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学院
亳州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五禽戏之乡”——安徽亳州。这里英才辈出,人文荟萃,老子、庄子、曹操、华佗、花木兰、陈抟等圣哲先贤泽被深远,是道家文化、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
学院办学源于1909年创办的蒙城师资讲习所,1952年设置蒙城师范学校,经国家教育部批准,2002年3月独立升格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3月独立升格为亳州学院。
学院设11个教学院系。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余名。校园面积1526亩,建筑面积58.80万平方米。馆藏图书近120万册,电子图书近100万册,中文期刊近800种,教学科研设备总值约1.31亿元。与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菲律宾等一带一路国家的1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院坚持人才兴校,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633人,教授53人,副教授123人,博士113人。皖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2人、享受安徽省政府津贴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省级教坛新秀12人。
学院坚持学科强校,初步形成以中药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为特色,以理学、工学、管理学学科专业为重点,教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设有34个本科专业,涵盖7个学科门类;其中中药学、酿酒工程、学前教育、小学教育4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围绕特色学科,组建药物化学、中药学、酿酒工程等11个学科团队,获批中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获批2个高峰培育学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成立亳州学院中药材检验检测研究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现代中药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搭建中药原料产品研发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药食同源功能食品、养生型配制酒、中药材质量评价与控制、现代中药制造、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等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亳州市中药材储存和亳州市天然产物分离纯化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立足皖北、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建优建强中药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文化旅游管理类、教师教育类优势特色专业。近几年来,学院成功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8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部级项目12项,省级项目209项,发表各类论文1544篇,二类以上论文166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85部、获批专利381项。
学院坚持服务誉校,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与亳芜产业园合作共建亳芜科技创新中心,成立现代中药产业学院、白酒产业学院、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学院,有效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快人才培养、共性技术研究、人力资源培训。与古井集团、徽酒集团、济人药业等多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80多个实习实训就业基地。设立企业“订单班”,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联合申报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组建创新产业团队。积极推进非学历教育培训,与市委网信办、市国税局共建联合培训中心,定期开展培训业务。
学院坚持文化铸校,有效彰显文化育人功能。打造“亳文化”特色品牌,组建“老庄与道家文化”“三曹与魏晋文化”“华佗与养生文化”和“方言民俗文化”4个研究所,获批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亳文化研究中心”。推进亳文化融入专业、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编著《亳文化概论》《亳文化十讲》《传统五禽戏》等校本教材,推动理论研究与地方文化旅游、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助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近几年来,出版《亳州旧志与地方文化研究》《亳州先贤著述征略》《魏晋经学与诗学》《逞才任情的乐章——曹操父子与建安文学》《亳州方言俗语集释》等学术专著25余部,获批省级以上课题114项,发表论文139篇,撰写10余篇资政报告均被采纳。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荣获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春笋筑梦乡村振兴实践团荣获团中央202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学院坚持质量立校,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进体育艺术俱乐部改革。落实落细劳动教育和美育实施方案。获批安徽省第四批“三全育人”改革试点校。近几年来,立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27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获省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一流课程43门,学生获学科技能竞赛省级以上奖励1346项,国家级奖励69项,其中2021、2022年分获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高达97%以上。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学院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省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荣获安徽省第二批侨胞之家、第一届亳州市文明校园等荣誉。
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亳州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高水平本科高校,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