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墓及故居
共 2649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5-24 10:24
历史沿革
顾炎武墓为清康熙年间初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新阳县知县万立钧重修坟墓。
民国三年(1914年),广东学者孔教会主持人梁鼎芳专程来千灯瞻仰亭林墓及其遗履遗像,并出资委托十二世孙顾子王等建亭林祠,由朱家角营造厂名匠王世昌设计建造。
1956年,江苏省政府修理顾炎武墓及故居。
1963年,为纪念亭林先生逝世280周年,江苏省文物管理处重修一次顾炎武墓及故居并补种了四棵柿子树。
“文化大节命”期间,顾炎武墓被毁。
1984年,江苏省文化厅拨款进行修复顾炎武墓及故居。
建筑格局
顾炎武墓及故居平面图
顾炎武墓及故居建筑面积约5450平方米,由故居、顾园及亭林墓祠三部分组成。
主要建筑
顾炎武故居
亭林祠和亭林墓
祠堂
亭林祠和亭林墓落北朝南,东侧有门与顾炎武故居相通,西侧墙外为顾园。亭林祠以三间相通的屋子作一大祭堂,两边墙上及外面走廊墙中嵌有砖石刻碑12块,记述亭林先生的事迹。其中一块刻有亭林先生所著《日知录》中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亭林墓露台均用花岗石砌造,石阶七级,围以石栏杆。
顾园
文物遗存
匾额
“道崇礼范”匾额
顾炎武故居厅堂中正高悬“道崇礼范”匾额,为顾炎武的外甥徐乾学题写。顾炎武故居正厅名“贻安堂”,是清道光年间昆山新阳县令廖纶所书。
对联
顾炎武故居存有林则徐的“礼为德基义垂政矩,道崇家范才蔚国华”;梁启超的“清诗不敢私囊,明月倘肯留庭隅”。
楹联
顾炎武故居抱柱对联“宜尔子孙位业木公金母,于兄弟才华季虎头龙”,是清代诗人、词人朱彝尊所题。上联意为先生的伟大思想著作、爱国主义行为,对后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下联意为先生才俊超群,不是凡人可比的,表达对先生的高度评价;前庭柱上有清代状元石羯玉写的一副楹联“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名人手迹
顾炎武故居两壁墙上挂着石掘玉、林则徐、何绍基、吴大徽、梁启超等名人手迹。
书画
顾炎武故居留存顾炎武的好友傅山、朱彝尊、龚贤和归昌世等人的书画作品。
浮雕
顾炎武故居“芝兰玉树”后墙门,上刻“双凤穿云”、“鲤鱼跳龙门”等精美浮雕,是清代早期难得的精品。
历史文化
顾炎武
顾炎武画像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南直隶昆山(今昆山千灯)人。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王夫之、黄宗羲、唐甄并称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金石文字记》《亭林诗集》等。他提出“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提倡“经世致用”之实学,开创清代朴学风气。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
主要展览
贵廉苑
2008年以来,千灯古镇在顾炎武故居、亭林墓等文物进行修缮和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外,以顾炎武生平事迹为主线,按照溯廉、育廉、贵廉、共廉的思想脉络,建设了“贵廉苑”,苑内设置勤廉雕塑、廉政长廊、廉政电子屏等勤廉景观,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多种展示形式,把顾炎武“贵廉”“有耻”、责任担当等有关勤廉思想的经典名言、品行和典故等有机融入到故居的景点、陈列和摆设之中。
文物价值
顾炎武墓及故居,为研究顾炎武的生平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故居明清建筑、书画、名人手迹等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顾炎武墓及故居已经成为全国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顾炎武墓及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所获荣誉
2005年,顾炎武墓及故居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3年,顾炎武墓,故居获评江苏省廉政教育基地,是昆山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昆山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
2020年,顾炎武墓及故居获评苏州市未成年人优秀体验站。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顾炎武墓及故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千灯古镇景区南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