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是大同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挑战严峻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苦干实干,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在大同全面正确有效落实,开展了一系列谋全局、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工作,实施了一大批增动能、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项目,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开创了新局面。全市经济稳步发展,生态环境稳中向好,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动大同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42.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3亿元,增长3.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第二产业增加值827.5亿元,增长3.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9%;第三产业增加值907.7亿元,增长3.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447元,按202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8838美元。
据2022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1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8.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73.7%,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0‰;死亡人口2.3万人,死亡率为7.4‰;自然增长率为-1.4‰。
2022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
||
指 标 |
年末数 (万人) |
比重(%) |
全市常住人口 |
310.0 |
100.0 |
其中:城镇 |
228.5 |
73.7 |
乡村 |
81.5 |
26.3 |
其中:男性 |
157.3 |
50.7 |
女性 |
152.8 |
49.3 |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3.0%;衣着类上涨5.2%;居住类上涨0.1%;教育文化及娱乐类上涨0.3%;医疗保健类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交通通信类上涨4.1%;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5%。全年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3.5%。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2万人。
二、农 业
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32.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4.1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81.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9千公顷。全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8.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0千公顷;蔬菜面积24.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1千公顷;饲草作物种植面积3.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1千公顷。
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27.4万吨,比上年增加1.9万吨。全年谷物产量117.8万吨,比上年增加3.9万吨。其中,玉米产量99.3万吨,比上年增加5.2万吨。
全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44.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8.9万亩。
全年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14.0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猪肉产量9.9万吨,增长4.3%;牛肉产量1.5万吨,增长1.5%;羊肉产量1.9万吨,增长8.9%;禽肉产量0.7万吨,增长22.0%。禽蛋产量6.5万吨,增长3.0%。牛奶产量36.4万吨,增长9.8%。年末生猪存栏76.5万头,比上年末增长9.8%;全年生猪出栏126.5万头,比上年增长4.9%。
全年全市机械耕地面积281.0千公顷,机械播种面积230.2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52.8千公顷。全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包括农用运输车动力)128.0万千瓦。
三、工业、建筑业
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742.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
|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0.1%,股份制企业增长3.5%,地方企业增长6.3%,私营企业增长16.3%。
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4.3%,制造业增长9.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6%。分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4.6%,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7.3%。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有色金属工业增长18.6%,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长153.3%,其他装备制造业增长14.7%,新材料产业增长4.3%。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
|
指 标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 |
5.5 |
其中:国有控股 |
-0.1 |
其中:轻工业 |
-4.8 |
重工业 |
6.0 |
其中:中央企业 |
-5.4 |
地方企业 |
6.3 |
其中:能源工业 |
4.8 |
材料与化学工业 |
-6.6 |
消费品工业 |
-3.6 |
装备制造业 |
-12.5 |
其他工业 |
99.7 |
其中:非煤工业 |
7.3 |
其中:制造业 |
9.3 |
其中:采矿业 |
4.3 |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
|||
产品名称 |
单 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原煤 |
万吨 |
16073 |
7.0 |
洗煤 |
万吨 |
8765 |
-4.3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531 |
-0.1 |
其中:火电 |
亿千瓦小时 |
420 |
-1.8 |
风力发电 |
亿千瓦小时 |
66 |
3.1 |
太阳能发电 |
亿千瓦小时 |
46 |
12.5 |
合成橡胶 |
万吨 |
2 |
-26.6 |
水泥 |
万吨 |
335 |
-25.3 |
粗钢 |
万吨 |
147 |
8.9 |
化学原料药 |
万吨 |
4 |
0.6 |
精甲醇 |
万吨 |
22 |
-34.5 |
活性炭 |
万吨 |
9 |
-34.5 |
石墨及碳素制品 |
万吨 |
8 |
-31.6 |
机车 |
台 |
117 |
101.7 |
矿山专用设备 |
万吨 |
16 |
-3.4 |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44.6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利润总额91.6亿元,增长90.0%;实现利税总额234.0亿元,增长4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4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5%。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85.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3%。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52.0亿元,比上年下降9.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92.6万平方米,下降20.7%;房屋竣工面积303.6万平方米,下降40.8%。
