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果寺塔

共 1543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15

历史沿革

胜果寺塔始建于唐代。
北宋绍圣年重修。
北宋绍圣四年二月竣工,修建九层寺塔一座,殿宇寮舍七十二间。
自建成以来,胜果寺一直香火鼎盛,是黄河以北的知名寺院,至清代,胜果寺仍然规模宏整,被民间称为“南大寺”。后,胜果寺逐渐衰败,现存的主殿及侧房二十余间,为20世纪90年代重建。

建筑格局

胜果寺塔东向,平面呈八角形,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约27米。底层每边宽3.10米。塔身每层高度自下而上均匀递减,面阔逐层收敛,使塔身略成抛物线形。全塔用长33厘米、宽16厘米、厚6厘米的青灰条砖顺砌而成,砖与砖用白灰浆粘合,灰缝较细。檐下采用仿木结构的斗拱装饰,即在塔身的各层壁体上用平卧条砖砌出普柏仿,普柏枋出头砍制成斜面。至六层的普柏枋上置五铺作双抄斗拱,无施令拱、耍头和齐心斗等构件,仅伸出华拱两抄,正心枋上隐刻泥道拱,相邻的二泥道拱的拱端相交,共同承托一枚散斗。转角铺作在角栌斗上伸出两抄华拱承托撩檐枋,并在角栌斗两边置附角斗,附角斗上亦为两抄华拱承托撩檐枋。塔身一、二层补间铺作四朵,三、四、五层补间铺作各三朵,第六层为二朵。塔身七、八层的斗拱为四铺作单抄,补间铺作各两朵。第九层檐下斜砌丁砖替代斗拱,疑为后修时改动所致。每层檐下有砖质檐椽和飞檐,椽飞头部均有卷杀,其上为三层叠涩砖层。檐之上部砌反叠涩砖层。
第一层塔心室东向,平面呈六角形,宝壁上为砖质普柏枋,其上为五铺作出双抄偷心造斗拱。斗拱上用叠涩砖层砌出六角攒尖顶,顶部宝镜处为平置的两块木板。在塔心室西壁外辟一门,内设上行梯道,由此向上登临。在砖砌梯道的台阶上铺设有踏脚横木。拾级攀登,直至走出上层塔门,沿塔身外壁左(右)行九十度进入另一塔门。用同样攀登方法逐级上行,直登塔顶,并可绕塔刹环行。
胜果寺塔

文物遗存

胜果寺塔塔身之上为铁质塔刹,刹座下部铸仰莲一周,中部为八卦图案,上部为行龙、飞凤、日、月、花卉等。刹身为三个铁铸宝珠。第二个宝珠上铸有“知修武县事文林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四月初十日造”铭文,可知现存塔刹为明代铸造。

历史文化

相传唐代天宝年间,长安城内一口大铜钟被盗,有人企图北运献给安禄山,他们在孟津渡过了黄河后,行至修武县方庄镇时被唐兵截获。唐玄宗李隆基看到奏折,传下圣旨,将大钟留在当地,建立寺院,并御赐寺名“胜果寺”。胜果的含义有两个一是佛教僧众修行的:最高境界为胜果,二是大铜钟乃唐兵截获的胜利果实。传说只是传说,传说中的铜钟已无迹可考,更为确切的说法是取名“胜果”只源于佛经。据《大般若波罗蜜经》上说:“为得善人所乐胜果名有愧者,诸有爱乐胜业胜果,必亦怖于恶因苦果。”因此,“胜果”即殊胜之果,也即佛果。佛家讲“因”和“果为“声闻缘觉之果不圆满,虽然是果但不是胜果,只有佛果才是最圆满之果,所以称为胜果。

文物价值

胜果寺塔身呈八角形,塔心室为六角形,梯道不仅施于塔内,而且还沿塔身外壁进出相邻的塔门,这种结构有别于中原地区的般宋塔。对研究宋代砖塔的建筑结构增添了重要资料。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胜果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胜果寺塔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

交通

自驾前往胜果寺塔:从出发,大约4.3公里,约需12分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