发挥了慈善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
十四、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总体环境有了明显改善。2012年全市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投入2.48亿元,修建道路1.8万平方米(开发区专用车基地建设路面)。新建排水设施0.28万延长米。新增路灯195盏(包括凡河新区56盏)。铁岭中心城区投资2.3亿元,维修、扩建了24条主次干道,新建黑色路面1.8万平方米。植树30万株(老区),绿化覆盖面积1773公顷,新增绿地38公顷,公园绿地448公顷。城市用水普及率97.74%,供水管道长度890.7公里(包括凡河新区71公里),年供水总量3523.6万立方米;城市供气总量4138万立方米;新增煤气用户5987户,燃气普及率96.39%;城市供热能力1748.3兆瓦,供热总量926.6万吉焦,供热面积1832.7万平方米。
城市面貌展现全新形象,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铁岭新城区开工建设重点项目22个,新开工面积11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0亿元。哈大高铁铁岭西站投入运营,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浅水湾民主幼儿园、师专体育馆交付使用。老城区提升改造十件实事全部完成,投资2.1亿元,完成了靠山屯整体拆迁,异地新建回迁楼主体完工,沙子沟棚户区改造开始启动。投资3.3亿元,完成205万平方米外墙保温工程。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使2.8万户居民受益。对站前广场、汇工街、体育馆进行了全面改造。中心镇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215万平方米,凡河镇、庆云堡镇、老城街道跻身全省百强乡镇。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
2、公报中的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局户籍统计数。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5、交通数据为不含昌图数据。
6、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数据为外经贸局数据。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铁岭市统计局二〇一三年四月三日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不利形势,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励精图治,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事业加快推进,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一、经济总量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98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3.3亿元,同比增长5.3%,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09.2亿元,同比增长9.1%,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8.9亿元,同比增长11.5%,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分别为19.7%、51.9%和28.4%。人均GDP达到32329元,比上年增加3682元。二、农林牧渔业201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31.9亿元,可比价增长9.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193.3亿元,可比价增长5.3%。 | RAG-ES | 2024-09-11 |
粮食生产取得新突破。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413.4万吨,是历史上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比上年增加11.8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玉米产量344.4万吨,同比增长4.5%;蔬菜产量368.4万吨,同比增长2.5%。全市林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1608公顷,四旁植树106万株。实现林业产值12.8亿元,可比价增长11.6%。畜牧业倍增计划成效显着。全年牛出栏126.5万头,羊出栏85.0万只,猪出栏580.9万头,家禽出栏16996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2.9%、14.6%、31.9%和21.3%。全年肉类总产量125.8万吨,同比增长36.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81.2万吨,同比增长56.2%;禽蛋产量31.2万吨,同比增长12.8%;牛奶产量20.6万吨,同比增长5.1%。实现畜牧业产值259.7亿元,可比价增长14.0%。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4336吨,同比增长4.6%。水产品养殖面积(含清河水库、柴河水库,不包括昌图)8624公顷。实现渔业产值3.5亿元,可比价增长2.8%。 | RAG-ES | 2024-09-11 |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44.9万千瓦,同比增长6.9%;全市机耕面积55.3万公顷,机播面积50.2万公顷,机收面积达19.2万公顷。三、工业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6.7%;轻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5%,重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4%;大中型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15.3%。产品销售率为97.6%。在销售产值中,轻工业增长15.0%,重工业增长15.5%。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全市以沈铁工业走廊建设为标志的工业园区日新月异、发展势态强劲,园区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已逐步形成,壮大全市工业经济和强市效能日渐显现。18个重点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已达830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48.8%;全年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0.5%;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7.9%。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