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操作快速学习

共 10606字,需浏览 22分钟

 ·

2021-08-07 02:22


MySQL基础

一、DDL 操作

1.操作数据库

1.创建数据库

-- 创建数据库 --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character set utf8;


2.查看所有数据库

-- 查看所有数据库 --
show databases
;


3.查看数据库结构

-- 查看数据库结构 --
show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4.删除数据库

-- 删除数据库 --
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


5.修改数据库字符集

-- 修改数据库字符集 --
alter database 数据库名 character set 字符集;


6.使用数据库

-- 使用数据库 --
use 数据库名;


7.查询当前使用到数据库

-- 查询当前使用的数据库 --
select database();



2.操作表

1.常用的表数据类型

分类
数据类型
说明
数值类型

int            整型

bigint      大数据整型

float(M,D)        单精度浮点

double (M,D)   双精度浮点

2的32次方

2的64次方

M指定长度,D指定小数位数

M指定长度,D指定小数位数

时间日期

date 日期类型

datetime 日期时间

timestamp 时间戳

日期类型(YYYY-MM-DD

(YYYY-MM-DD HH:MM:SS)

时间戳

文本二

char(size)        固定字符文本

varchar(size)   可变字符文本

text  大文本类型

固定长度字符串

可变长度字符串

大文本

关于大文件:

一般数据库很少寸文件的内容,一般存储文件的路径。


2.约束

作用:保证用户从插入的数据是符合规范的。

约束
关键字
主键
primary key
唯一
unique
非空not null
  • 唯一:唯一约束,字段不能出现重复的数据。

  • 非空:字段数据不能为空,必须要有数据。

  • 主键:主键约束(非空+唯一),一般用于字段id。

主键可以增加自动增长 auto_increment ,主键自增。



3.查看所有表

-- 查看表 --
show tables;

4.查看表定义结构

-- 查看表结构 --
desc 表名;


5.查看表创建结构

-- 查看表结构 --
show create table 表名;


6.修改表

-- 增加一列:add --
alter table 表名 add 字段 类型 约束;
-- 修改列的名称:change --
alter table 表名 change 旧列名 新列名 类型 约束;
-- 修改列的类型约束:modify --
alter table 表名 modify 字段 类型 约束;
-- 删除一列:drop --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列名;
-- 修改表名 --
rename table 旧表名 to 新表名;


7.删除表

drop table 表名;


二、DML操作表记录

1. 插入数据

方式一:插入指定的列

insert into 表(列,列...) values(值,值...);

如果没有把列写出来,则自动赋值null


方式二:插入所有列

insert into 表 values(值,值...);

主键自增的话可以赋值为null,其他所有字段必须赋值。


2. 更新记录

 update 表名 set 字段=值... where 条件;


3. 删除记录

 可以使用2种方式删除

  • 使用 delete

  • 使用 truncate 


delete 和 truncate的区别:

delete:删除表中的数据,表结构还在,记录可以找回。

truncate:直接把表drop掉,再创建一个同样的新表。

-- 删除表数据 --
delete table 表名 where 条件;;
-- 删除整张表再重新创建表 --
truncate table 表名;  

在工作中的删除:

  • 物理删除:真正删除,数据不在。

  • 逻辑删除:假删除,数据还在,做个标记,1启用,0禁用。


三、 DQL查询表记录

1. 单表查询

1.1 简单查询

-- 条件查询 --
select *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 查询某张表特定列 --
select 字段,字段...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 去重查询(如果有重复的数据只留1个) --
select distinct 字段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 别名查询 (as可省略)--
select 字段 as 别名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 运算查询(+,-,*,/等列运算) --
select 字段 = 字段-2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注意:去重查询distinct前面不可有字段,否则会报错。

如果要查询多个字段的去重查询,则:

-- 多个字段去重查询(如果有重复的数据只留1个) --
select distinct 字段,字段...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1.2 条件查询


2.排序查询

使用 order by 排序子句

排序语法:

  • asc 升序

  • desc 降序 (默认)


2.1 单列排序

语法:只按照某个字段进行排序。

如果有条件,要写在排序前面。

-- 单列排序 --
select * from 表名 order by 字段 desc


2.2 组合排序

同时对多个字段进行排序,如果第1个的字段值相等,则按照第2个字段排序。

-- 组合排序 --
select * from 表名 order by 字段1 desc,字段2 asc;




