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让镜头聚焦民众,感受事实的力量。
腾讯网新闻中心著名栏目《活着》集结成书,由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出品。
时代变迁,百姓沉浮,都自这微小的孔隙中渗透出。23个图片故事,每张图片都传递出事实的体温。不煽情、不冷漠,在苦难之中发现人性之美,给人以生存的力量。让镜头聚焦民众,感受事实的力量。
——————————————————————————————————
《活着:没有身份的群落》每一帧照片都有发人深省、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们随着林克的镜头走进大凉山,去触摸那块土地的温度。洞悉人生,洞察生活,真实反映底层的作品,可以触摸人心,触动生活的作品!
——杨锦麟在腾讯微博上评论《活着:没有身份的群落》
“奋斗在活着的边缘”,这是一位网友评论《活着》时发的感慨。看着腾讯的《活着》,心里总会一震一震的。正当我们这群传统纸媒工作者 “奋斗在活着的边缘”的时候,网络媒体已...
让镜头聚焦民众,感受事实的力量。
腾讯网新闻中心著名栏目《活着》集结成书,由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出品。
时代变迁,百姓沉浮,都自这微小的孔隙中渗透出。23个图片故事,每张图片都传递出事实的体温。不煽情、不冷漠,在苦难之中发现人性之美,给人以生存的力量。让镜头聚焦民众,感受事实的力量。
——————————————————————————————————
《活着:没有身份的群落》每一帧照片都有发人深省、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们随着林克的镜头走进大凉山,去触摸那块土地的温度。洞悉人生,洞察生活,真实反映底层的作品,可以触摸人心,触动生活的作品!
——杨锦麟在腾讯微博上评论《活着:没有身份的群落》
“奋斗在活着的边缘”,这是一位网友评论《活着》时发的感慨。看着腾讯的《活着》,心里总会一震一震的。正当我们这群传统纸媒工作者 “奋斗在活着的边缘”的时候,网络媒体已经活出了另一番儿的精彩。……《活着》的读者“不是冷漠的旁观者,更不是绝望的抱怨者,他们易感、仁爱,是草根公益的行动者。”我说,当读者因你成为行动者,你也必将因行动者成为领导者。
——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 李舸
《活着》激活了摄影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网络是一个奇妙的场,摄影者与读者通过照片相遇,读者与读者之间也有照面,产生诸多化学反应。原本在纸质媒体上已经濒临末路的"图片故事"再度复兴。
—— 中国人民大学摄影系教师/知名摄影评论家 任悦
网友评论:
腾讯北京市网友 空谷幽兰 评 《活着》两周年特别策划:
第一次来腾讯评论,活着,不容易,活着是为了活得更好、更有尊严。每当我抱怨生活艰难时,就会从《活着》汲取精神力量。好的栏目不需要哗众取宠,默默的,真实的,踏实的做自己,群中就会把它捧得很高,很高……
腾讯宁波市网友 竹悦居士 评 《活着》两周年特别策划:
图文合璧,相得益彰,这是《活着》最大的亮点与震撼之处。现代人匆忙的步伐常常让那些寓意深刻的文字行走在消逝中,但影像的力量就在于如闪电般驰骋而过却烙下心痕的震撼力。
腾讯网友 豆浆油条 评 《活着:没有身份的群落》:
感谢腾迅!感谢腾讯让我们看到社会中《活着》真实的一面!
腾迅深圳市网友 丫 评《活着:没有爸爸的这一年》:
我感动地哭了……《活着》这个栏目,请做下去,一直做下去。
腾迅南京市网友 mgasd 评 《活着:暗命》:
《活着》这个栏目做得很好,每次都看得潸然泪下,每个职业都有每个职业崇高的使命,感谢摄影师让我们看到真真切切的世界的很多面。
腾讯重庆市网友 陌生人 评 《活着:指尖的阳光》:
偶然间点到了《活着》,只看了一季就让我下定决心,每季都看,并开始关注腾讯出品的内容。因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个人所缺失的东西。
腾讯南昌市网友 Smile 评 《活着》一周年特别策划:
这个栏目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念头!
李玉霄
曾任《南方周末》记者、《东方早报》特稿部主任、《南方人物周刊》主笔等职,2006年加盟腾讯网,现任腾讯网副总编辑。
王崴
现就职于腾讯网新闻中心。《活着》栏目创办者与责任编辑,主要负责栏目的选题策划、编辑制作等工作。栏目创办至今,已与上百名国内优秀摄影师有过成功合作,并将《活着》运作为中国互联网知名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