四、能 源
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0.9亿吨,比上年增长7.1%;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0.7亿吨,下降4.1%。
全年外输电力350.9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2.4%,外输电量占发电量比重为63.6%。全社会用电量200.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0%。其中,农林牧渔业用电量3.9亿千瓦时,增长10.7%;工业用电量127.6亿千瓦时,增长0.2%;建筑业用电量1.8亿千瓦时,下降9.9%;服务业用电量40.5亿千瓦时,增长25.3%;居民生活用电量27.2亿千瓦时,增长30.0%。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5.3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民间投资497.8亿元,增长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8.3亿元,增长28.4%;第二产业投资215.7亿元,下降2.1%;第三产业投资501.3亿元,增长7.5%。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148个。其中,全部建成投 产项目591个(不含房地产)。新增固定资产415.7亿元。
2022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行 业 | 投资额(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总 计 | 775.3 |
5.9 |
农林牧渔业 | 61.9 |
34.7 |
采矿业 | 37.2 |
63.4 |
制造业 | 92.7 |
-0.7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86.0 |
-17.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7.9 |
16.5 |
批发和零售业 | 5.7 |
-57.5 |
住宿和餐饮业 | 8.8 |
34.2 |
房地产业 | 298.1 |
3.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9.2 |
26.5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59.1 |
3.3 |
教 育 | 10.4 |
12.7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11.0 |
38.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2.3 |
141.5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2.0 |
-9.3 |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89.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住宅投资219.1亿元,增长4.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1.2亿元,增长36.6%。
2022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
|||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投资完成额 |
亿 元 |
289.5 |
8.8 |
其中:住宅 |
亿 元 |
219.1 |
4.8 |
商品房施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2414.9 |
-1.3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1793.1 |
-0.8 |
商品房新开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535.2 |
6.6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391.1 |
10.9 |
商品房竣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549.1 |
22.0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413.7 |
13.8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万平方米 |
204.0 |
-33.6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199.7 |
-33.2 |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7.7亿元,比上年下降0.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08.2亿元,下降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9.5亿元,下降1.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692.3亿元,下降0.4%;餐饮收入额65.4亿元,下降0.9%。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
绝对数(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757.7 |
-0.4 |
按地域:城镇 |
608.2 |
-0.3 |
乡村 |
149.5 |
-1.0 |
按消费形态:商品零售 |
692.3 |
-0.4 |
餐饮收入 |
65.4 |
-0.9 |
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10.1亿元,比上年增长5.3%。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4.4%;日用品类下降1.8%;烟酒类增长11.6%;汽车类增长1.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5%;中西药品类增长22.3%。
2022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
绝对数(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汽车类 |
73.7 |
1.1 |
石油及制品类 |
39.0 |
11.5 |
文化办公用品类 |
1.2 |
-47.4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10.4 |
9.5 |
中西药品类 |
11.1 |
22.3 |
日用品类 |
1.3 |
-1.8 |
粮油、食品类 |
11.9 |
14.4 |
饮料类 |
2.3 |
24.7 |
烟酒类 |
5.9 |
11.6 |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
7.8 |
2.2 |
化妆品类 |
0.9 |
-0.5 |
金银珠宝类 |
6.0 |
-4.9 |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51.8亿元,比上年下降25.6%。其中,出口额36.1亿元,下降21.8%;进口额15.7亿元,下降33.0%。
2022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
绝对数(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进出口总额 |
51.8 |
-25.6 |
出口额 |
36.1 |
-21.8 |
其中:一般贸易 |
32.8 |
16.0 |
其中:机电产品 |
5.6 |
-72.1 |
高新技术产品 |
5.7 |
-64.5 |
其中:国有企业 |
22.6 |
4.9 |
外商投资企业 |
0.6 |
55.6 |
进口额 |
15.7 |
-33.0 |
其中:一般贸易 |
11.9 |
124.0 |
其中:机电产品 |
4.8 |
-75.6 |
高新技术产品 |
3.3 |
-77.6 |
其中:国有企业 |
1.2 |
20.9 |
外商投资企业 |
0.3 |
-63.0 |