3. 聚合函数

常用聚合函数:

聚合函数
作用
max(字段)
求这列的最大值
min(字段)
求这列的最小值
avg(字段)

求这列的平均值

count(字段)
统计这一列有多少条记录
sum(字段)
求这列总和

    

语法:

聚合函数是纵向查询,它是对一列的值进行计算,返回一个结果值聚合函数会忽略空值null

-- 聚合函数语法 --
select 聚合函数(字段)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注意:

聚合函数会忽略null值,如果如果在统计个数的时候计算其他数值,则要把null的也加进去,需要使用 ifnull(字段,默认值) 函数,如果值不为null,则取原来的数,如果为null,则取默认值。

-- 有null值的函数 --
select 聚合函数(ifnull(字段,默认值))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4. 分组查询

是指使用 group by 语句对查询信息进行分组。

如何分组的?

将分组字段中相同内容作为一组,并返回每组的第一条数据,比如将性别分两组。


目的:

分组就是为了统计,不然没啥意义,一般要和聚合函数一起使用。


语法:

-- 分组查询 --
select 字段1,字段2...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group by 字段 [having 条件];

注意:

having是对分组之后的结果进行筛选,要写在后面。


wherehaving的区别?【面试】

where:对查询结果进行分组前将不符合的行去掉,即先过滤再分组

having:作用是筛选满足条件的组,即在分组后进行数据过滤,先分组再过滤


前者where后面不可使用聚合函数,

后者后面可以使用聚合函数。


5.分页查询

limit 是限制的意思,作用是限制查询记录的条数,作为分页查询。


语法:

-- 分页查询 --
select * from 表名 limit 起始行数,查询条数;


规律:

-- 规律 --
select * from 表名 limit (页码-1)*每页显示的总条数,每页显示的总条数;






MySQL进阶


1.外键约束

外键约束作用:维护多表之间的关系。

外键:一张从表中的某个字段引用主表的主键。

主表:约束别人。

从表:使用别人的数据被别人约束。


外键的语法

添加外键

1.创建表的时候添加外键约束

-- 添加外键 --
create table 表名(
...
...
constraint 外键名 foreign key(外键字段名) references 主表名(主键)
)


2.给已有表添加外键

-- 添加外键 --
alter table 表名 add constraint 外键名 foreign key(外键字段名) references 主表名(主键);

注意:为已有的表设置外键约束,那么外 键字段中的值一定要合法,不能是非法数据,否则添加外键约束失败。(也就是说,外键的值是主键的值才可以成功设置外键)


删除外键

-- 删除外键 --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foreign key 外键约束名;

注意:外键约束名是创建外键时的约束名而不是外键字段。



外键级联

什么是级联操作?

在修改和删除主表的主键时,同时更新或删除副表的外键值。

(主键修改,外键也会跟着修改)

  • on update cascade 级联更新,主键发生更新时,外键也会更新

  • on delete cascade 级联删除,主键发生删除时,外键也会删除

在外键约束后添加即可:

-- 设置外键约束,并同时设置外键级联操作 --
alter table 表名 add constraint 外键名 foreign key(外键字段名) references 主表名(主键) on update cascade on delete cascade;

也就是说,主表在进行更新或者删除记录时,从表外键的记也会自动更新或删除。



2. 多表间关系

分析:下订单(t_order)-->谁下(t_user)-->买了啥(t_product)

老师和学生,部门和员工等。

设计表有三种关系:

  • 一对多

  • 多对多

  • 一对一


一对多(1:n):

例如:班级和学生,部门和员工,客户和订单。

一的一方:班级、部门、客户

多的一方:学生、员工、订单

一对多建表原则

在从表(多的一方)创建一个字段,字段作为外键指向主表(一方)的主键。


多对多(m:n):

例如:老师和学生、学生和课程、用户和角色

一个老师可以有多个学生,一个学生有多个老师

一个学生可以选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学生选择

一个用户可以有多个角色,一个角色也可以有多个用户


多对多关系建表原则:

需要创建第三张表,中间表至少有2个字段,这2个字段分别作为外键指向各自一方的主键。


一对一(1:1):

这个没啥好说的。

两种建表原则:

  • 外键唯一:主表的主键和从表的外键,形成主外键关系,外键unique

  • 外键是主键:主表的主键和从表的主键,形成主外键关系

一般在开发中创建一张表即可。



3.多表查询【重点】

1. 交叉查询(连接查询)

