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05-01-01 00:00

2005年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市上下,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和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

一、综    合

经济发展加速提质。初步测算,全市GDP总量590.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提高0.7个百分点,为近9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49.71亿元,增长5.9%;二产业增加值227.35亿元,增长16.9%;三产业增加值213.08亿元,增长9.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8888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5.4:38.5:36.1。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的质量明显提高,在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情况下,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1.64亿元,比上年净增5.66亿元,增长21.77%,创历史新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5.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三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部工业增加值 199.9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3.9%,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129.46元,增长25.3%。工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3%。随着新五丰集团、唐人神集团、巨东勤业集团等入驻衡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目前现有国、省、市级龙头企业52家,初步形成粮食、家禽、黄花菜、油类、席草五大产业链,带动基地150万亩,带动农户45万户。全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34万人,劳务总收入83.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7%和12.3%。全市城镇化率为33.8%,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年县域GDP4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占全市GDP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21.1亿元,比上年增长22.75%,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民营经济的迅速成长,全市实施以项目带动招商引资,以招商引资带动民营经济,以民营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和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用地、能源、融资等突出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和企业素质,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实现GDP32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全市GDP的54.3%。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增长,全年完成城镇以上投资65.28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比全市高15.8个百分点。

八件实事全面完成。经省政府组织的考核验收,全市为民办八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在省下达的23项考核指标的基础上,结合衡阳具体情况,增加了改造52条背街小巷、完成城西污水处理厂50%的工程量,建设300栋爱民房3项工作任务,共26项指标任务全面圆满完成。其中完成通乡公路路面工程202公里;通村公路396公里,分别为目标任务的184%和151%,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8.5万平方米,为年度任务的170%,改扩建敬老院30所,兴建300栋爱民房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200人已按期入住,52条背街小巷全部改造完工,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成投资7987万元,占全部计划投资的50.2%。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得到巩固和加强。年末全市就业劳动力396万人,增加8.8万人,其中年内城镇新增就业5.11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7%。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8,与上年基本持平,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1.9,其中食品类指数104,比上年涨幅回落4.8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5.9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7.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8.3。

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全市通过创建“平安衡阳”活动,加强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规范各级行政行为,维护了社会稳定。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村税费改革和惠农政策的实施成效显著,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据抽样调查,2005年全市农民比上年减负达1.25亿元,人均22元;全年由财政拨付种粮补贴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9%,各种减负、补贴及免交农业税,使农民人均增收达60元,其中税费减免受益45元。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衡阳作为老工业基地,门类比较齐全,但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改组织改制难度较大,创新能力不强,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作为农业大市中,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资金、能源等瓶颈制约因素比较突出。

   二、农    业

农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150.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种植业78.49亿元,增长4.4%;林业6.25亿元,增长10.8%;牧业51.66亿元,增长6.0%;渔业12.21亿元,增长14.8%;农林牧渔服务业1.88亿元,增长1.9%。农林牧渔增加值的比例为52.2:4.2:34.3:8.1,虽然总体结构与上年基本相同,但内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3.93万公顷,增长1.96%,其中优质稻面积22.7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0.76%,优质稻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重提高了3.3个百分点。优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其中油料作物面积增长5.61%,烤烟面积增长35.9%。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全市粮食总产量335.78万吨,比上年增长5.2万吨,增长1.57%;油料、水果、蔬菜等大宗农产品稳定增产,特种产品烤烟、药材等保持较快增长。

    畜牧水产稳定增长,特色产业向做大、做优、做专发展。全年出栏肉猪874.48万头,增长4.0%;出栏牛11.79万头,增长15.7%;出栏羊52.82万头;出笼家禽8265.4万羽,禽蛋产品18.19万吨,分别增长5.3%和11.7%;水产产量23.07万吨,增长5.0%。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73.09万吨,增长3.7%。

    养殖业是衡阳的支柱产业。2005年,全市安排扶持资金1300万元,重点扶持了18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和8个生猪产业化建设项目。全年共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协会684个,成员户达4.96万户,带动农户18.64万户,占全市农户数的12%。养殖业逐步向专业乡、村集中,成片发展,目前规模养殖户发展到34.28万户,形成生猪养殖小区38个。

农村的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共安排财政支农支出2.93亿元,比上年增长7.24%;金融加大了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全市新增农业贷款5.28亿元,比年初增长14.91%;加强了对农村道路、水利设施、农村饮用水、农村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了部分农民生产、生活在中的具体困难。

