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阳区2021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联合创作 · 2021-05-31 00:00

2021年,吉阳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中央12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全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全面建设乐居、乐业、乐游的“美好新吉阳”。全年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各项经济指标均处于合理运行区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民生保障有力见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增长。全区生产总值实现304.68亿元,占全市比重36.5%、增长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产值12.45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产值41.01亿元,同比下降8.5%;第三产业产值251.23亿元,同比增长15.3%,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2.2个百分点,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111.4%,产业结构占比为4.1:13.5:82.5。从行业看,第三产业是拉动经济较快增长的行业,其中批发零售业和其他服务业占主导,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53.4%和24.9%。

财政收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14.95亿元,地方税收收入92.6亿元,同比增长24.4%,增收18.15亿元。全年共投入民生保障资金11.96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9%。其中:国防支出同比减少18.3%;教育支出同比增长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减少3.7%;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减少4.9%。

居民消费价格。根据国家统计局三亚调查队数据分析,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0.4%。大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呈现“六涨二降”格局。其中,食品烟酒类下降1.3%;医疗保健类下降0.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居住类上涨0.6%;衣着类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3%。

人口。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区总人口(常住人口)为44732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3.37%,其中男性人口为240267人,占53.71%;女性人口为207055人,占43.2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68704人,占84.4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78618人,占17.58%。

二、农林牧渔业

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14%。其中:农业产值9.88亿元,同比增长20.14%;林业产值0.28亿元,同比增长59.23%,其中橡胶同比增长459.31%,是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的主力;牧业产值1.02亿元,同比下降11.77%;渔业产值10.01亿元,同比增长3.4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76亿元,同比增长8.3%。水果同比下降17.18%,蔬菜同比下降8.36%,其中芒果占水果总产量94.4%,同比增长6.9%;总肉产量1239.43吨,同比下降6.61%,其中猪肉产量同比增长8.49%。重点农作物“三棵树”产量平稳增长,椰子、槟榔、橡胶分别同比增长2.3%、98.51%、37.21%。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区工业增加值13.16亿元,同比增长11.3%,比前三季度下降4.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5亿元,同比增长26.34%,比前三季度下降2.5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产量看,规模以上工业中供水量984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0.95%;商品混凝土产量3704554.03立方米,同比增长18.59%。从能源消费情况看,规模以上工业的综合能耗用电量为15674.8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9.24%;柴油1681.53吨,同比增长2.43%。全区建筑业增加值为27.95亿元,同比下降15%。

四、服务贸易业

全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251.23亿元,同比增长15.3%,比前三季度下降0.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11.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产值43.62亿元,占比14.3%,同比增长6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18.91亿元,占比6.2%,同比增长20.9%;房地产业产值58.1亿元,占比19.1%,同比增长10.5%;其他服务业产值77.12亿元,占比25.3%,同比增长10.3%;住宿和餐饮业产值27.17亿元,占比8.9%,同比增长5.9%;金融业产值25.78亿元,占比8.5%,总比下降0.6%。全年网络零售额约为32.75亿元,占全市网络零售总额的40.9%,主要的实物行业为食品酒水、珠宝礼品和个护化妆。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约1.22亿元,占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总额的40.7%。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3.2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96%,比2020年同比下降3.35%,比2019年同比增长14.72%。其中非房地产投资占全区总投资的34.95%,同比下降23.04%;房地产投资占全区总投资的65.05%,同比增长12.05%。从资金来源看,社会投资242.78亿元,占总投资的88.86%;政府投资30.45亿元,占比11.14%。

六、旅游业

全年接待游客917.68万人次,同比增长39.28%;总收入252.24亿元,同比增长65.53%。累计接待过夜游客732.10万人次,过夜游收入241.40亿元。其中博后村民宿共接待游客33.91万人次,营业收入5132.98万元。亚龙湾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173.8万人次,同比增长3.87%;千古情共接待游客226.5万人次,同比增长18.96%;鹿回头共接待游客68.2万人次,同比增长33.68%;游艇(游船)辖区内鸿洲、星华、半山半岛、游船中心总计出海155857艘次,接待游客1023636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6.24%和43.51%。

七、社会事业

教育。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6所,其中公办学校31所,民办学校5所;在校学生26419人,其中初中生5169人,小学生21250人;全区现有各级名类幼儿园7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共14所(含部队园3所),公办分园18所,注册民办幼儿园41所,在园幼儿共15622人,其中公办在园幼儿7924人(含部队园),民办在园幼儿769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生入学率100%,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100%,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率100%。

