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21-01-01 00:00

2021年是宜昌加快强产兴城,推动能级跨越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当好引擎 争做表率”的总要求,全力落实“69543”战略部署,主动作为,担当善为,奋发有为。全市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经济发展速度位居全省前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坚实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圆满实现“开局漂亮,全年精彩”。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22.69亿元,跨越5000亿元台阶,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8.94亿元,增长14.7%;第二产业增加值2103.36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2370.40亿元,增长14.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0:40.2:48.8调整为10.9:41.9:47.2。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2%。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2.9%,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下降2.1%,居住价格下降1.3%,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0%,衣着价格上涨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7%,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4.0%。

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53.15万户,比上年增长20.6%,其中法人10.72万户,比上年增长13.9%,新设立市场主体单位11.65万户,比上年增长84.4%,其中新登记法人单位2.02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9.56万户。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34万人,比上年增加1.7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45万人,比上年减少0.9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6.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0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5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化工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5%,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5.7%,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2.1%,新材料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7.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7.4%,税金总额比上年增长16.5%,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46.3%。

全市在库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 479家,比上年增加6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37.17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1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比上年增长2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49.3%;第二产业增长25.7%;第三产业增长29.3%。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6.2%,工业投资增长25.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6.1%。

全市共有施工项目3811个,比上年增加1286个;新开工项目2313个,比上年增加1113个;亿元以上项目1396个,比上年增加286个,10亿以上项目76个,比上年增加 6个。全市累计新入库5000万以上项目1941个,比上年增加833个。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81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29.81亿元,比上年增长32.0%;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9.73亿元,比上年增长50.6%。全年实现限额以上商品网上零售额49.19亿元,比上年增长75.8%。

分类值看,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48.4%,饮料类比上年增长43.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增长27.2%,烟酒类比上年增长89.5%,书报杂志类比上年增长28.1%,化妆品类比上年增长25.0%,汽车类比上年增长31.6%,通讯器材类比上年增长22.7%,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比上年增长38.9%,金银珠宝类比上年增长76.4%,体育娱乐用品类比上年增长27.5%。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规模创新高。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8.50亿元,总量首次突破300亿元,比上年增长64.2%。其中,出口额307.20亿元,增长66.8%;进口额31.30亿元,增长42.3%。从出口产品看,化肥出口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1%;农产品出口40.09亿元,比上年下降2.0%;电子及电器产品出口23.46亿元,比上年增长55.1%;医药品出口16.71亿元,比上年增长27.8%;机械设备出口9.8亿元,比上年增长42.2%;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出口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船舶出口6.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76.2%。

全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6892.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4%。全市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完成营业额28.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8.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1%,对外劳务合作完成957.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0.5%。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0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17.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全年公路、水路完成货运周转量640.7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2.4%;旅客周转量18.1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0%。公路里程37481公里,比上年增长3.5%,其中等级公路36587公里,比上年增长9.8%。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81.84万辆,比上年增长8.1%,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76.35万辆,比上年增长7.9%。

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9.12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5.96亿元,增长12.4%;电信业务收入33.16亿元,增长7.5%。年末共有固定电话用户30.30万户,比上年减少2.8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41.31万户,比上年增加9.39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98.34万户,5G用户覆盖率达到22.3%。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8732.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实现旅游总收入87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

  八、财政和金融

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332.63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8.42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其中,税收收入161.29 亿元,增长41.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3.56亿元,比上年下降18.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746.36亿元,比年初增加356.5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954.14亿元,比年初增加375.2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149.79亿元,比年初增加54.0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668.77亿元,比年初增加666.40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104.04亿元,比年初增加92.6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3560.61亿元,比年初增加573.08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31.15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5.0%,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增长8.2%,寿险保费收入下降2.7%。全年支付各类赔付3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财产险赔付增长20.4%,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增长23.2%,寿险赔付下降7.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6所,普通中学170所,普通小学245所,幼儿园464所。

