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

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

共 1323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风格及内像主铭文中的“像”字,与济南市千佛山隋代开皇年间一题记相同,推测大佛应雕凿于隋至初唐。壁上的小型壁龛造像凿刻于盛唐,个别壁龛造像凿刻粗糙,为后人补刻,时代不详。
据窟前碑记,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及清光绪年间,曾修拱门,后圮。
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
1989年,新增建石券门加以保护。

文物特点

综述
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
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锦绣乡老庄村北的青铜山南麓近山顶的断崖处,原有大佛寺,早圮。在距山下约250米的断崖处凿有一石窟,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平顶,宽5.4米,深5.1米,高9.25米。
主佛
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
主佛形体大高,高9.05米,占据窟中主要位置。头挽高髻,面轮方长,面颊丰满,弯眉细眼,眉间饰白毫,鼻宽,唇薄,颐方,颈较长。结踟趺坐,手施禅定印相。内穿僧祗支,胸前束带,外穿“U”字形领通肩袈装,领下亦作“U”字形重褶,右臂阴刻直线衣纹,左臂刻弧形线纹,膝下悬裳及地。佛座高1.05米,宽1.90米。
窟壁造像
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
主佛四周窟壁上刻有9尊造像。东有弟子、菩萨各一。弟子高1.8米,身穿便领内衣,外穿双领下垂袈裟,面向大佛,拱手而立。弟子右侧立一善萨,高2.2米,头梳“Y”型髻,髻上坐化佛,宝缯垂至胸部两侧。面容丰满,微微含笑。内穿僧抵支,胸前佩项饰、瑛珞,腰间束宽带,宽带下有裙带下垂,上作花结。左手屈肘上举,右臂自然下垂,左手提净瓶,右手持枝条。宛如唐代妇女画像。
壁龛
主佛右肩西侧窟壁上,刻5个壁龛。最大一龛,高约1米,宽1.2米~1.5米,立面呈扁圆拱形,内刻双佛,皆结跏趺坐,施禅定印状。二者服饰不同,东者内穿借抵支,胸前系带,有结,外穿双领下垂袈装;西者内穿僧抵支,外穿通肩袈裟,衣褶作“U”字形垂褶。在两佛之间窟壁上题记一则:“天宝七载(748年)九月廿/七日上座僧元志敬/造石像二躯一降魔/一弥陀上为国王帝/主下及师僧父母法界/苍生咸同斯福。”在此龛的两侧下角处各凿刻一小龛,均为圆拱形,东侧刻双佛,西侧刻一佛。在西侧小龛的左上侧又刻一龛,在大龛下约0.60米~0.70米处刻一龛。这二龛为圆拱形,内刻一佛。四个小龛内的造像皆结跏趺坐,作禅定印状,服饰与大龛东侧造像相同。
像主题铭
窟内有像主题铭一则:“像主从景晖/像主徐晃母王/像主高秋王/像主罗胜男/王惠口”。

文物遗存

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石窟内共有历代造像11尊。窟内有题记二则。

文物价值

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为山东省最大的石刻造像,为研究山东隋唐时期的佛教文化和石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遗址碑
2019年10月7日,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并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老庄村北青铜山南麓悬崖上。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路程约32.1千米,用时约37分钟。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