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五城同建”,推进跨越发展,奋力建设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结构变优、质效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6.39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8%,高于全省增速1.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3.37亿元,增长6%,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7.69亿元,增长19%,高于全省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5.33亿元,增长12.1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28.2:41.4:30.4调整为24.59:44.04:31.37,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升2.6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升0.97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2.9%,金融保险业增长19.3%,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8%,房地产业增长10.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6,低于同期水平4.4个百分点,价格水平上涨2.6%。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5%,衣着类价格上涨0.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居住类价格上涨1.9%。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96%。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6.7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8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2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455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7300公顷,增加7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73万公顷,增加0.22万公顷。粮食总产量53.8万吨,增加1400吨,其中夏粮产量56917吨,增加3735吨,秋粮产量481083吨,减产2335吨;油料总产量100476吨,净增2387吨,增长2.4%,其中花生产量50812吨,增长8.3%,油菜籽产量47729吨,下降2.8%;棉花产量12898吨,净增150吨。
当年造林面积5.4万亩,新增和改造油茶基地面积5万亩,新增和改造板栗基地面积10万亩,实现油茶籽产量6900吨,板栗产量18732吨,比去年减产8143吨;全市当年新增和改造桑茶药基地面积2.9万亩,新增和改造菊花基地4万亩,实现蚕茧产量2000吨,茶叶产量1750吨,药材产量3878吨,增长20.9%,菊花产量3296.6吨,增长18.8%;蔬菜总产量达到671551吨,同比增长3.8%;全年生猪出栏达到89.65万头,同比增长1.7%,牛、羊出栏分别为17.04万头和17.17万只,分别增长4.4%和2.1%;全年生猪存栏达到66.28万头,牛、羊存栏分别为26.2万头和19.3万只;当年渔业放养面积9523公顷,水产品产量23792吨,增长3.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7%,比上年提升2.5个百分点,工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98%,拉动GDP增长6.4个百分点。当年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新增成长规模工业企业8家,规模工业企业个数达145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8.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2.8%。工业产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仍占明显优势,达86.1%;汽配、冶金机械、花岗石材、农产品加工、电力能源五大产业集群企业分别达到24、10、37、24、3家,实现产值24.2、59.4、36.1、27.4、28.6亿元,分别增长9.29%、47.2%、40.4%、33.4%、-3.64%,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2.5%、30.8%、18.7%、14.2%、14.8%;开发区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5家,完成工业产值57.63亿元,比去年增长30.4%,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9.9%。工业企业效益继续向好,全年实现主营收入171.5亿元,同比增长35.9%,实现利润48077万元,比上年增长55.37%;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4.1% 。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8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13.1%。资质以内建筑企业12家,完成总产值22.4亿元,比上年增长82.4%。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29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其中城镇以上投资167.79亿元,增长38.2%,房地产开发投资10.3亿元,增长17.2%。全社会投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29.34亿元,占16.9%,集体经济投资14.15亿元,占8.2%,私营投资129.8亿元,占74.9%。开发区当年投资项目16个,完成投资额43亿元。
全年招商引资项目个数达169个,其中,新引进项目121个,续建项目48个,过亿元项目33个,当年投产项目52个,完成招商引资额,41.72亿元。
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商品房销售额12.8亿元,同比增长137%。商品房空置面积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94万平方米。
五、城市建设
当年城建维护资金达到10330万元,比上年净增4067万元,增长65%;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4.79平方公里,同比净增0.27平方公里;全年城市道路面积达到492.46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面积10.8万平方米,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当年完成投资25053万元。
城市供水总量达到3031.13万立方米,供气总量378.32万立方米;供水管道长度达到324.52公里,新增31公里;城市公共汽车运营车辆308辆,拥有出租汽车398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662万人次。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00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5%;园林绿地面积新增21公顷,达到881公顷;生活垃圾清运量9.7万吨,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5.14%。
六、国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亿,同比增长17.6%。年末个体工商户28635户,当年新发展1864户,新增民营企业58家,达到1872家。
全市外贸出口企业8家,外贸出口总额26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7%,实际利用外资455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8000万元;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516.7公里,同比新增92.5公里,其中,火车通车总里程169.4公里;麻城站年发送旅客232.1万人次,年发送货物55万吨;年末运营车辆数1393辆,净增21辆;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5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3315户,达到410298户;互联网用户达到47266户,新增13588户;全年订销报纸份数740万份,订销杂志份数21.2万份。
全年国内旅游人数218万人,增长52.4%;国内旅游收入 13亿元,增长62.5%;旅游星级饭店拥有客房数630间。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实现全地域各项税收8.16亿元,增长18.08%;财政总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为:国税收入39077万元,增长13.4%,地税收入42509万元,增长22.7%,财政部门收入120545万元,增长28.9%;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9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7.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29%,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327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教育支出96837万元,增长35.4%,医疗卫生支出37759万元,增长95.7%,社会福利救济支出24529万元,增长19.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298万元,增长63.9%。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3.4亿元,比年初增加33.4亿元,增长22.2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7.5亿元,比年初增加24.4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3.01亿元,比年初增加15.0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2.65亿元,减少6.9亿元,中长期贷款80亿元,增加22.06亿元;各类金融机构当年实现帐面盈利3.02亿元,同比多盈 0.36亿元;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32%,比年初增加1.8个百分点。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各类学校397所,在校学生13.53万人,专任教师9018人;其中,普通中学49所,在校学生50711人;小学230所,在校学生53523人,专任教师3663人;幼儿园115所,在园幼儿24085人;全市参加高考报名人数9235人,大专上线8581人,其中本科4273人;全市大专录取7350人,高考录取率达到79.6%;学校现有校舍面积151.9万平方米,危房面积比上年减少1.4万平方米。