全市重要科技成果登记133项,比上年增加35项;全市专利授权量为10533件,比上年增加2288件,其中发明专利928件,比上年增加153件。工程技术中心233家,比上年增加21家;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3家,与上年持平。

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74.15亿元,比上年增长32.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7.4%,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57家,比上年增加217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文化艺术事业机构266个,其中文化事业机构186个,艺术事业机构18个,剧场、影剧院29个,博物馆纪念馆18个,公共图书馆15个。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书4020.4千册。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636个(含村卫生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8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个,卫生监督局(所)10个。

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4040人,比上年增加186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793人,比上年增加870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9490张,比上年增加608张。

全市共有体育场馆29个,专职体育人员210人。全市累计参加省以上运动会人数1135人,共获得148枚金牌、103枚银牌和129枚铜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91.01万人,户籍人口为387.8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87万人,出生率为4.8‰;死亡人口2.78万人,死亡率为7.2‰;自然增长率为-2.4‰。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30元,比上年增长10.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64元,比上年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480元,比上年增长21.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065元,比上年增长21.9%。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41.11万人,比上年增长4.2%;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82.13万人,比上年增长0.2%;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为63.70万人,比上年增长4.2%;参加城镇工伤保险人数为70.20万人,比上年增长5.9%;参加城镇生育保险人数为56.98万人,比上年增长4.4%。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9.0%、98.1%、98.0%。

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0.63万人,比上年下降6.3%,其中享受城市最低保障的居民1.76万人,比上年下降9.1%;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8.87万人,比上年下降5.7%。最低生活保障资金4.96亿元,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为1.15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为3.81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

年末耕地保有量328千公顷,全年建设占用耕地540.10公顷。全市共有矿产资源92种,其中已开发利用矿种44种。

全市造林作业面积完成1.07千公顷,幼林抚育面积2.07千公顷。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68.48千公顷。

中心城区优良天数比例达84.1%,较去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4.9%。全市纳入国家“水十条”考核16个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省级考核的34个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7.1%,无劣Ⅴ类水体。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数为最终核定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照不变价格计算。

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渔业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货物进出口、实际外商投资、对外经济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事业机构、广播电视、剧场、剧院、体育等数据等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公路总里程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收入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收入、电话用户、5G用户覆盖率等数据来自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中国联通宜昌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宜昌分公司;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宜昌分行;保费数据来自宜昌银保监分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机构、床位、人员等数据来自市卫健委;低保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户籍人口、民用汽车拥有量、私人汽车拥有量等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市医保局;高新技术企业数、重要科技成果、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市场主体、专利等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矿产资源等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林业、自然保护区数据来自市林业局;价格、粮食、畜禽、城乡居民收支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宜昌调查队;其它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时光轴

RAG13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1年是宜昌加快强产兴城,推动能级跨越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当好引擎 争做表率”的总要求,全力落实“69543”战略部署,主动作为,担当善为,奋发有为。全市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经济发展速度位居全省前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坚实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圆满实现“开局漂亮,全年精彩”。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22.69亿元,跨越5000亿元台阶,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8.94亿元,增长14.7%;第二产业增加值2103.36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2370.40亿元,增长14.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0:40.2:48.8调整为10.9:41.9:47.2。RAG-ES2024-09-10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2%。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2.9%,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下降2.1%,居住价格下降1.3%,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0%,衣着价格上涨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7%,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4.0%。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53.15万户,比上年增长20.6%,其中法人10.72万户,比上年增长13.9%,新设立市场主体单位11.65万户,比上年增长84.4%,其中新登记法人单位2.02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9.56万户。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34万人,比上年增加1.7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45万人,比上年减少0.9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RAG-ES2024-09-10
  二、农业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6.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0%。  三、工业和建筑业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0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5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化工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5%,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5.7%,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2.1%,新材料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7.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7.4%,税金总额比上年增长16.5%,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46.3%。RAG-ES2024-09-10
浏览 6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