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土城子城址

隆化土城子城址

共 2930字,需浏览 6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隆化土城子城址北魏始建,为当时的安州治。后成为辽代北安州治所之地。金代称兴州。元初仍为兴州,元中统三年(1262年)属上都路,以附郭兴化省入俗谓之大兴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废兴州,后土城子废弃。
1979年,隆化县修建边关至火车站的公路,通过隆化土城子遗址,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组成考古队对该城址进行了勘查和发掘。
2004~200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根据与国家文物局签的《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立项合同书》组成“河北北部辽金元城址调查、勘测与保护”课题组共6次对河北省张家口及承德两市的古城址进行了调查勘探解剖及资料汇总,其中包括隆化土城子城址。

遗址特点

综述
隆化土城子城址
隆化土城子城址平面为长方形,东墙保存状况一般,墙体下宽3~5米、上宽1~1.5米,高1~2.5米,多数墙体被紧贴墙体外侧的民房或厂房占压。北墙保存状况较差,仅存东段部分,长275米,墙体下宽3~5米,上宽0.5~1米,高2~3米。墙体内侧百姓们以墙体为依托,搭建羊圈、牛圈、猪圈,墙体外侧被削成直壁,2米远处即为民房。南墙仅存东段,长100米,城下宽8~10米,上宽2~3米,高2~3米。西墙南北瓮城马面、角台及城内的建筑基址均已无存。
隆化土城子城址
隆化土城子城址为北魏、辽、金、元四代州城,前后延续1000多年,面积达41万平方米。
地层堆积
第一层,垫土层,系1998年国税局修建住宅楼时投放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厚1.4~1.6米。
第二层,耕土层,黄褐色粘土,厚0.25~0.3米,内含近代碗、砖瓦碎片及植物根茎。
第三层,棕色沙土,厚0.3~0.45米,内含砖瓦残片及红烧土块。
第四层,深黄褐色土,厚0.8~0.9米,内含布纹瓦青砖残片。
第五层,浅黄褐色粘土,厚0.4~0.6米,内含白瓷碗片、泥质灰陶片、莲花瓦当及少量夹砂灰褐陶绳纹陶片和夹蚌红陶片。
第五层以下是生土,为黑褐色土。从地层堆积分析,第三层至第五层为文化层,主要为辽代至元代遗存。
遗迹
房址2个,分别发现于T1和T2,编号为F1和F2。F1,位于T1第三层系一堆碎石、砖瓦散布在一起。瓦砾中有一段长0.4米的木头,已成炭状,说明此房屋被火灾所毁,结构已无法搞清。房址西、北、南三侧各有一方形石柱础,长47厘米,宽44厘米,厚24厘米。F2,位于T2第三层,呈现一段长为4米的南北方向砖墙,北端有方形灶,内有大块烧土。灶旁有兽骨。墙的上端摆放一白瓷钵(残)。此墙高度只存约30厘米,应是多年耕地使其残损。墙下是碎石和烧土。F1与F2相距约3米。根据各种迹象分析应为同时遭受火灾。
灰坑4个,分别发现于T1T2T3,编号为H1至H4。H1,开口于T1第四层,口为圆形,内侈大,底部平直,内壁光滑。口径125厘米,底径140厘,深74厘米。坑内出铁钉、铜环、铜带卡、白瓷碗片等。H2,开口于T1第四层与H1并列相距58厘米,形状相似,只是深达128厘米。出土嘉佑通宝钱1枚,在坑的东南、西南方向接近坑口的部位有两个长方形出烟口,烟炱痕迹严重,口壁已烧结,烟道向两侧延伸至80厘米。但坑内壁却光滑如新,绝无半点烟迹。H3,开口于T2第四层,长方形,长143厘米,宽60厘米,深117厘米。出土铁农具残件、泥质灰陶片、白瓷碗片、砖块、布纹瓦片、黑釉厚陶瓷片及少量兽骨。在坑的底部,出土一件白瓷男性生殖器,造型奇特。H4,开口于T3第四层,长圆形,因其延伸至西北二隔梁,无法确知其规模,深度达160厘米,底部平直坑,内为大量的砖瓦等建筑垃圾,约有数吨。坑的上部不见瓷片,下部有少量白瓷,发现了几十块缸的残片,米黄釉,缸口有黑彩弦纹,缸身遍布文字,连缀起来是一篇文章,末尾文字为“至元六年正月造”。经修复粘对,此缸自口沿以下的大部都已找到,只缺缸底部位的小部分。
窖藏一处,编号为J1,位于T3第三层,系一大型陶罐,罐口暴露于第三层上。罐内最上层是一只倒扣着的瓷罐(已残为三段),下面是四只瓷碟和一只倒扣着的瓷碗叠压在一起。右侧是侧立放着的两只瓷碗。在瓷罐和立碗之间的缝隙里横放着一只酱釉三足双耳瓷炉。此外,还有一枚小铜环和一块绿色矿石。根据其打破第三层且叠压在H4之上来分析,J1的年代应不早于元代。

文物遗存

综述
隆化土城子城址共出土瓷器铁器、骨器、陶器30余件。
瓷器
隆化土城子城址出土褐釉大碗
褐釉大碗3件,出土于T3窖藏。侈口,圆唇,斜直壁,平底圈足。碗心处有覆烧垫圈痕,外壁下部及底部无釉。其一口径19厘米,高4.5厘米,其二口径21厘米,高5.1厘米,其三口径14.4厘米,高5.7厘米。
黑釉三足双耳炉1件,出土于T3客藏。口微侈,尖唇,短颈,鼓腹。口与腹部之间对称粘接两个笏状耳(其中一耳残)。圆底,底部三只锥状足(其中一足略残)。口径6厘米,通高9厘米。
隆化土城子城址出土祖形器
祖形器1件,出土于H3。主体形状酷似一男性生殖器。阴茎直挺,阴囊中空,上方有葵形喇叭口(已残),口中孔,通向阴囊,并与阴茎相通。通长6厘米,通高5.2厘米。
隆化土城子城址出土瓷罐片
至元六年文字缸1件,出于H4。碎为数十片,经粘对修复得其大部。直口,圆唇微卷,直壁,平底。通体施乳白色釉,口径55,高约60厘米。外有墨书行19行,约110字。
骨器
骨梳2件,出土于T2第三层。圆背细。其中一件极为细小,长3.2厘米,宽2.3厘米,厚仅0.3厘米。结合考古发现尤其是隋唐辽宋时期北方民族服饰文化分析,此类梳子不是用来梳理头发的工具,而是妇女头上的饰物。
陶器
网坠2件,分别出于T2T2第三层。整体形状呈腰鼓形,两端各有一道凹槽。长3.3厘米,直径1.5厘米。
陶罐1件,已残,出于T3第三层,作为容藏的容器。直口,圆唇微卷,溜肩,鼓腹,平底,素面。口径5.4厘米,高3.2厘米。
板瓦1件,出土于T3第四层,瓦表素面,内为布纹。长33.5厘米,大头宽23厘米,小头宽19厘米。

研究价值

隆化土城子城址考古是中国辽金考古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契丹女真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1977年,隆化土城子城址被隆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建立了保护组织。
1982年,隆化土城子城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建立了石质砖基保护标志3处。
199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划定了隆化土城子城址保护范围:以城墙基外缘为基线(城墙基四角均设有标志桩),向东南西、北各扩20米。南北长780米,东西宽610米。
2013年3月5日,隆化土城子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隆化土城子城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隆化镇下洼子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开车前往隆化土城子城址,路程约2.3千米,用时约6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