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11-01-01 00:00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开好局、起好步,苏仙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开放创新、务实求精”的精神为导向,全力打造魅力之城、幸福苏仙,全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全区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179.1亿元,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8.6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49.6亿元,增长11.2%。按常住人口计,人均生产总值达4.42万元。

全区三次产业的比重为6.1:66.2:27.7,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04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02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1%,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90人。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6亿元,增长3.5%。其中,农业总产值9.13亿元,增长7.9%;林业总产值0.75亿元,下降10.6%;牧业总产值8.46亿元,增长1.1%;渔业总产值1.01亿元,增长0.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25亿元,增长6.9%。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1.92千公顷,比上年下降4.9%,产量12.28万吨,比上年下降6.0%。油料种植面积1.68千公顷,增长4.4%,产量3041吨,增长3.8%。蔬菜种植面积6.61千公顷,产量188171吨,分别增长1.6%和9.6%。烤烟种植面积0.64千公顷,增长13.6%,产量1728吨,增长13.8%。出栏生猪60万头,比上年下降0.1%,水产品产量11231吨,增长0.12%,生猪存栏量30.85万头,比上年增长17.4%,家禽出笼量309.7万羽,增长2.55%。

全区共有2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省级2家。共实现企业总产值9.35亿元,带动基地总产值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实现利润1.6亿元,实现利税1.71亿元。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090处,投入资金1.04亿元。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400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86万千瓦,增长2.46%。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改造县乡公路36.84公里,新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55.71公里。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个,建设农家书屋164家。新建农村沼气池612口,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3个,新建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5个,新增通宽带行政村16个,解决1.6万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1家,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7.8亿元,增长20.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0.6亿元,增长46.1%;重工业增加值111.3亿元,增长18.9%。大中型工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15.7%;园区工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26.9%,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47.4%。分行业看,采矿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25.3%;制造业增加值73.4亿元,增长23.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加值19.7亿元,增长7.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4.7亿元,增长30.4%;全区规模工业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77户,比上年增加24户。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原煤产量63.4万吨,增长12%;发电量79.5亿千瓦时,下降0.9%;十种有色金属17.6万吨,增长63.8%;水泥229.1万吨,增长26%;白银产量30.2吨,增长1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3亿元,增长5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4亿元,增长61.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30.36%。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区建筑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24.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7.1万平方米,增长14.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0.8万平方米,增长137.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高速增长。全区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29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12个,已投产项目2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7亿元,增长38.8%。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4.6亿元,增长38.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8亿元,增长937.1%;第二产业投资55.8亿元,增长75.6%,其中工业投资54.4亿元,增长72.4%;第三产业投资33.7亿元,下降8.8%。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8.2亿元,增长37.2%。商品房施工面积141.7万平方米,增长50.7%;商品房销售面积59.2万平方米,增长12.9%;商品房销售额20.2亿元,增长27.8%。新建(筹集)城镇廉租住房1500套。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市场消费持续繁荣。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9亿元,增长18.4%。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56.7亿元和3.2亿元,分别增长18.2%和21.8%。全年“家电下乡”累计销售家电7800件,销售金额1800万元,发放补贴资金180万元。

市场物价上涨较快。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5%,八大消费品大类全面上涨。其中:食品上涨9.6%;烟酒及用品上涨0.9%;衣着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4.4%;交通和通信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6%;居住上涨7.5%。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5.5%;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8.5%,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产品上涨12.4%;有色金属矿采选产品上涨24.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上涨23.8%。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区进出口总额11472万美元,增长18.5%。其中,出口10512万美元,增长20.4%。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区新签外资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资6151万美元,增长12.5%;实际到位内资20.7亿元,增长19%。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4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10.4%。公路货物周转量26.65亿吨公里,增长19.32%。公路旅客周转量3.51亿人公里,增长8.56%。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区邮电业务总量4.63亿元,增长10.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64亿元,增长13.7%,电信业务总量3.99亿元,增长10.3%。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区财政总收入达8.04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23亿元,增长37.8%;上划中央“两税”1.07亿元,下降17.7%;上划“两个所得税”3647万元,增长22.3%。

存贷款一增一减。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6.29亿元,同比增长15%。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2.25亿元,同比减少3%。

保险业务萎缩。年末全区2家保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1.76亿元,同比下降17%。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0.43亿元,同比下降1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63所,其中小学131所,初级中学10级,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职业高中8所。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普通高中招生2166人,在校生6435人,毕业生2403万人。初中招生3814人,在校生10950万人,毕业生3911人。普通小学招生5743人,在校生27542人,毕业生3783人。职业高中招生4652人,在校生15367人,毕业生5097人。全区共有幼儿园58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1294人。中心城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9350个。

