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点下班的产品经理怎么有时间写作?

共 4448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1-08-26 13:15

今天来聊聊我的写作吧。

没啥新鲜事想说的时候,说说写作也蛮不错的(tou lan)。

先开局一张图,我的写作系统 V 1.0👇




1


最近更新公号频率加大了,很多人来问我,怎么能在繁忙的工作之外还有时间写作?

还有人问,怎么从零开始养成输出的习惯?

我想《写出我心》作者的这一段话太贴切不过了:

“你的孩子正爬进早餐谷物包装盒里。你的支票户头里只剩一块两毛五。你的先生找不到他的鞋子,你的车子无法发动,你晓得你的生活中充斥着许多未能实现的梦想。……屋外的气温零下二十度,你的鼻子发痒,而你连三个可以配成一套来盛晚餐的盘子也没有。你的双脚红肿,你需要预约看牙齿,你应该要放狗儿出去,你得把鸡解冻并打电话给波士顿的一位亲戚,你很担心你母亲的青光眼,你忘了替照相机装底片,超市的白鲔鱼块在大减价,你正在等应聘工作的回音,你刚买了计算机还等着拆开包装。你必须开始吃芽菜并戒食甜甜圈,你遗失了最心爱的一支笔,而猫咪在你正在使用的笔记本上撒了一泡尿。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如果你想写作,就得明白这一点并提笔开始写。没有十全十美的气氛、笔记本、笔或书桌,因此请训练自己保持弹性。试着在不同的环境和场所写作:在火车上、在巴士上、在厨房餐桌上、独自在森林中倚着树干、在溪畔把双脚泡在水里、坐在沙漠中的岩石上、在家门前马路的围栏上、在走廊上、在门阶上、在汽车后座、在图书馆、在午餐吧台、在巷子里、在职业介绍所、在牙科诊所候诊室、在酒吧的木头雅座上、在机场、在得州、在堪萨斯州或危地马拉、在啜饮可乐、抽着烟、吃着培根莴苣西红柿三明治时。”

是的,这位作者 1986 年出版的书,我在上上个月读到它的时候,被深深的打动了。

undefined

于是,我从每周“尽量写一篇”,到希望训练自己必须每日写作。(目前立了一个 flag 是隔日发布一篇)

这道理很朴素,要写,就要每日投入时间,必须是雷打不动的纪律。

晚上通常十点下班,十点四十到家。如果白天工作密度大,脑子通常是一片混沌。到家以后瘫在沙发上,是玩王者荣耀还是鼓舞自己起来写一会儿?很多时候王者荣耀占了上风。也有很多次是一鼓作气走到自己的角落,写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其实思路是越写越清晰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混沌会逐渐消除,而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会逐渐浮出水面。

那这么点时间,能写什么呢?

要么是整理日常的碎片笔记,要么润色之前的文稿,或者只是做做排版。

针对不太好写的题材,需要查很多资料,提炼观点和论据,并产生自己的观点,则需要相对大块时间。我一般放到周末来写。

而我现在的选题,也不再单纯迎合读者的需求而写。而是根据自己的学习主题来写,甚至是为了“修心”而写了。所以,有时候难免有人觉得:内容是不是水了一点?

但那些不“干”的东西,是我内心真实所悟。

也有朋友反馈,我最近写的短文挺好,读起来不费事不费力,而且总能有一点启发。这样的反馈,于我写作而言,就够了。

把写作当成呼吸一样的习惯,而非“努力”去写作。

就像我从 2016 年才开始刻意养成的阅读习惯一样,现在我不需要任何“努力”,就会去读书。

2

写作对我为什么重要?