三、工 业 和 建 筑 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64亿元,增长25.3%。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4.8%,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2.2%,拉动GDP增长4.85个百分点。在规上工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输变电设备制造、非金属矿采选、食品加工等支柱工业增幅在28%以上。

    主要轻工业、装备制造业、电力原材料工业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52.28亿元,增长39.65%;实现利润总额10.65亿元,增长43.71%,其中国有及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62亿元,增长60.18%;实现利税22.54亿元,增长26.38%。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3.41%,比上年提高29.5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输变电设备制造、汽车配件、盐化工原料五大重点支柱产业实现利润5.2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的48.9%。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在初步形成八大关联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区域特色比较鲜明。2005年全市重点产业中产值过30亿、20亿、10亿的企业各1家,产值过5亿元的有3家,产值在1亿元至4亿元的有16家。全市初步形成了市区以设备制造、原材料加工业为主;耒阳以能源、建材产业为主;衡东以钨冶炼为主;常宁、衡南以有色冶炼、化工为主;衡阳以电子、瓷泥、石材加工为主;衡山以造纸、席草加工为主的区域工业发展格局。
非公有制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 87.3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7.3%。非公有经济积极参与国企改制,有76家民营企业兼并收购了83家国有企业。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27.38亿元,增长13.9%。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亿元,增长7.53%。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96万方米,增长9.82%;竣工面积463.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35亿元,增长13.03%,其中城镇以上投资107.26亿元,增长14.5%。从投资主体来看,国有投资明显减少,非公有经济投资增加。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64.67亿元,下降5.12%;其中国有经济投资44.77亿元,下降14.43%;非国有经济投资89.68亿元,增长31.1%,其中股份制经济投资15.48亿元,增长80.0%,外商投资1.93亿元,增长37.9%。在城镇以上完成投资额中,重点在三、二产业,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53.21亿元,增长15.8%,占城镇以上投资的49.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50.89亿元,增长9.94%,占城镇以上完成投资的47.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43.41亿元,增长18.09%。从分行业投资情况来看,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房地产业、钢铁等出现回落和下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3.23亿元,增长6%,回落2.4个百分点,钢铁冶炼业投资下降58.49%。电力投资下降33.8%。用于公共设施、环保、教育方面的投资分别增长160.1%、43.8%和83.1%。城市商品房竣工面积81.17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25.47万平方米,现房销售面积55.22万平方米。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全年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46个,完成投资额23.5亿元,其中香港建滔投资2.3亿元的6万吨离子膜烧碱和8万吨双氧水项目正式投产;衡钢集团投资19.1亿元的二连轧和大管坯项目完工达产;水口山投资3.8亿元的铅锌冶炼二期工程技改项目投产,形成年产10万吨的铅冶炼能力;长丰六合投资4.1亿元的铝合金轮毂项目、耒阳广东韶能投资5亿元的装机容量12万千瓦的煤钎石火力发电项目进展顺利,即将投产。

五、国 内 贸 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城市112.73亿元,增长15.1%,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5.7%,县及县以下89.82亿元,增长11.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67.06亿元,增长12.9%;餐饮业34.37亿元,增长17.5%;其它行业1.12亿元,增长3.6%。

大型商店和商品交易市场在竞争中处于优势,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消费品零售额24.3亿元,增长21.8%,增幅比上年高7.8个百分点,比限额以下企业增幅高9.2个百分点。

餐饮市场增势强劲。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在外就餐作为时尚选择,餐饮消费市场持续红火,2005年,餐饮业零售额净增5.12亿元,拉动消费2.87个百分点。

多种业态竞相发展。衡阳作为湘南贸易中心,国际零售业巨头、国内知名零售商纷纷抢滩登陆衡阳,继晶珠广场、家润多、肯德基开业后又增加了步步高、国美电器等一批大型超市。2005年限额以上各大超市的零售额5.62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额16.8%,比上年增长18.6%。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新型零售经营方式的迅速发展,既促进了衡阳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又给老百姓带来了诸多实惠。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取得新的突破。全年进出口总额3.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2%,其中出口2.43亿美元,增长77.2%;进口1.01亿美元,下降5.2%。一般贸易出口2.39亿美元,增长79.88%。在出口商品中,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势好,钢管、银锭、铅锭出口额1.97亿美元,增长79.1%,占出口总值 的82.1%;机电产品出口499万美元,增长71.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4万美元,下降38%。从进口产品看,进口初级原材料产品价值3966万美元,增长3.4倍,占进口额39.3%,进口工业制成品6119万美元,占进口额的60.7%,下降37.1%,机械设备、汽车配件、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出口的地区看,美国、印度、欧盟成为衡阳三大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双边贸易总额达到8954万美元,增长3.3倍;印度5900万美元,增长9.1倍;欧盟4133万美元,增长46.8%。乌克兰、加拿大、意大利、南非等国家的贸易十分活路。