全年共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项。其中申报国家项目2项,省级项目6项,开展科技技术培训1.1万人次,申请专利150件,当年向上争取科技资金30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图书馆藏量为14万册,文艺表演观众33万人次;全年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8%,有线电视用户12.9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63%。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5个,卫生技术人员3476人,卫生机构床位数3286张;医院病床使用率87.8%,传染病发 病率控制在10万分之273.7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9‰,下降0.06个千分点;已建成村级卫生室551个,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2597万元。
全年大中型体育场馆11个,参加体育比赛人次0.5万人次,体育运动获地区以上奖牌42块,当年输送体育人才15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总户数39.69万户,年末总人口116.96万人,常住人口84.2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2919人,出生率为11.07‰;死亡人口9997人,死亡率为8.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当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3.25,符合政策人口生育率87.14%。年末城镇人口45.8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9.22%。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92元,增加2026元,增长13.81%;农民人均纯收入5278元,增加574元,增长12.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3%;当年脱贫人数为1.6万人。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62.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0.4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0.9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7万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3万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35%,上升0.18个百分点。年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0.96万人,其中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17万人,社会救济总人数6.94万人。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年耕地保有量159.06万亩,当年开展土地整理面积4.7万亩,土地整理投资额达到9380万元;森林覆盖率达到5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开展水土综合治理面积1386公顷,水土流失量525万吨,同比减少5万吨。
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资金7533万元,同比净增865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为0.74千克/万元,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为10.85千克/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6.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达到97%;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26.2万吨标煤,万元GDP能耗下降3.7%;全市用电量90290万度,比上年增加12432万度,增长16%。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12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五城同建”,推进跨越发展,奋力建设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结构变优、质效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6.39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8%,高于全省增速1.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3.37亿元,增长6%,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7.69亿元,增长19%,高于全省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5.33亿元,增长12.1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28.2:41.4:30.4调整为24.59:44.04:31.37,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升2.6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升0.97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2.9%,金融保险业增长19.3%,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8%,房地产业增长10.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6,低于同期水平4.4个百分点,价格水平上涨2.6%。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5%,衣着类价格上涨0.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居住类价格上涨1.9%。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96%。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6.7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8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2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455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7300公顷,增加7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73万公顷,增加0.22万公顷。粮食总产量53.8万吨,增加1400吨,其中夏粮产量56917吨,增加3735吨,秋粮产量481083吨,减产2335吨;油料总产量100476吨,净增2387吨,增长2.4%,其中花生产量50812吨,增长8.3%,油菜籽产量47729吨,下降2.8%;棉花产量12898吨,净增150吨。 当年造林面积5.4万亩,新增和改造油茶基地面积5万亩,新增和改造板栗基地面积10万亩,实现油茶籽产量6900吨,板栗产量18732吨,比去年减产8143吨;全市当年新增和改造桑茶药基地面积2.9万亩,新增和改造菊花基地4万亩,实现蚕茧产量2000吨,茶叶产量1750吨,药材产量3878吨,增长20.9%,菊花产量3296.6吨,增长18.8%;蔬菜总产量达到671551吨,同比增长3.8%;全年生猪出栏达到89.65万头,同比增长1.7%,牛、羊出栏分别为17.04万头和17.17万只,分别增长4.4%和2.1%;全年生猪存栏达到66.28万头,牛、羊存栏分别为26.2万头和19.3万只;当年渔业放养面积9523公顷,水产品产量23792吨,增长3.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7%,比上年提升2.5个百分点,工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98%,拉动GDP增长6.4个百分点。当年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新增成长规模工业企业8家,规模工业企业个数达145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8.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2.8%。工业产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仍占明显优势,达86.1%;汽配、冶金机械、花岗石材、农产品加工、电力能源五大产业集群企业分别达到24、10、37、24、3家,实现产值24.2、59.4、36.1、27.4、28.6亿元,分别增长9.29%、47.2%、40.4%、33.4%、-3.64%,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2.5%、30.8%、18.7%、14.2%、14.8%;开发区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5家,完成工业产值57.63亿元,比去年增长30.4%,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9.9%。工业企业效益继续向好,全年实现主营收入171.5亿元,同比增长35.9%,实现利润48077万元,比上年增长55.37%;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4.1% 。