交叉查询把若干张表没有条件的连接在一起

-- 连接查询 --
select .... from 表1,表2;
//或者选择性的选择要显示的字段
select 表1.*,表2.某个字段 from 表1,表2;

左表的每条数据和右表的每条数据组合,效果称为笛卡尔积。

注意:

交叉查询其实是一种错误,大部分数据是无用数据,叫笛卡尔积,所以交叉查询不是重点。


2. 内连接查询【重点】

交叉查询的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去除不想要的记录,是通过条件过滤。

通常要查询的多个表之间都存在关联关系,那么就通过关联关系(主外键关系)   去除笛卡尔积。


内连接查询出来的数据一定是有关联的,查询出的数据是公共部分,满足连接条件(主外键关系)的部分,没有关联的数据是查不出的。


隐式内连接查询

-- 隐式内连接查询(一般外键字段=主键的值) --
select .... from 表1,表2 where 条件

显式内连接查询

-- 显式内连接查询 ,如果有其他条件,后面可加 where --
select .... from 表1 inner join 表2 on 条件;

提示:inner可以省略不写,只写join也可。


注意:条件为  

 表1.主键 = 表2.外键 ;


小结:

使用内连接的关键点:

  • 使用主外键关系作为条件去除无用信息,得到想要的数据。

  • 显式内连接里面,on只能用主外键作为条件,如果有其他条件后面加where。


3. 外连接查询【重点】

左连接查询: 

在内连接的基础上保证左边表的数据全部显示

-- 左连接 --
select .... from 左表 left join 右表 on 关联条件;


右连接查询

在内连接的基础上保证右边表的数据全部显示

-- 右连接 --
select .... from 左表 right join 右表 on 关联条件;



连接查询是以内连接为基础上的拓展。




小结:

  • 内连接:查询公共部分,满足连接条件的部分

  • 左外连接:以左表为主表,查询出左表的所有数据,再通过连条件匹配出右边表的数据,如果满足连接条件,展示右边的数据,如果不满足,右边的数据通过 null 代替。

  • 右外连接:以右表为主表,查询出右表的所有数据,再通过连接条件匹配出左边表的数据,如果满足连接条件则展示左表的数据,如果不满足,左边的数据通过 null 代替。


4. 子查询【重点】

什么是子查询?

一个查询语句里至少包含2个select。

  • 个查询语句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查询语句的条件

  • 查询语句的嵌套,内部查询成为子查询

  • 子查询要使用括号


子查询结果有三种情况:

  1. 子查询的结果是一个值

  2. 子查询的结果是单列多行

  3. 子查询的结果是多行多列


子查询结果是一个值的时候

子查询结果作为父查询的查询条件

-- 结果为一个值的子查询 --
select .... from 表 where 条件字段[= > < <>] (子查询);


子查询结果是单列多行的时候

结果集类似一个数组,父查询使用 in 运算符

-- 结果为单列多行的子查询 --
select .... from 表 where 条件字段 in (子查询);

也就是说条件字段是否在子查询结果集中作为父查询条件。


子查询结果是多行多列的时候

 结果集是多行多列,肯定在 from 后面作为表

子查询作为表需要取别名,否则无法访问表中字段。

-- 结果为多行多列的子查询 --
select .... from (子查询) as 表别名 where 条件;
-- 如果有多个表作为子查询 --
select a.*.b.* from (子查询1) a,(子查询2) b where a.id=b.id;


子查询小结:

子查询我们要考虑的是子查询的结果是一个值还是多个值,然后根据值来选择作为什么条件。

  • 单值,作为 where 后的条件

  • 单列多行,作为 where 后条件,用 in

  • 多行多列,放在 from 后作为虚拟表,取别名



5.事务

5.1 什么是事务?

事务是指逻辑上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5.2 事务的作用?

保证一组操作全部成功或者失败。


5.3 MySQL进行事务管理

  • 自动事务管理(MySQL默认)

  • 手动事务管理


自动事务管理

一条sql语句就是一个事务(自动开启事务,自动提交事务)。


手动事务管理

  • start transaction ; 开启事务

  • commit ; 提交事务

  • rollback ; 回滚事务 

假设抛出异常就回滚事务即可。


一句话:没问题就提交,有问题就回滚。



查询事务「了解

-- 查询事务是否开启 --
show variables like '%commit%';
-- 设置自动事务开关  0:off 1:on --
set autocommit = 0;



5.4 回滚点「了解」

什么是回滚点?

