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影寺塔

共 1699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源影寺塔的始建年代失考,但从塔的建筑风格看,属辽(916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时期塔型,已被有关专家确定为金代佛塔。源影寺塔究竟是始建于辽代还是金朝,已很难考证个一清二楚了,迄今只清楚历经明、清两朝多次重修,才使其保留至今。由此可知,塔、井相伴,由来已久,至少已在三四百年以上。
据考证,该塔建于金代(1115—1234年)。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修。
清顺治六年(1649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也曾进行过维修。清代(1616—1911年)亦多次维修。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源影寺塔塔身严重倾斜,顶部坍塌。
1987年6月,源影寺塔竣工,恢复原貌。重新修复的源影寺塔,完全保持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建筑格局

源影寺塔
源影寺塔为八角十三层砖木结构密檐式实心塔,底边长4.2米,平面面积为90平方米,塔高36.1米。各层飞椽和角架为木质,其余均为青砖砌筑,雕刻仿木结构。全塔由塔基、平坐、莲台、塔身、密檐、塔刹等组成。塔身二至十三级塔体构造相同,檐下砖雕四铺作斗拱,上为木质椽飞、布瓦覆盖,各层高度基本一致,但边长逐层减少。塔坐于八边形的砖彻基座上,底部是雕砖须弥座和平座,平座以五铺作斗拱承托,上做勾栏,出两层仰莲,承托塔身。首层塔身中下半部砖浮雕天宫楼阁形象,天宫楼阁每面当心一座,两角各有一座,均为高台二层结构。当心楼阁与角部楼阁设两层阁道相接。角部楼阁底层高台中央镶嵌一方形五级密檐宝塔。

建筑特色

源影寺塔塔基上建有须弥基座,座上有砖雕斗拱承托着平座,平座的栏板上雕刻着几何图案及优美的花卉纹,平座以上由两层砖雕莲瓣承托塔身。
塔身的第一层较高,周面砖雕重层的天宫楼阁图案。一层楼阁的八面设有假门,楼阁的上部建有楼阁平台,平台上有勾栏、望柱。二层楼阁的八面均设花棂假窗,八转角的两侧共有16个砖雕直棂窗。
楼檐为砖雕仿木椽结构,平台及檐为上下错落的曲线形,设计造型优美。天宫楼阁以上至第一层塔檐下的转角处作圆形依柱,各层塔檐均由两排木檐飞、角梁构成,并以青瓦覆盖。额及檐部斗拱,平身斗拱为五铺作出45度双斜抄,转角铺作与平身铺作间出华拱一跳,比较特殊,斗拱、檩、枋以上为木质椽飞,上覆布瓦。
各层檐飞有明显卷刹,角梁下均悬挂有铁质风铎。平座及各层檐下均施砖雕仿木斗拱,平座及第一层的斗拱为双抄五铺作斜华拱,其余均为单抄四铺作。平座补间斗拱为单抄铺作,第一层补间铺作为双抄五铺作,且为45度斜华拱,其余各层补间斗拱为单抄四铺作,双层只用华拱,第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除华拱外,还出45度斜华拱。
塔刹由砖砌刹座覆钵和铁质相轮、圆光、仰月、宝珠构成。顶部塔刹为砖砌双层仰莲,上覆以铜质项轮、宝珠收尾。刹座上有砖雕两层蕉叶,其上的两层仰莲托起球形覆钵,矗立覆钵顶端的刹杆串联着相轮、宝盖、圆光、仰月和四个宝珠。
源影寺塔不仅具有金塔的雄壮气势,而且木椽的使用,加大了出檐,使得造型优美。

历史文化

价值意义

源影寺塔从设计造型到建筑技巧、雕刻艺术都显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特别是平座的雕刻栏板、栏杆,第一层塔身上的似天宫楼阁图案更是雕刻精致而华丽,富有浓郁的北方文化色彩。此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第一层塔身的雕刻装饰与一般密檐塔迥然不同。它不以密檐塔常用的佛像、菩萨、天王、力士、飞天和华盖作为题材,而是以重楼城阙、飞廊阁道共同组成好似天宫楼阁的图案。这种形式尚不多见,是一个较为珍贵的实例。

保护措施

1956年,源影寺塔曾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源影寺塔被河北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维修。
2001年6月25日,源影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路线

北京——京哈高速——卢昌路——源影寺塔
上海——沈海高速——长深高速——荣乌高速——源影寺塔
杭州——长深高速——京沪高速——滨莱高速——源影寺塔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