招商引资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利用外资签订合同100个,协议利用外资合同金额3.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1%,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73亿美元,增长12.91%。

旅游业稳中趋热。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3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0%,国内旅游收入25.38亿元,增长12.0%。接待境外游客26.9万人次,其中外国人3.1万人次,增加29.0%,创汇2668万美元,增长12.0%。

七、运 输 和 邮 电

公路运输平稳增长。全年公路货运量5429.25万吨,比上年增长8.6%,货运周转量33.58亿吨公里,增长9.1%;公路客运量7715.7万人,增长5.2%,客运周转量31.42亿人公里,增长5.8%。水上运输货运量224万吨,周转量5万吨公里,分别增长3.3%和2.5%。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47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电信业务量11.97亿元,邮政18.5亿元,分别增长43.3%、26.7%,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1.1万户,移动用户达86.84万户,分别增长3.1%和17.4%,电话普及率达到26.1%。

   八、金 融 和 保 险

金融机构存贷双增。2005年末,全市各金融机构(本币)存款余额560.5亿元,比上年末净增78.9亿元,增长16.4%,其中企业存款73.63亿元,增长6.2%,居民储蓄存款441.53亿元,净增64.88亿元,增长17.23%。各项贷款余额280.8亿元,比年初净增35.14亿元,增长14.3%。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12.74亿元,增长7.84%,其中新增农业短期贷款5.28亿元,增长14.91%。中长期贷款21.38亿元,比年初增长27.37%。

金融业务发展较快。全市金融机构签发银行承兑汇票33.6亿元,增长15.4%,贴现54.8亿元,增长59%。金融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银企关系进一步加强,信用度提高。全市有78家企业和银行签订了83个项目、120亿元的贷款意向合同,其中落实的项目有52个,资金到位率达到44%。

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增长。全年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对精细化工、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输变电成套设备、高压锅炉管材、汽车配件等支柱工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企业自主创新、做大做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市级保险公司13家,子公司36个,营业服务部156个,保险从业人员8000人。全年保费收入10.82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寿险收入7.06亿元,比上年减少5.6%,财产险收入2.59亿元,增长14.2%。各种赔款和给付2.46亿元,增长8.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成果突出,重大科技项目实施进展顺利,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年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5项;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国家星火计划5项。实施省科技计划55项,市本级科技项目208项。全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208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3.5亿元,一批科技项目研发取得重大突破,11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2项获市科技进步奖。亚新科南岳有限公司、金隆中科有限公司、水口山有色公司等10家企业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项目通过省级验收;衡钢集团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成功研发HS系列经济型油井管、泄压射孔枪管、J55、N80-1套管,拓展了钢管深加工领域,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特变电工研发的变压器综合在线检测系统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全年工业新产品产值 65.04亿元,比上年增长38.7%;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106.7亿元,增长27.6%。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全市各类高科技、现代农业示范园依靠科技推广应用,独具特色。其中耒阳市“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早稻示范面积1200亩,良种覆盖率100%,技术应用率90%;衡南县重点推广应用烟叶优质适产栽培调剂技术,生产的烟叶各种指标达到了国优标准。

群众性的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涌现。全市申报各类专利申请量341件,授权专利121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小学生巩固率达到99.6%,初中生巩固率97.2%;小学辍学率为0.97%,初中辍学率为2.98%;小学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99.2%和76%。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全市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环境,各类高学历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都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

教育投入增加,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05年全市投入1.47亿元,新建、改建校舍35.78万平方米,改造危房面积25.22平方米。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1个,纪念馆3个,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9.6%,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7%,有线电视用户35万户。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年内市群艺馆、雁峰影剧院改造基本完成,投资1000万元的雁峰影剧院改造工程正式对外营业,成为湖南地区首家演艺吧──路易十三酒吧。市新图书馆、衡阳大剧院、湘江风光带文化长墙完成选址、勘察、设计、可行性研究,开工在即。

