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联合创作 · 2023-07-03 00:00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恢复进程中的矛盾问题,溧水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千方百计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1.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10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555.72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451.94亿元,增长3.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52.3:42.6。

图1、2019-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速

图2、2019-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

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1.30万人,比上年增长0.71%,其中城镇人口34.2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77%。常住人口出生率6.77‰,死亡率6.11‰,自然增长率0.66‰。

就业创业形势向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84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04个,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01人,劳动年龄段退捕渔民100%转产就业。开展大学生“聚溧行动”,先后组织“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毕业生专场活动73场,提供优质岗位2500余个,与61所高校建立就业实习等合作关系,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6622人。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9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农业产值51.16亿元,增长0.3%;林业产值4.23亿元,增长3.1%;牧业产值6.06亿元,增长3.6%;渔业产值20亿元,下降1.9%。

粮食产量总体平稳。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3.03万亩,比上年减少0.05万亩;粮食总产量20.78万吨,比上年增产0.07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3.57万亩,比上年增加0.01万亩,总产量4.45万吨,增产0.52%;秋粮播种面积29.46万亩,比上年减少0.06万亩,总产量16.33万吨,增产0.28%。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9100亩,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4.68%。全年创成省级农业示范园1个、市级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3个。华成蔬菜、润农果蔬等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示范社,金色庄园创成首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获全省首家草莓产品出口许可证。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产值稳步增长。全区实现工业产值1200.1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7.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涉及31个行业中,16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及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28.8%、11.1%、2.0%。

先进制造业较快发展。全区规上工业实现战新产值548.6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5%,比上年增长8.7%,快于产值增速1.2个百分点。全区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9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5%。

建筑业运行整体平稳。全年列入统计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8.72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房屋建筑业增长2.1%,土木工程建筑业下降6.6%。全年建筑业企业签订的合同总额410.32亿元,房屋施工面积1347.1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稳中有升。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7.24亿元,比上年增长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0.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6%。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年高新技术投资98.93亿元,比上年增长5.3%;高耗能投资4.22亿元,下降58.6%。全年民间投资26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和开放型经济

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240.56亿元,增长18.2%。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商品均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01.2%、87.8%。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69.17亿元,增长0.8%,占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达28.8%。全年开展促消费活动160场,新增特色消费场景111个,引进首店21家。

表1、2023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分类零售额

外资外贸企稳向好。全年进出口总额152.7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出口总额116.2亿元,下降0.9%;进口总额36.5亿元,增长19.9%。全年实际使用外资9240万美元。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

交通建设提速增效。全年新辟、优化公交线路18条,开通企业定制公交4条、学生公交专线2条、医院定制专线1条。全年建成对外村组连接道路40公里,提档升级80公里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连续四年获评省5A级。

全域旅游恢复有力。全年全域旅游接待访客累计1592.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3%;实现旅游收入175.9亿元,增长15.6%。持续打造“音乐+旅游”消费新场景,举办“第十届咪豆音乐节超级PRO”“猫头鹰音乐节”“天生川流音乐节”,其中“咪豆音乐节促进音乐文化与旅游经济良性互动”入选江苏人文经济首批入库案例。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总体平稳。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2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55.90亿元,占比为83.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10亿元,其中民生支出80.96亿元,占比为79.3%。

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87.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4%,比年初增加102.2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76.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1%,比年初增加79.89亿元。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662.4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5%,比年初增加294.43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403.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比年初增加17.41亿元。

表2、2023年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表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活力凸显。全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42家,比上年增长26%。全区新增3家省级、1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20项,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3.4件、创历史新高,获评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园)120所,在校学生69572人,比上年增加1642人。其中,普通中小学46所,在校学生52890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60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18人;幼儿园(班)72所,在园(班)幼儿14864人。全年新增“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9人,“南京市德育优秀青年教师”12人;新增市级名师工作室4个,省“333工程”培养对象6人。南外仙林分校溧水学校、三小庆丰路校区、永阳中心幼儿园建成投用,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46%。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全区共有文化馆1家,文化站8家,图书馆14家(其中24小时自助馆分馆12家),博物馆1家,文物保护单位27处(其中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8处)。全年开展惠民演出、公益讲座、培训等活动超千场;一枝花戏曲部、锣鼓艺术协会入选省第三批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群文团队。