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高。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44.7亿元,增长30.4%。全区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6项。全年专利申请18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9件,专利授权122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区共有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当年新建成103家农家书屋,免费送戏下乡55场。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有线电视用户数3.7万户。全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年末有线电视入户率69%,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辖区内共有卫生机构401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1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卫生监督所1,疾病控制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369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2238张。卫生技术人员2812人,其中:执业医师738人,执业助理医师862人,注册护士1037人。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区共有体育场22个,体育馆1座,游泳池2个。全区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共夺取冠军8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8项次,共约6000人参加。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根据2009年全区第二次土地调查资料显示,全区行政区划面积1339.91平方公里。

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得到平衡。2011年批准建设用地179.53公顷,建设占用耕地83.36公顷,历年开发在2011年变更补充耕地132.25公顷,其中2011年补充耕地25.44公顷。年平均降水量924.8毫米。

城乡环境继续改善。市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7.7分贝。二氧化硫排放13596吨,同比增长32.2%。化学需氧量排放11062吨,同比下降1.5%;全区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2.06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8.18%。

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493公顷,退耕还林233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1.3平方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为66.51%。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区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为1.68%,比上年上升20.9%;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为1.9,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4.73,上升28.9%。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计生工作卓有成效。全区年末总人口36.67万人,常住人口40.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36万人,乡村人口16.17万人,城镇化率60.10%。

全区人口出生率13.67‰,死亡率6.91‰,人口自然增长率6.76‰。全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445人,发放奖励扶助金32.04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90人,发放扶助金15.76万元。

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94元,增长13.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3717元,增长10.4%;经营性净收入2683元,增长35.7%;转移性收入4235元,增长34.3%。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37元,增长16.4%。其中,工资性收入3787元,增长13.3%;家庭经营收入5581元,增长42.1%。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646元,增长10.0%。其中,食品、衣着、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分别增长7.0%、22.0%、9.0%和2.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03元,增长23%,其中食品支出2395元,增长22.5%。全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9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0%。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2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1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461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879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110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196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8389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723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巩固,参合人数达203753人,参合率99%。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7916人,参合率98%。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75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72元。全区乡镇敬老院完成改扩建15所,完成改扩建农村“五保之家”1所。实施灾民住房和农村安居房改造300户。全年发放救灾救济款441万元。农村低保覆盖率为3.8%。年末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79张,收养各类人员130人。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邮电业务总量2011年采用新口径计算。

时光轴

RAG11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开好局、起好步,苏仙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开放创新、务实求精”的精神为导向,全力打造魅力之城、幸福苏仙,全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一、综合  全区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179.1亿元,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8.6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49.6亿元,增长11.2%。按常住人口计,人均生产总值达4.42万元。全区三次产业的比重为6.1:66.2:27.7,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04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02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1%,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90人。RAG-ES2024-09-11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6亿元,增长3.5%。其中,农业总产值9.13亿元,增长7.9%;林业总产值0.75亿元,下降10.6%;牧业总产值8.46亿元,增长1.1%;渔业总产值1.01亿元,增长0.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25亿元,增长6.9%。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1.92千公顷,比上年下降4.9%,产量12.28万吨,比上年下降6.0%。油料种植面积1.68千公顷,增长4.4%,产量3041吨,增长3.8%。蔬菜种植面积6.61千公顷,产量188171吨,分别增长1.6%和9.6%。烤烟种植面积0.64千公顷,增长13.6%,产量1728吨,增长13.8%。出栏生猪60万头,比上年下降0.1%,水产品产量11231吨,增长0.12%,生猪存栏量30.85万头,比上年增长17.4%,家禽出笼量309.7万羽,增长2.55%。RAG-ES2024-09-11
全区共有2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省级2家。共实现企业总产值9.35亿元,带动基地总产值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实现利润1.6亿元,实现利税1.71亿元。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090处,投入资金1.04亿元。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400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86万千瓦,增长2.46%。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改造县乡公路36.84公里,新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55.71公里。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个,建设农家书屋164家。新建农村沼气池612口,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3个,新建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5个,新增通宽带行政村16个,解决1.6万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1家,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7.8亿元,增长20.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0.6亿元,增长46.1%;重工业增加值111.3亿元,增长18.9%。大中型工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15.7%;园区工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26.9%,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47.4%。分行业看,采矿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25.3%;制造业增加值73.4亿元,增长23.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加值19.7亿元,增长7.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4.7亿元,增长30.4%;全区规模工业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77户,比上年增加24户。RAG-ES2024-09-11
浏览 6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