全年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资63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5%。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274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2公里。全市公路密度90.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民航客运量36.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9.4%;货邮量620.3吨,下降61.3%。民用航空航线14条,通航城市22个。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88.7万辆,比上年增长4.0%。其中,新注册汽车3.1万辆,下降36.7%;个人汽车74.7万辆,增长3.2%。年末载客汽车保有量71.0万辆,比上年增长3.6%。其中,个人载客汽车67.2万辆,增长3.4%。年末轿车保有量46.5万辆,比上年增长2.9%。其中,个人轿车44.6万辆,比上年增长2.3%。
全年全市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0.6亿元,比上年下降15.9%。全市邮政局所147个,邮路总长度10693公里。订销报纸4683.5万份,订销杂志136.7万份,国内函件26.1万件。快递业务量5044.9万件。电信业务总量29.6亿元,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381.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6.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75.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21.1部/百人。在移动电话用户中,4G用户达到216.2万户,5G用户达到131.2万户。全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9.0万户,比上年增长12.6%。
全年全市6家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90.9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亿元。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税收收入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1.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用于民生的支出317.3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9.1%。在民生支出中,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0.6%;节能环保支出下降18.5%;城乡社区支出增长18.9%;住房保障支出下降27.1%。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54.6亿元,比年初增加479.9亿元,比年初增长12.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63.3亿元,比年初增加275.0亿元,比年初增长13.8%。
2022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
单位 |
年末数 |
比年初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亿元 |
4354.6 |
12.4 |
其中:住户存款 |
亿元 |
3162.7 |
14.4 |
各项贷款余额 |
亿元 |
2263.3 |
13.8 |
其中:住户贷款 |
亿元 |
455.8 |
9.9 |
年末全市共有注册保险机构43家。全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75.6亿元,同比下降3.8%。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2.0%;人身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2.0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人寿保险29.6亿元,同比增长5.0%;年金保险12.7亿元,同比下降23.9%;健康险9.1亿元,同比下降7.2%;意外险0.6亿元,同比下降21.7%。
全年全市赔款与给付支出25.9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3.2亿元,同比下降18%;人身保险公司发生赔付支出12.73亿元,同比增长31.19%。其中赔款支出1.6亿元,同比下降16.2%;死伤医疗给付1.3亿元,同比增长2.7%;满期给付7.5亿元,同比增长84.3%;年金给付2.3亿元,同比下降5.2%。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全市专利授权量1692件。其中,发明专利177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1229件。商标注册3142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14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3家。
全年全市共有检验检测机构71个。完成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225批次,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为93.79%。全年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项,组织制定地方标准12项。
全市普通、职业高等学校4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普通高中46所,普通初中97所,普通小学274所,特殊教育6所,学前教育539所。
2022年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 ||||
指 标 |
学校数(所) |
招生数(人) |
在校生(人) |
毕业生(人) |
普通、职业高等学校 |
4 |
18208 |
52838 |
20013 |
中等职业教育 |
33 |
8750 |
23404 |
6012 |
普通高中 |
46 |
19221 |
56117 |
18331 |
普通初中 |
97 |
30620 |
92462 |
31074 |
普通小学校 |
274 |
25114 |
177004 |
31559 |
特殊教育学校 |
6 |
86 |
614 |
65 |
学前教育 |
539 |
16114 |
67209 |
24269 |
全市有气象台(站)8个。卫星云图接收站8个。开展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的台站8个。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8个。人工增雨累计收益面积6000平方公里,增雨量1.0亿立方米。全年全市降水量439.9毫米,年平均气温7.6摄氏度,无霜期146天。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全市共有文化艺术馆11个,文艺表演团队106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25个,档案馆12个。全市共有广播电视台11个,微波站13座,有线电视网11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9%,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13万户。
全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3010个,床位19580张。其中,医院101个;卫生院1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妇幼保健院4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278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917人;注册护士9743人。
全年全市共有体育馆11个。全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世界游泳锦标赛女子一米板跳水获得金牌,在国际射击(步手枪)世锦赛上获得男子气手枪团体金牌,在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中夺得抓举金牌。在省运会资格赛上,全市获得35金、36银、30铜、总分900分,金牌、团体总分双第一名的成绩。全年全市承办了10项省级比赛、5项市级比赛。全年组织举办了大同市第三届运动会,第五届未来之星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持续开展大同冰雪节、环古长城健步走、古长城公路自行车和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大赛等赛事。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耕地保有量382.3千公顷。水库蓄水量1.2亿立方米。全年全市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2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72。全省排名第一。