《写出我心》作者娜塔丽·哥德堡在书中说:

用写作来修行,帮助自己洞察生活,使自己心神清澄。书中所谈有关写作的各点,亦可转而应用在跑步、绘画,或任何你所喜爱并决心在生活中从事的事物上。

难怪,这本书 30 年前出版后立刻登上畅销榜,成为北美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经典,被列入美国高中读本,影响深远。

当然,这本书不会教你怎么出版,怎么用写作赚钱。更像是生活哲学、生命智慧。写作记录普通人的人生,写作帮普通人洞察自己的内心,领会生命的奥义。

书中出现的最频繁的话是:写,写,写,只管写就是了。——抛下功利心,为自己而写。

我从写作中,当然是已经受益的。

写作让我整理自己,还满足了我的表达欲,满足了我去正面影响他人的目标。要知道我原本可非常不擅长这个。写作是我的一个最佳表达和影响他人的途径。

一个内向者其实也有渴望被听见的动机,与其对着人群大声呐喊,不如编织自己的写作花园,你们可以进来参观哇。

通常来问我“该怎么开始”的人,是没有想清楚写作的动机而已。但我提倡先提笔写,你会因此受益。

娜塔丽·哥德堡说,她出版的那个时代“赶上了美国的大趋势——美国人开始有了表达自己的强烈需求。”

《写出我心》的读者来信中,有佛罗里达州保险公司的副总,也有内布拉斯加州的工厂工人;有密苏里河畔的采石工人,也有得克萨斯州监狱的囚徒。他们之中有律师、医生、同性恋人权斗士、家庭主妇、图书馆管理员、教师、牧师,甚至是某些政治家。在当时,一场全民写作的大革命就在美国开始流行。书店里开始有了“写作教程”专类的书架,有个学生甚至跟我说:“我明白了,写作,是一个新的宗教信仰。

我感觉,她说的美国这个时代的状态,与现在的国内挺相似的。

虽然现在是短视频时代,但是写作是一个人的基本积淀,我相信,阅读文字是人类不会退化的能力,也是一种持续的需要。


3

看起来保持写作最大的敌人是三个:不自律、技术门槛、心理门槛。

我想论述一下我是怎么解决这三个问题的。

先说不自律:

自律的敌人随处可见,比如:

  • “休息”的时候打了几盘王者荣耀然后停不下来。

  • 家长里短的琐事耽误。

  • 心猿意马,做什么都行,就是不想坐到桌子前,打开笔记本开始敲字。

我的办法是,接受自己偶尔松懈的时刻,减少不必要的焦虑。

毕竟我进行的是一场人生写作马拉松,而不是要一下子闯进 100 米半决赛。

但要有写作纪律。一天写了一行,也是写了。但不能一个字也不落笔。

另外,保持公开渠道的输出,可以有效监督自己的写作。

再说说技术门槛:

通常开了个头,写了几次就放弃的人,是遇到了技术门槛。其实他们有开始提笔的动机,只是坚持不下去。

日常写作的选题、成文、打磨,都需耗费精力。大部分人卡在这个过程中,得不到乐趣,感觉只剩下无休止的脑力和体力劳动。

是的,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其实是蛮单调的,选题就是一个难关。怎么才能做到持续有自己感兴趣的选题?

如果要我一直只写产品经理的选题,我也很无聊啊。所以我会写我现在真的感兴趣的、关心的东西。

我最近在找各种作者的号,分析他们的题材。有个写脱发治疗的科普作者,篇篇几千+的阅读量,都写了 603 篇原创了。写脱发都能写成人生哲学,真的非常可爱:

秃是雄性脱发处以脱发者的极刑,而非那雄胺极大延缓了这场极刑的到来。让我们有更充足的时间去了解它,认识它,适应它。让我们有时间去重新校准生命的罗盘和指南针,重新定位生命的坐标和航向,以适应未来新的征程,只有人生精准的定位和导航系统才能指引你顺利绕过高墙、穿越黑洞、躲避达摩克里斯之剑,回归正常的人生轨迹。

你看,什么都值得写,其实。

只要你这个世界还有热爱、好奇,你在探究你不明白的秘密,你就有写的动力和意义。

不要给自己设限。

接下来就引出输入的话题了。

不输入,就没法针对选题展开写。

写作者的日常输入不一定非得是读书、读文章,和人讨论问题聊天也是输入,哪怕日常自己的平平无奇中也能看到惊涛骇浪。

娜塔丽·哥德堡说:

“我们生活过,我们的片刻都是重要的。作家的责任便在于此:去传播缔造历史的细节,去在意欧瓦托纳那家咖啡馆的橘红色雅座。”


就题材而言,还有个点:什么不能写?