全区教育支出3.66亿元。投入2918万元,用于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落实幼儿园资助政策,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标准从每年每个学生600元提高到1200元,实现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8%,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2.63%,完成国家规定的学前教育“两个比例”要求;安排2275万元,用于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引进人才推动教学质量发展;安排1450万元,用于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安排296万元,用于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

文化。全区挂牌34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其中15个新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有图书阅览室、健身室、台球室、棋牌室、宣传栏等设施设备,其他19个属于整合挂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百年正风华,开启新征程”文化下乡惠民演出22余场;推动三大运营商建成1885G基站,促进吉阳区智慧旅游发展。

八、人民生活和民生事业

人民生活。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40877元,同比增长9.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95元,同比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34元,同比增长8.8%。

就业。全区积极开展就业服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4期,精准提供就业岗位6746个。组织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班45期,创业培训13期培训3086人;积极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实施就业援助347人,实现城镇新增灵活就业人数934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45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1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53人。充分发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手段,依托区级创业孵化基地,引进入孵企业46家,带动就业200余人。

社会保障。全区参加养老保险39041人,办理社会保障卡2095人;持续做好城居保兜底工作,对低保特困、独生子女伤残、重度残疾一二级等人员应保尽保,实现政府代缴到账人数共计1827人,完成7131人的城居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

住房改善。完成6个小区改造,涉及楼栋14栋,惠及296户,完成辖区农村低收入群体C级危房改造3

九、生态环境

全年空气质量达标(AQI≤100)365天,空气质量达标率100%。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12微克每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24微克每立方米。

 

注:

1.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吉阳区年鉴—2022》刊发数据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对三次产业划分进行了修订,将“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三个大类调入第三产业。

    4.数据来源:本公报中GDP数据来自市统计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自《2021年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口数据来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人民生活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三亚调查队;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区旅游文体局;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生态环境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

5.数据四舍五入,未做机械性调整。

时光轴

RAG8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1年,吉阳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中央12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全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全面建设乐居、乐业、乐游的“美好新吉阳”。全年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各项经济指标均处于合理运行区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民生保障有力见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一、综合经济增长。全区生产总值实现304.68亿元,占全市比重36.5%、增长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产值12.45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产值41.01亿元,同比下降8.5%;第三产业产值251.23亿元,同比增长15.3%,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2.2个百分点,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111.4%,产业结构占比为4.1:13.5:82.5。从行业看,第三产业是拉动经济较快增长的行业,其中批发零售业和其他服务业占主导,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53.4%和24.9%。RAG-ES2024-10-23
财政收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14.95亿元,地方税收收入92.6亿元,同比增长24.4%,增收18.15亿元。全年共投入民生保障资金11.96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9%。其中:国防支出同比减少18.3%;教育支出同比增长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减少3.7%;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减少4.9%。居民消费价格。根据国家统计局三亚调查队数据分析,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0.4%。大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呈现“六涨二降”格局。其中,食品烟酒类下降1.3%;医疗保健类下降0.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居住类上涨0.6%;衣着类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3%。人口。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区总人口(常住人口)为44732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3.37%,其中男性人口为240267人,占53.71%;女性人口为207055人,占43.2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68704人,占84.4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78618人,占17.58%。RAG-ES2024-10-23
二、农林牧渔业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14%。其中:农业产值9.88亿元,同比增长20.14%;林业产值0.28亿元,同比增长59.23%,其中橡胶同比增长459.31%,是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的主力;牧业产值1.02亿元,同比下降11.77%;渔业产值10.01亿元,同比增长3.4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76亿元,同比增长8.3%。水果同比下降17.18%,蔬菜同比下降8.36%,其中芒果占水果总产量94.4%,同比增长6.9%;总肉产量1239.43吨,同比下降6.61%,其中猪肉产量同比增长8.49%。重点农作物“三棵树”产量平稳增长,椰子、槟榔、橡胶分别同比增长2.3%、98.51%、37.21%。三、工业与建筑业全区工业增加值13.16亿元,同比增长11.3%,比前三季度下降4.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5亿元,同比增长26.34%,比前三季度下降2.5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产量看,规模以上工业中供水量984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0.95%;商品混凝土产量3704554.03立方米,同比增长18.59%。从能源消费情况看,规模以上工业的综合能耗用电量为15674.8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9.24%;柴油1681.53吨,同比增长2.43%。全区建筑业增加值为27.95亿元,同比下降15%。RAG-ES2024-10-23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