全年全市集中供热率99.8%;天然气气化率98.9%;市本级污水处理率98.0%;中水回用率23.8%;市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区城市供水普及率99.7%,水质合格率100%。
全年全市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109.0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分别达到43.8%、40.3%和16.0平方米/人。
全年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6起,死亡人数16人。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07元,比上年增长7.3%。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96元,增长6.3%,人均消费支出18248元,增长2.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4元,增长7.4%,人均消费支出11417元,增长5.7%。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0.9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0.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0.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9.1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7.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1.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1.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4.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3.9万人。
全年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3.1万人,发放城市最低保障资金1.6亿元;纳入农村五保供养人数1.4万人。年末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81个,床位13705张,收养救助4784人。全市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211个。其中,综合服务中心157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8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700万元。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指标为抽样调查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口径与上年相比较。
2.本公报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4.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价格计算。
5.2022年保险相关数据统一使用银保监局数据。
6.旅游相关数据为全市重点景区监测数据。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机械耕地面积等数据来自市农机发展中心;造林面积、森林数据、耕地保有量数据来自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路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民航运输、航空航线、通航城市数据来自大同机场;民用汽车保有量数据来自市公安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局;电信业务总量、通信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据来自市工信局;服务进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大同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大同银保监分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民政服务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企业数据等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基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旅游数据、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旅游、电视、广播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数据来自市文物局;档案数据来自市档案馆;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水库蓄水量数据来自市水务局;气象数据来自市气象局;供热、供水、污水处理数据来自市城市管理局;新增绿化面积、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数据来自市园林绿化中心;生产安全事故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2年是大同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挑战严峻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苦干实干,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在大同全面正确有效落实,开展了一系列谋全局、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工作,实施了一大批增动能、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项目,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开创了新局面。全市经济稳步发展,生态环境稳中向好,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动大同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一、综 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42.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3亿元,增长3.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第二产业增加值827.5亿元,增长3.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9%;第三产业增加值907.7亿元,增长3.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447元,按202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8838美元。 | RAG-ES | 2024-09-10 |
据2022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1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8.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73.7%,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0‰;死亡人口2.3万人,死亡率为7.4‰;自然增长率为-1.4‰。 2022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年末数 (万人) 比重(%) 全市常住人口 310.0 100.0 其中:城镇 228.5 73.7 乡村 81.5 26.3 其中:男性 157.3 50.7 女性 152.8 49.3 | RAG-ES | 2024-09-10 |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3.0%;衣着类上涨5.2%;居住类上涨0.1%;教育文化及娱乐类上涨0.3%;医疗保健类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交通通信类上涨4.1%;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5%。全年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3.5%。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2万人。 | RAG-ES | 2024-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