  • 比如说我在做的一些业务,很实操性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怎么脱敏合适。

  • 半衰期很短的,一周后就没有人关心的。

  • 我自己的秘密。

你看,也没多少不能写的。而能写的可以列一个超长的清单的,相信我。

我会经常做选题脑暴,选题从脑子里蹦出来,然后全记下来。以后没东西想写的时候,从以往的选题清单里选一个看的顺眼的来写。


选题确认了之后,关于成文和打磨,这个过程也很磨人。

多少次我想提笔写,但是被这个过程所投入的精力吓退了。

这时候《卡片笔记写作法》就出场了。(这里先要感谢少楠设计的 flomo 笔记产品,我最大的受益是接触到了卡片笔记写作法的理念。这对于我最近的写作非常有帮助。)

卡片笔记写作法之所以牛,是因为它是一套可靠的内容生产体系。你可以认为是在人类智力创造领域的一套非常高明的脚手架系统。而且被验证过。

20 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卢曼,在长达 30 多年的研究中,以学术高产著称,出版了 58 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原因之一可能是他创立的这套卡片笔记写作法,并且他持续 30 年不停的践行。(感兴趣的去看书《卡片笔记写作法》)

我当然要学习膜拜高产似 xx 的大师了。日常脑海里有任何想法、看到任何好文、产生任何有意义的微信群聊,就都记录下来,并打好标签,逐渐形成知识网络。而且,的确,我记录的越多,我就能产生越来越多的想法。


👆7月开始使用以来,每天都产生很多条笔记

然后,通过日常回顾复习这些卡片,激发更多的思考,又产生更多的笔记卡片。

实际上,这个过程是和选题双向联系的。可以先确认选题,然后积累这个领域的卡片。也可以日常天马行空积累卡片,等卡片多了再激发产生选题。

最后,当我要写作的时候,我会发现之前积累的卡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写作就变成了一个整理已有的笔记的过程,而不是从 0 开始写 2000 字的过程。

更惊喜的是,整理已有笔记的时候,灵感汩汩而来。甚至产生了一些未曾设想的金句。看,这就是我可爱的大脑在带着我的手不停的在键盘敲击诉说,诉说我自己日常都没发觉的写作才华。

这时候的苦恼反而是:舍不得删减。很多卡片上的内容是不适合放到一篇文章里的,它们需要被裁掉。

最后谈谈心理门槛。

我有一段时间纠结自己写作的意义,反而停笔了。

反思了以后发现,其实是我对自己预期过高,掉入欲望的陷阱了。如果想有点功利目的,那就不要拧巴,按照功利的目标去写,只写读者想看的,然后考虑转化、变现什么的。但是如果不想,那就放松下来,降低预期。

另外,因为写作选题逐渐泛化,每次更新都有掉粉,也会让自己的写作被负向影响。

可当我看到,全球畅销的作家也有这种怀疑自我的时刻,我就放松了下来:

“坐在打字机前的头十分钟,她就只是在写自己是个多烂的作家,竟然还妄想写小说,真是愚蠢至极。随后她会抽出那张稿纸,将之撕碎,然后开始从事手头的工作——小说的下一章。”

“你是个大笨蛋,谁讲过你能写啊,我讨厌你的作品,烂透了,光看都觉得丢脸。你讲的都是没价值的玩意儿……”

所以,写出不好的东西,又怎么样?

我见过一些公众号作者,一直在更新,虽然阅读量并没很多。我非常钦佩他们,他们是真的做到了,为自己而写。真的写出我心。


最后回顾一下,支撑我更新的我的写作系统的现状:



如果你也想写作,我们可以一起来讨论写作这件事,一起来写出我心。不带功利心的那种。



回顾小卡片

“写作,脸皮一定要厚,不要怕负反馈。就和过自己的人生一样。”

——来自《这两年我都写了啥?“写出我心”


浏览 3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