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10-01-01 00:00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我市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为依托,立足本地实际,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加紧推进“生猪调出大县”申报准备工作,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以重点工业企业为龙头,带动全市工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通过稳定物价,进一步提升社会消费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巩固和增强我市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全面完成年初既定经济发展目标。

一、综合

我市经济整体呈现稳定、较快的发展态势。据初步测算,全市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07.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1%。总量上也完成了我市“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在2010年底实现GDP总量超百亿”的目标。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8.08亿元,同比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2.72亿元,同比增长30.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6.22亿元,同比增长11.4%。三次产业的结构为16.9:49.3:33.8。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邮政及仓储业增长18.4%,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7%,金融业增长17.8%,房地产业增长7.7%,营利性服务业增长66.1%,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8430元,增长24.9%。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固定资产投资缺乏大项目投入,镇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体制机制不完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少数行业和少数重点企业的拉动等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不利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就业形势严峻,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及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增长等。

二、农业

全市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8.13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种植业产值为17.76亿元,同比增长3%,畜牧业产值达到8.2亿元,同比增长24.1%。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3.53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53万亩,总产量达到11.56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0.6%和0.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8万亩,比去年增长6%;其他作物播种面44.2万亩,比去年增长6.3%,其中蔬菜播种面积32.2万亩,比去年增长6.9%,产量达到46.3万吨,比去年增长11.5%。

畜牧水产向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4.17万吨,比上年增长17.7%;水产品产量6386吨,比上年增长3.84%。主要畜牧水产品产量如下: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3.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7%;农村用电量373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8%;化肥施用量(折纯)33746吨,比上年增长4.3%;农用有效灌溉面积196796亩,比去年增长8.7%。

三、工业和建筑业

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7.00亿元,增长53.9%(现价),实现增加值43.23亿元,同比增长33.9%,在规模以上工业的带动下,全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41.49亿元,同比增长48.3%(现价)。

其中“三资”企业成为支撑工业的主动力,全年实现增加值39.59亿元,同比增长33.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91.6%,主导了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0.98亿元,同比增长30.3%,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0.05亿元,同比下降27.7%,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同比增长46.6%。全市轻工业实现增加值0.71亿元,同比增长33.8%,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2.52亿元,同比增长33.9%。

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较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113.80亿元,增长56.4%(现价)。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铜材增长39.0%,锌选矿产品下降28.9%,发电量增长1.9%。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创新高,但是盈利相关指标有所下降。2010年1-11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409.14%,同比增加71.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6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48亿元,应交增值税1.84亿元。总资产贡献率11.12%,同比减少3.7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68.97%,同比增加93.9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9.41%,同比减少8.8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3.68次/年,同比增加0.76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3.97%,同比减少4.25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476526.29元/人,同比增加117099.15元/人。

2010年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家,总产值3.53亿元,同比增长119.43%,上缴工程税金2142万元,同比增长44.85%,实现利润总额1718万元,同比增长19.6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达49.78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城镇投资26.10亿元,同比增长19.5%;农村投资23.69亿元,同比增长21.2%;房地产开发业投资额达到2.80亿元,同比增长21.2%。从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额16.83亿元,同比下降16.6%;集体经济投资额0.13亿元,同比下降36.1%;民营经济投资额26.24亿元,同比增长53.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额5.73亿元,同比增长83.8%。

从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69亿元,同比增长61.0%;第二产业投资21.99亿元,同比增长26.0%,其中制造业投资13.62亿元,同比增长49.0%,电力和水生产供应业投资5.39亿元,同比下降15.1%;第三产业投资23.11亿元,同比增长10.0%。

今年全市房地产竣工面积54263平方米,同比下降59.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4263平方米,同比下降55.9%。房屋累计销售面积达到156688平方米,同比增长53.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52339平方米,同比增长50.1%;商品房销售额达到39197万元,同比增长87.5%,其中住宅销售36295万元,同比增长75.0%。

五、交通邮电

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93.95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387.75公里;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7500辆,其中个人汽车5250辆。全市完成货物周转量27760万吨公里,其中水运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07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2468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7%;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4098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6%。

邮电通讯保持较快发展。全年邮电完成业务收入8912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182万元,比上年增长16.3%。移动电话、数据通讯等业务继续快速发展,本地电话用户51789户,比上年增长4.6%,住宅电话年末用户46310户,其中城市24742户,农村21568户;移动电话用户21.01万户,比上年增长26.3%。全市电话(含固定和移动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38部。国际互联网用户数19775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10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5亿元,同比增长22.09%。其中城镇增长20.79%,农村增长25.07%;而批零业和餐饮业分别增长22.71%和18.28%。

1-12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7%,其中食品类指数涨幅较大,食品价格指数为110.9%。在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我市消费品零售市场再次出现新一轮价格普涨,通胀形势严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8.2%。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进出口业务同比有大幅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3553.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9%;其中进口总额15026.5万美元,同比增长30.8%,出口总额18526.7万美元,同比增长77.3%。全年利用外资新签合同达到3宗,合同利用外资175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08.0万美元。