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8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13.1%。资质以内建筑企业12家,完成总产值22.4亿元,比上年增长82.4%。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29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其中城镇以上投资167.79亿元,增长38.2%,房地产开发投资10.3亿元,增长17.2%。全社会投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29.34亿元,占16.9%,集体经济投资14.15亿元,占8.2%,私营投资129.8亿元,占74.9%。开发区当年投资项目16个,完成投资额43亿元。 全年招商引资项目个数达169个,其中,新引进项目121个,续建项目48个,过亿元项目33个,当年投产项目52个,完成招商引资额,41.72亿元。 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商品房销售额12.8亿元,同比增长137%。商品房空置面积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94万平方米。 五、城市建设 当年城建维护资金达到10330万元,比上年净增4067万元,增长65%;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4.79平方公里,同比净增0.27平方公里;全年城市道路面积达到492.46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面积10.8万平方米,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当年完成投资25053万元。 城市供水总量达到3031.13万立方米,供气总量378.32万立方米;供水管道长度达到324.52公里,新增31公里;城市公共汽车运营车辆308辆,拥有出租汽车398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662万人次。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00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5%;园林绿地面积新增21公顷,达到881公顷;生活垃圾清运量9.7万吨,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5.14%。 六、国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亿,同比增长17.6%。年末个体工商户28635户,当年新发展1864户,新增民营企业58家,达到1872家。 全市外贸出口企业8家,外贸出口总额26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7%,实际利用外资455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8000万元;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516.7公里,同比新增92.5公里,其中,火车通车总里程169.4公里;麻城站年发送旅客232.1万人次,年发送货物55万吨;年末运营车辆数1393辆,净增21辆;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5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3315户,达到410298户;互联网用户达到47266户,新增13588户;全年订销报纸份数740万份,订销杂志份数21.2万份。 全年国内旅游人数218万人,增长52.4%;国内旅游收入 13亿元,增长62.5%;旅游星级饭店拥有客房数630间。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实现全地域各项税收8.16亿元,增长18.08%;财政总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为:国税收入39077万元,增长13.4%,地税收入42509万元,增长22.7%,财政部门收入120545万元,增长28.9%;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9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7.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29%,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327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教育支出96837万元,增长35.4%,医疗卫生支出37759万元,增长95.7%,社会福利救济支出24529万元,增长19.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298万元,增长63.9%。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3.4亿元,比年初增加33.4亿元,增长22.2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7.5亿元,比年初增加24.4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3.01亿元,比年初增加15.0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2.65亿元,减少6.9亿元,中长期贷款80亿元,增加22.06亿元;各类金融机构当年实现帐面盈利3.02亿元,同比多盈 0.36亿元;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32%,比年初增加1.8个百分点。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各类学校397所,在校学生13.53万人,专任教师9018人;其中,普通中学49所,在校学生50711人;小学230所,在校学生53523人,专任教师3663人;幼儿园115所,在园幼儿24085人;全市参加高考报名人数9235人,大专上线8581人,其中本科4273人;全市大专录取7350人,高考录取率达到79.6%;学校现有校舍面积151.9万平方米,危房面积比上年减少1.4万平方米。 全年共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项。其中申报国家项目2项,省级项目6项,开展科技技术培训1.1万人次,申请专利150件,当年向上争取科技资金30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图书馆藏量为14万册,文艺表演观众33万人次;全年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8%,有线电视用户12.9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63%。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5个,卫生技术人员3476人,卫生机构床位数3286张;医院病床使用率87.8%,传染病发 病率控制在10万分之273.7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9‰,下降0.06个千分点;已建成村级卫生室551个,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2597万元。 全年大中型体育场馆11个,参加体育比赛人次0.5万人次,体育运动获地区以上奖牌42块,当年输送体育人才15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总户数39.69万户,年末总人口116.96万人,常住人口84.2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2919人,出生率为11.07‰;死亡人口9997人,死亡率为8.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当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3.25,符合政策人口生育率87.14%。年末城镇人口45.8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9.22%。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92元,增加2026元,增长13.81%;农民人均纯收入5278元,增加574元,增长12.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3%;当年脱贫人数为1.6万人。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62.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0.4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0.9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7万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3万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35%,上升0.18个百分点。年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0.96万人,其中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17万人,社会救济总人数6.94万人。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年耕地保有量159.06万亩,当年开展土地整理面积4.7万亩,土地整理投资额达到9380万元;森林覆盖率达到5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开展水土综合治理面积1386公顷,水土流失量525万吨,同比减少5万吨。 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资金7533万元,同比净增865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为0.74千克/万元,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为10.85千克/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6.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达到97%;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26.2万吨标煤,万元GDP能耗下降3.7%;全市用电量90290万度,比上年增加12432万度,增长16%。 | RAG-ES | 2024-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