在某些成功的操作之后,后续的操作可能成功可能失败,但是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前面的操作都已经成功,可以在当前的成功位置设置一个回滚点。可供后续失败操作返回到该位置,而不是返回所有操作。


回滚点的操作:

-- 设置回滚点 --
savepoint 名字;
-- 回到回滚点 --
rollback to 名字;


回滚点小例子:

-- 开启事务 --
start transaction ;

-- sql语句操作 --
update....

-- 设置回滚点 --
savepoint 名字;

-- sql语句操作(假设这里sql有问题异常) --
update....

-- 回到回滚点 --
rollback to 名字;

-- 提交事务 --
commit ;


注意:

  • 建议手动开启事务,用一次就开启一次

  • 开启事务后,要么commit,要么rollback

  • 一旦事务提交或者回滚,当前事务就结束了

  • 回滚到指定回滚点,这时候的事务是没有结束的


总结:

设置回滚点可以让我们在失败的时候回到回滚点,而不是回到事务开启的时候。



5.5 事务特性和隔离级别

事务特性【面试题】

  • 原子性(Atomicity)

  • 一致性(Consistency)

  • 持久性(Durability)

  • 隔离性(IsoIation)


原子性:是指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单位,事务中的操作要么全成功,要么全失败。

一致性事务前后数据的完整性必须保持一致。

持久性:是指一个事务一旦被提交,它对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永久性的。

隔离性:是指多个用户并发操作数据库时,一个用户的事务不能被其他用户的事务所干扰,多个并发事务直接数据要相互隔离,事务直接互不干扰。


事务的隔离级别

可以设置事务的隔离级别解决的问题。


不考虑隔离级别会引出一些问题:

  • 脏读

  • 不可重复读

  • 幻读


事务在操作时的理想状态:所有事物之间保持隔离,互不影响。因为并发操作,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同一个数据,可能引发并发访问问题

并发访问问题含义
脏读
一个事务读取到了另一个事务尚未提交的数据
不可重复读
一个事务中2次读取的数据内容不一致,要求的是一个事务中多次读物的数据是一致的,这是事务update时引发的问题
幻读一个事务中2次读物的数据的数量不一致,要求在一个事务中多次读取的数据的数量是一致的,这是insertdelete时引发的问题。

以上的问题可以用隔离级别解决。


事务的四个隔离级别

级别
名字
隔离级别
脏读
不可重复读
幻读
1
读未提交
read uncommitted


2
读已提交
read committed


3可重复读
repeatable read


4串行化
serializable


MySQL默认隔离级别是可重复读

隔离界别越高,安全性越高,性能越差。


设置隔离级别

-- 设置隔离级别 --
set session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隔离级别 ;

查询当前事务的隔离级别 

-- 查询当前事务隔离级别 --
select @@tx_isolation;



演示数据库安全性问题的发生

解决子脏读问题:

设置隔离级别为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

-- 解决【脏读】的隔离级别 --
set session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ad committed ;

解决不可重复读

-- 解决【不可重复读】的隔离级别 --
set session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peatable read ;

串行化隔离级别

-- 【串行化】的隔离级别 --
set session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Serializable;

也就是数据的读,如果B事务正在操作未提交,要等B事务提交事务后,A事务才可进行查询到数据,也就是串行化隔离级别。


一般使用MySQL默认的第3级可重复度的级别就行。



6.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

命令行方式

备份

-- 备份 --
mysqldump -u用户名 -p密码 数据库 > 文件路径/数据库名.sql;

还原 (要先创建数据库)

-- 还原导入 --
source 文件路径;

Navicat方式

这个方式就不说了嗷。


7. 数据库三大范式

建立科学的、规范的数据库需要满足一些规则来优化数据的设计和存储,成为范式。


第一范式:

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不能集合、数组等非原子数据项。简而言之,每一列不可再拆分,成为原子性

遵循第一范式,需要什么字段的数据就查询什么数据(方便查询)。


第二范式:

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前提下,表中的每一个字段都完全依赖于主键

简而言之:

  • 一张表只描述一件事情

  • 表中的每一个字段都依赖主键


第三范式:

在满足第二范式的前提下,表中每一字段都直依赖于主键,而不是通过其他的列来间接依赖主键。

这个意思:(方便修改数据)



完结。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