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共 1933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30 15:55

历史沿革

博物馆纪事
真觉寺俗称,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九年(1473年)建成金刚宝座塔。清末毁于火,唯塔幸存。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皇帝为了给他母亲祝寿,曾两次重修真觉寺,共费银子六万五千多两。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第一次重修,因避讳,改名大正觉寺。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是其母七十大寿,自西安门至西直门街道两旁的铺面整修一新。
1934年2月,北京市公安局制定保护方案对金刚宝座塔进行保护。
1937—1938年,北平政府对五塔寺进行了基本修缮,重修后的寺院整体上仍为凸字形。
1980年,成立了五塔寺文物保管所,隶属于
1987年,在文保所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2013—2015年间,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开展了庭院地面、地下管线、石碑基础加固、遗址防水抢险和东西两路的临建房屋改造、安防系统升级改造等多项基础工程和文物保护工程。
2015年12月31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舍的大规模修缮和基本陈列改造完成,正式对外重新开放。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建筑布局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占地2万平方米,寺内原有大小殿宇搂阁200余间。展陈分为露天陈列和室内陈列两部分。石刻馆室内厅展出有“真觉寺资料陈列”、“人与石——石刻简史陈列”、“北京地区石刻、石刻露天陈列”。“露天陈列”由石刻石雕、功德碑、墓志铭、书法碑贴、寺庙碑、会馆碑等几部分组成。《石刻萌史陈列》则展示了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明清的石刻文化发展史,再现了人类文明。

场馆特色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以巨大精美的古塔为中心露天陈列。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内西侧大厅的《人与石·石刻简史陈列》,以图、文、物并举,大环境烘托的办法,展示了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明清的石刻文化发展史,再现了人类文明,与馆内的实物陈列相辅相成而又自成体系。

馆藏文物

文化活动

活动建设

2019年6月7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开展第七届“五色五香—五塔寺端午文化嘉年华”活动。
2019年6月7日—8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开展第七届“五色五香—五塔寺端午文化嘉年华”之匠心传承:“重五佳节祈安康”端午节俗文化展。
2019年6月7日—8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开展第七届“五色五香—五塔寺端午文化嘉年华”之匠心传承:“五行八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展示与互动。
2019年7月10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金石大讲堂开展讲座《文物保护最小干预理念的实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妙湛寺金刚塔整体顶升工程》。

学术研究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发表的学术专著有:《正气歌注释》,《正气歌—文徵明行书》,《》,《云路鹏程》,《》,《新日下访碑录·房山卷》,《明儒翰墨刻石》,《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会说话的石头—北京地区的石刻》,《馆藏石刻目》,《馆藏墓志拓片精选》,《钩沉石影》,《草书要领(下册)》,《草书要领(上册)》,《》,《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建馆十周年论文集》等。

所获荣誉

1961年,真觉寺金刚宝座塔被列为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作用价值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藏的碑碣、墓志、造象、经幢、石雕、石质建筑构件等类别,是研究北京历史的重要资料。正觉寺内仅存的真觉寺金刚宝座,建成于1473年,是主动吸收外国影响和自己民族形式相结合的代表之作。
此外,陈列品中还拥有象东汉元年(105年)所刻的被誉为“北京第一刻石”的,能体现碑凿造型变化特征的北宋播景晖遣像碑,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宋代针灸穴位碑,体现元代雕刻风格的石栏板及遣型优美的清代石享堂等数件珍品。石刻馆现已发展成为对北京市石刻文物进行普查、征集、陈列、展览、研究、保沪、宣传及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专题博物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机构设置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下设7个机构,分别是:办公室,总务科,保卫科,社教部,文化创意产业部,保管部,科研部。(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参考资料

参观信息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