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古茶园

景迈古茶园

共 3008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5-24 12:02

历史沿革

景迈古茶园种植于傣历五七年(696年)。
2004年,景迈山启动电网建设和改造项目,电线改造“让道”于古茶林,景迈山上的路被修成了弹石路面,用块石铺筑,在砂垫层经碾压成型,路面透水性好;核心区的部分路段采取限制车辆通行的措施,实现对景迈山古茶园的最大保护。
2013年开始,普洱市陆续实施17个村寨文物保护展示、消防防雷及古茶林监测项目;在具体实施中,优先采用传统工艺、传统材料,延续传统干栏式民居建筑结构、特征和风貌,并进行适应性改造和性能提升,在保护传承遗产真实性、完整性的同时,推动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当地群众。
2010年,针对世界遗产领域茶主题“空白”,国家文物局首倡景迈古茶园申遗,并于2012年将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1年1月,国务院批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中国2022年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国家文物局指导云南省、普洱市,编制提交申遗文本,顺利通过国际组织现场技术评估。

遗址特点

景迈古茶园是世界已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培植型古老茶园。古茶园分布在丛林中,分布面积达1870公顷,其中成林、成片的古茶园,现存730公顷。古茶国内的植物群落属于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现存古茶树属云南大叶茶,大部分保持良好长势,村冠挺拔,枝叶茂密,最大的茶树树围达150厘米。景迈古茶园位于惠民镇景迈、芒景两村辖区内,古茶林多为零星分布于茫茫林海之中,东起芒埂最秀山梁,南到芒洪山梁,西至翁洼山梁,北到糯岗山梁。景迈万亩古茶林区,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高而东南低,辖区内最高海拔岗山约1662米,最低海拔约1100米,平均海拔约1400米。地面起伏连,缓坡较多,间杂丘陵地带,无明显的深川峡谷。景迈古茶园属亚热带山地气候,山地垂直气候明显。气候温凉,干湿季节分明,常年盛行西南风。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年蒸发量1636毫米,略小于降雨量,年平均日照时间2135小时,平均雾天140天,轻雾114天,其中冬季占全年雾天的85%,年无霜期265天,辖区内雨热同季,利于茶多酚、氨基酸、叶绿素形成,而纤维素不易形成.茶叶能较长时间保持鲜嫩,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生长的有效性高。土壤类型属赤红土壤一大类,亚类有红色赤红色赤红土壤,黄色赤红土壤,紫色赤红土壤等,主要土种有红木香土、黄木香土、赤紫砂胶土。

主要建筑

古村寨
景迈古茶园共有9个遗产要素村落,人口近5000人。其中南部5个为布朗村寨,分布在南北走向的芒景山(又名帕哎冷山)西麓;北部4个为傣族村寨,分布在东西走向的白象山北麓。这些传统村寨在整体选址、村寨布局和民居风貌上具有鲜明特点。整体上围绕神山而建。所有村寨均在海拔1200米(景迈山云海/雾线高度)以上。当寨子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另外选址建新寨,以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村落防火安全。通常,几个村寨围绕一座神山呈现群落式布局。村寨建设以“寨心”(村寨守护神居住的地方)为基准点,内部建筑与街道基本围绕寨心集中紧凑布局,有些地形条件相对平坦的村寨还呈圈层的向心式布局,以保证所有村民都可以受到寨神的庇佑。村寨由内部到外部形成“寨心”—通向寨心的建筑街道—入口“佛寺”建筑—古茶林、森林(茶神自然崇拜)—神山水源林(自然山神崇拜)的信仰空间体系。傣族村寨内均有寺庙,在村口和缅寺及特定方位种植树木作为村寨神树。村口建撒拉房用于接待南来北往的行人。村寨周边是古茶树与森林的混合区域,区域外较低海拔位置分布着生态茶园、耕地。
傣族、布朗族民居均采用传统干栏式建筑,经过四代演变改进,形成了既适应当地潮湿气候,满足生活所需,又便于茶叶晾晒存储和加工的当地干栏式建筑,是自然条件和茶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栏式建筑的典型特征是主体建筑一般为两层,屋顶为坡屋顶,一层用于储藏、饲养动物,二层用于居住,二层平台作为活动空间与茶叶晾晒与加工区域。建筑装饰上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傣族屋檐博风口以黄牛角作为装饰符号,而布朗族则饰以大叶茶“一芽两叶”的符号,标志着部落对动物、茶叶的图腾崇拜。

文物遗存

古茶林
古茶林
景迈山完好保存着5片古茶林,共计1180公顷。古茶林茶树树龄古老,由于栽培型茶树在一定树龄以后(约100年)逐步进入低产期和衰亡期,因此古茶林存在更新演替的动态过程,有约10%的茶树树龄超过100年,最老的茶树树龄300年以上。古茶林在种植、养护等方面以“林间开垦,林下种植”的茶林种植技术尤为突出。“林间开垦”指在森林间以村寨为中心斑块状开发古茶林,古茶林之间保留森林防护线或防护林。“林下种植”则指每片古茶林都保留大部分高大乔木,从而尽可能维系自然生态系统,中层种茶,地表保持草木层,从而形成“乔——灌——草”的立体群落结构。另外,茶林中保留或栽植桂花树、多依树、樟脑树,其特有的香味会传递给茶叶,使茶叶具有天然的香气,而对茶树有害的那些树木则予以适当清除。
古茶林内共记录种子植物943种和变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5种,陆生脊椎动物187种,鸟类134种,蜜蜂等经济昆虫21种。古茶林的物种数、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天然林相似,明显高于林相相对单调的现代茶园。良好的植物、动物多样性使物种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可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同时上层乔木的落叶又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有机养料,因此有效地维持了古茶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古茶林为了保持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避免大规模连片种植,产生低温冻伤、虫害传染等自然灾害,确保整个景迈山古茶林能持续传承,在不同古茶林片区之间保留部分森林作为分隔、防护之用。

文物价值

景迈古茶园是世界上已发现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是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是茶叶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发祥地,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保存完好的茶树基因是未来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库。景迈古茶园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缩影,是传承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最重要的实物载体。

保护措施

2012年9月,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保护试点古茶园核心区就是景迈古茶园。
2013年5月,景迈古茶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2023年,景迈古茶园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全球第一例茶主题世界遗产。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景迈古茶园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境内。

交通信息

自驾:自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景迈古茶园,路程约64.1,用时约98分钟。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