随着清连高速的开通,我市成为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短线游的热门路线,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旅游景点知名度的提高,旅游业呈现出逐步走旺的局面。年末全市共有5间星级酒店,星级酒店客房床位总数达到1141张,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3%,旅游部门营业收入10.9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13.5140亿元,同比增长25.0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317亿元,同比增长38.30%,其中税收收入2.9825亿元,增长25.43%。我市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12.0694亿元,同比增长28.62%。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继续保持稳定向上的发展态势,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50亿元,比年初增加14.8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8.69亿元,比年初增加7.9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42亿元,比年初增7.91亿元。

各项保险业务基本稳定,社会效益较为显着。全年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022万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2464万元,增长8.4%;人寿保险费收入5558万元,增长2.0%。各类保险赔款额4419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财产险赔款额2672

万元,增长15.7%,人寿险给付金额1747万元,增长4.7%。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队伍保持稳定,科技成果不断出现。全市共有在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0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140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57人。全市全年专利申请数为32件。

市财政用于教育支出2.20亿元,增加0.23亿元,增长11.46%,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8.2%。教育资源整合取得明显成效,高中教育快速发展,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英语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有了重大提高,学校的安全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全市中等教育学校2间,专任教师127人,在校学生10205人;普通中学24间,专任教师1993人,在校学生23926人,初中生入学率达到100.0%;小学92间,专任教师1991人,在校学生23679人,小学入学率99.98%,初中升学率99.1%,高中升学率83.0%;成人教育取得一定成绩。全市成人高等在校学生1175人。

全市共有文化站12个,文化馆1个,体育场馆数2个,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15千册,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差转台和广播调频台各1座,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150座,广播电视覆盖率98.5%;电影放映单位1个。

全市财政用于医疗卫生事业支出1.10亿元,同比增长44.38%。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巩固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水平不断不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和社区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00个,其中:医院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院22个,门诊部39个。医疗机构共有病床位126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48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458人。全年无偿献血3316人次,献血量663200毫升(无偿献血数据包括连南、连山)。

十、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

全市共划定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43096.6公顷。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5个,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总额3525万元,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为2.68%;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55.36吨,排放达标率为100%;工业废水排放量为89.74吨,排放达标率77.36%,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43.01%,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91.6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为95.2%。全市市区环境噪音达标率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建有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处理站1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3.28%。

全市全年用电量为77061.107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55875.105万千瓦时,农业用电量825.4237万千瓦时。全市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9%。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2.71万人,比上年增加0.17万人,增长3.2‰,其中男性人口26.81万人,女性人口25.90万人。年出生人口0.6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38‰,比上年上升0.0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0.31万人,死亡率为5.95‰,比上年上升0.5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5.42‰,比上年下降0.5个千分点。

居民收入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4元,同比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6093元,增长11.7%(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城镇恩格尔系数为45.9%,农村恩格尔系数为52.44%,人民生活质量在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今年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到32670.70元,同比增长9.4%。

总体劳动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数224291人,劳动服务中心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为16751人。年末全市私营和个体企业从业人员5470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693人,年末已登记失业率为3.11%。职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日益扩大,年末全市39180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31226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1504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17803名职工参加工伤保险,11606名职工参加生育保险,9243名离退休人员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全市有敬老院12间,收养人数24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16844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866人,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为1132人。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年快报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时光轴

RAG11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我市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为依托,立足本地实际,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加紧推进“生猪调出大县”申报准备工作,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以重点工业企业为龙头,带动全市工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通过稳定物价,进一步提升社会消费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巩固和增强我市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全面完成年初既定经济发展目标。一、综合我市经济整体呈现稳定、较快的发展态势。据初步测算,全市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07.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1%。总量上也完成了我市“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在2010年底实现GDP总量超百亿”的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8.08亿元,同比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2.72亿元,同比增长30.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6.22亿元,同比增长11.4%。三次产业的结构为16.9:49.3:33.8。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邮政及仓储业增长18.4%,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7%,金融业增长17.8%,房地产业增长7.7%,营利性服务业增长66.1%,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8430元,增长24.9%。RAG-ES2024-09-11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固定资产投资缺乏大项目投入,镇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体制机制不完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少数行业和少数重点企业的拉动等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不利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就业形势严峻,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及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增长等。二、农业全市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8.13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种植业产值为17.76亿元,同比增长3%,畜牧业产值达到8.2亿元,同比增长24.1%。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3.53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53万亩,总产量达到11.56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0.6%和0.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8万亩,比去年增长6%;其他作物播种面44.2万亩,比去年增长6.3%,其中蔬菜播种面积32.2万亩,比去年增长6.9%,产量达到46.3万吨,比去年增长11.5%。RAG-ES2024-09-11
畜牧水产向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4.17万吨,比上年增长17.7%;水产品产量6386吨,比上年增长3.84%。主要畜牧水产品产量如下: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3.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7%;农村用电量373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8%;化肥施用量(折纯)33746吨,比上年增长4.3%;农用有效灌溉面积196796亩,比去年增长8.7%。三、工业和建筑业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7.00亿元,增长53.9%(现价),实现增加值43.23亿元,同比增长33.9%,在规模以上工业的带动下,全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41.49亿元,同比增长48.3%(现价)。其中“三资”企业成为支撑工业的主动力,全年实现增加值39.59亿元,同比增长33.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91.6%,主导了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0.98亿元,同比增长30.3%,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0.05亿元,同比下降27.7%,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同比增长46.6%。全市轻工业实现增加值0.71亿元,同比增长33.8%,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2.52亿元,同比增长33.9%。RAG-ES2024-09-11
浏览 7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