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全市获得全国性奖项3个;省级金奖8个;少儿舞蹈《丫丫剁竦椒》获全国舞蹈大赛“小荷花”杯金奖;舞蹈《瑶妹洗月》、《老俏妹》参加文化部及中央文明办举办的全国第四届“四进社区”文艺节目展演分获银奖和铜奖;舞蹈音乐《七彩阳光》参加中国澳门(香港)“金莲花”奖艺术大赛获最高奖──大金奖;在第五届“三湘蒲公英奖”大赛中,5件作品参赛,获三金二铜,位居全省前列。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进展顺利,全市已基本上实现了5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网络正在向各县市乡村延伸,衡南县完成了县到乡镇的联网,实现了县乡一张网,联通17个村级小片网,开通了22个村的有线电视信号;常宁市对一些光缆传输难以到达的人稀、边远农村,采用建立小片网和地面卫星接收方式,发展用户1100多户,解决了边远山区群众看不好电视的问题。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200个,卫生技术人员2.5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5万人,注册护士0.94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1.67万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2005年全市加强了对重点传染病、艾滋病、人禽流感的防治工作力度,调整充实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队伍,继续完善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监测和报告制度。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等,确保了全市无重大传染疾病和重大疫情的发生。但是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体育事业不断发,竞技体育在全省各类比赛中取得了好的成绩,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总人口722.61万人,比上年净增3.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4.24万人,增加17.1万人,增长7.5%;乡村人口478.37万人,减少13.54万人,下降2.75%。全年出生人口8.38万人,出生率达11.66‰;死亡4.77万人,死亡率为6.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0元,比上年增加532元,增长6.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8%,其中工薪收入5935元,增加172元;经营净收入248元,增加21元;转移性收入2513元,增加300元;财产性收入47元,减少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33元,比上年增加368元,增长10.6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7%,其中工资性收入1501元。增加160元,家庭经营收入2204元,增加47元。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继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185元,增长2.76%,其中食品支出2406元,增长0.86%,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9%,消费支出增长较快的主要是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教育,分别比上年增长20.04%、50%和11.15%,医疗保健、居住及交通通信等支出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818元,增长7.1%,其中食品支出1503元,恩格尔系数为53.3%。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摩托车、电话等耐用消费品数量进一步上升。人均住房面达到42平方米。

社会保险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不含离退休人员)43.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0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42.45万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1.98万人。

注:①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②GDP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③GDP基期对比数与经普数据进行了衔接。

时光轴

RAG18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05年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市上下,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和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一、综    合 经济发展加速提质。初步测算,全市GDP总量590.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提高0.7个百分点,为近9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49.71亿元,增长5.9%;二产业增加值227.35亿元,增长16.9%;三产业增加值213.08亿元,增长9.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8888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5.4:38.5:36.1。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的质量明显提高,在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情况下,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1.64亿元,比上年净增5.66亿元,增长21.77%,创历史新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5.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RAG-ES2024-09-11
三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部工业增加值 199.9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3.9%,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129.46元,增长25.3%。工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3%。随着新五丰集团、唐人神集团、巨东勤业集团等入驻衡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目前现有国、省、市级龙头企业52家,初步形成粮食、家禽、黄花菜、油类、席草五大产业链,带动基地150万亩,带动农户45万户。全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34万人,劳务总收入83.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7%和12.3%。全市城镇化率为33.8%,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年县域GDP4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占全市GDP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21.1亿元,比上年增长22.75%,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民营经济的迅速成长,全市实施以项目带动招商引资,以招商引资带动民营经济,以民营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和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用地、能源、融资等突出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和企业素质,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实现GDP32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全市GDP的54.3%。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增长,全年完成城镇以上投资65.28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比全市高15.8个百分点。RAG-ES2024-09-11
八件实事全面完成。经省政府组织的考核验收,全市为民办八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在省下达的23项考核指标的基础上,结合衡阳具体情况,增加了改造52条背街小巷、完成城西污水处理厂50%的工程量,建设300栋爱民房3项工作任务,共26项指标任务全面圆满完成。其中完成通乡公路路面工程202公里;通村公路396公里,分别为目标任务的184%和151%,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8.5万平方米,为年度任务的170%,改扩建敬老院30所,兴建300栋爱民房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200人已按期入住,52条背街小巷全部改造完工,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成投资7987万元,占全部计划投资的50.2%。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得到巩固和加强。年末全市就业劳动力396万人,增加8.8万人,其中年内城镇新增就业5.11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7%。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8,与上年基本持平,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1.9,其中食品类指数104,比上年涨幅回落4.8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5.9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7.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8.3。RAG-ES2024-09-11
浏览 5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