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26个,其中医院11个,基层医疗机构21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他医疗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408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34人,注册护士1757人。南京鼓楼医院南部院区、南京颐养中心建成启用,组织开展“上海名医溧水行”系列活动,省级社区医院实现全覆盖。

体育事业焕发活力。全年更新、新建体育健身路径42套,改造提升灯光球场灯光设施系统3套、11公里健身步道1条,建设百姓健身房1个,打造微社区俱乐部10家。成功举办南京溧水半程马拉松、江苏省青少年足球精英联赛、“中国10公里精英赛-南京•溧水”、第二十三届万驰赛等系列品牌赛事。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支温和增长。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35.7元,比上年增长5.0%。按照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929.3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92.1元,增长6.4%。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028.9元,比上年增长7.5%。按照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863.8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260.4元,增长9.7%。

社会保障向深推进。年末全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8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23.79万人。全年帮扶和救助低保、特困人员、困境儿童等7类困难群体近1.8万人,发放救助资金1.7亿元。

社会服务更加优质。年末全区养老机构11家,备案床位2385张,入住老人741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0家,站点服务163.18万人次;为老服务银发助餐点160家,开展助餐服务73.08万人次。全年慈善总会累计募得善款1397.49万元,慈善救助支出1294.38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能源消费基本平稳。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5.2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5%。从消耗主要能源品种看,煤炭消费量15.97万吨,下降0.1%;天然气消费量2.09亿立方米,下降9.5%;电力消费量18.98万千瓦时,增长13.9%;焦炭消费量1.57万吨,增长21.4%。

生态环境治理有效。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299天,优良率81.9%;PM2.5均值30.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9%。全区骨干河道、中型水库等重要河湖生态评估工作实现全覆盖,老鸦坝水库在全国率先开展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试点,小型水库精细化工程创建率达90%以上,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Ⅲ比例均达100%。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溧水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及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现代农业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局;交通运输业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旅游、文化、体育数据来自区文化和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溧水支行);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生态环保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养老服务、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区民政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

时光轴

RAG10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恢复进程中的矛盾问题,溧水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千方百计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综  合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1.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10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555.72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451.94亿元,增长3.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52.3:42.6。RAG-ES2024-10-23
图1、2019-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速图2、2019-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1.30万人,比上年增长0.71%,其中城镇人口34.2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77%。常住人口出生率6.77‰,死亡率6.11‰,自然增长率0.66‰。就业创业形势向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84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04个,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01人,劳动年龄段退捕渔民100%转产就业。开展大学生“聚溧行动”,先后组织“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毕业生专场活动73场,提供优质岗位2500余个,与61所高校建立就业实习等合作关系,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6622人。RAG-ES2024-10-23
二、农  业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9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农业产值51.16亿元,增长0.3%;林业产值4.23亿元,增长3.1%;牧业产值6.06亿元,增长3.6%;渔业产值20亿元,下降1.9%。粮食产量总体平稳。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3.03万亩,比上年减少0.05万亩;粮食总产量20.78万吨,比上年增产0.07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3.57万亩,比上年增加0.01万亩,总产量4.45万吨,增产0.52%;秋粮播种面积29.46万亩,比上年减少0.06万亩,总产量16.33万吨,增产0.28%。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9100亩,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4.68%。全年创成省级农业示范园1个、市级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3个。华成蔬菜、润农果蔬等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示范社,金色庄园创成首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获全省首家草莓产品出口许可证。RAG-ES2024-10-23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