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关帝庙
府城关帝庙
共 1224字,需浏览 3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府城关帝庙创建于宋庆元元年(1195年)。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修府城关帝庙。
建筑格局
府城关帝庙坐北朝南,随青龙岗地势而建,自山门起,各院渐次升高,布局严谨。平面布置为四进院落,每院院心东西宽约26.9米,南北长约15.14米,又分上、下两院,高低错落,因此被称为“四进八叠”。关帝庙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加上三义殿后以月门相通的外院各小庙,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大小殿堂160余楹。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舞楼、过厅、头道山门、二道月门、关爷殿、三义殿,东西配殿、碑廊、两庑厢房鳞次栉比。
府城关帝庙正门与舞楼合建为一座二层楼阁,正门上嵌一石匾,“气撼山岳”四个黑底金字。石匾上方是《中国文物》杂志主编题赠的“华北第一景”。舞楼阁东西两侧是碑亭,宋、元碑已无存,只有明、清两代26通古碑,分列于十问碑亭之内的墙上。除《重修府城关帝庙碑记》,记寺庙沿革外,其余均为布施、功德碑,记载了社会各界捐资维修古庙的功绩。碑文刻字有真、草、隶、篆多种字体。
府城关帝庙前院东西有迎仙楼、赏月楼,斗拱飞檐,雕梁画栋,与两侧八角形钟、鼓二楼遥相呼应。正中台阶上是山门,立四根方形石雕廊柱,上刻楹联。石柱两侧门廓旁,蹲坐有石狮。过山门,入三院,正对是关帝殿。殿前左侧石阶下原有松树一珠,枝叶遮满全院。古松现已不存,在古松的遗址上又植了一颗幼松。
府城关帝庙关帝殿位于三进院的中轴线上,建于砖砌台基上,台基高1.3米,面积125.8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式顶、九架前廊式建筑。殿内梁架采用七架梁对前后单步梁,通檐用四柱。前檐施五踩双下昂斗拱,后檐施三踩单昂斗拱,均为如意式。柱间施有镂空雕吉祥花卉图案。前檐一椽为廊。大殿门楣上悬挂“大义参天”金字横匾,殿内供有丈余高的关公金脸坐像。关平、周仓塑像分立两侧。
府城关帝庙关帝殿东侧有大佛殿、包公殿;西侧有五侯殿、月老殿。过月门入后院,正面为三义殿,两偏殿老君殿、鲁班殿。两边厢房,东侧由北向南依次为:龙王殿、文昌殿、天师民殿、灵官殿;西侧由北向南依次为:风王殿、奶奶殿、八仙殿、药王殿。
府城关帝庙三义殿位于中轴线最后端,砖砌台基高0.47米。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架前廊式建筑。殿内梁架采用七架梁对前单步梁通檐用三柱方式结架。前檐柱头施五踩单下昂斗拱,平身科施斜拱。前檐装修已为近人改制。
文物遗存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府城关帝庙滚龙柱底座的宝狮身上,镌刻着大篆“庆元”、行草“乙卯仲秋”,楷书“迁美之印”等石刻字迹,为研究府城关帝庙的文物历史以及书法艺术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历史依据。府城关帝庙石雕和木雕装饰比较突出,工艺精良,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府城关帝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