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SaaS产品,你需要知道这些设计原则
用户获取/增长
1.1分钟让企业的不同角色知道产品对他们的价值是什么
企业的不同角色对于产品的诉求是不同的,SaaS产品需要短时间内面向不同角色让他们知道这个产品的价值是什么
决策者:更看重产品对企业效率的提升,以及风险控制能力、产品售后服务。
使用者:更关注产品的易用性,以及使用该产品后对原有工作流程的改变。
2.SaaS 0→1:把种子用户当作上帝:珍惜客户反馈,定期客户调研,回归工匠精神
种子用户可能属于创新者、早期使用者。他们有着这样的特点:喜欢新鲜事物,愿意为早期的新鲜产品进行尝试,愿意提出自己意见,对产品有强参与感。
早期时候由于客户量并不算大,可以多进行用户访谈,了解业务是做SaaS的前提。根据多家公司的不同情况,就可描绘出产品的框架,同时验证产品对客户的核心价值。
(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产品经理—新时代的手艺人)
3.SaaS 1→100:产品内功没打好,不要轻易做增长
产品每次增长机会都尤其宝贵,有时候产品的MVP还没有打磨好,甚至没得到种子用户的认可,不要轻易做增长,否则用户进入但却留不住客户,浪费了一次客户的信任、口碑、机会。
产品设计
1.产品定位:面向中小还是大企业,提前想清楚。很难即要又要
对于SaaS产品定位:详见【SaaS】SaaS产品的第一步:找到你的聚焦点
2.保证企业用户的虚拟资产稳定性与安全性
数据信息安全与可靠性是SaaS厂商的核心价值。
系统稳定性:稳定性是一切的前提,保证企业资产不丢失、不外流
功能使用:资产生产-管理-使用-删除整个链路的通畅与安全,考虑不同角色对于资产管理的诉求
3.功能上线后,不可随意下线。所以每个功能都要慎重,想不清楚宁可不做
每个功能上线后,即使是仅有20%的客户使用,如果下线都是影响很大的反馈。因为改变了用户习惯或者使用数据。所以每个功能想不清楚,宁愿不做。
4.客户并不是永远在PC端使用你的产品
旧的客户端产品的体验,经常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系统的使用。但现在的SaaS模式下,伴随企业OA、通讯软件钉钉、微信的成熟。要更多考虑到SaaS产品与企业内部系统或者内部工作环境、通讯软件的结合。
5.基于场景,而不是基于能力单点上线:没有串联具体场景,单点的功能上线是无意义的
在目前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号召下,很多产品经理容易陷入功能型产品经理的误区。客户反馈说要这个功能,然后就下个版本立马上线。但对于SaaS产品,我们更重要的解决一个场景的问题,就是可以讲出用户使用的故事。如果单点功能上线,没有推广,讲不清场景,这样的功能也是无意义的。
(对于场景的理解:详见SaaS成功的关键:持续帮助客户成功)
6.产品结构保持稳定性,优化产品内功而不是表面,做一步想十步。
比较好的SaaS产品,我们打开第一眼总是觉得没有什么更新,可是在实际体验上,却发现原来新增了这么多能力。产品框架架构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企业使用习惯不变,却能感觉到产品功能的不断丰富。
7.竞品分析多问为什么,现象背后有很多组织的原因,别抄到了错的部分
前段时间做竞品分析,感觉某个产品功能上不太对,问了在那个公司的朋友,发现他们内部也都知道这个问题,只是用户量太大,不太好修改调整了。所以不要神化排名靠前的几个竞品,可能它某个决策是错的,然后你还抄下去了
商业化
1.商业价值的产生来自于用户价值的交付。若没有产生足够的用户价值,就不要进行商业化。
俞军的产品价值公式:产品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迁移成本。
在日常的工作接触中,发现企业用户作为决策者每年在汇报时候,也会自己做一个公式,与公司汇报买我们系统的价值。如简单的公式:系统采购成本<使用这个系统带来的人力减少*人工成本。
如果某个功能想要收费,但是衡量价值上并不能很好地衡量出对客户的提效,就先不要进行商业化。
2.关注长期价值,而不是短期利益
我们常说SaaS的核心是续费,对于SaaS产品已经购买的客户,有两点指标需要关注:续费率、客户终身价值(LTV),用户购买SaaS后由于其很多企业数据存储在SaaS上,其迁移成本是比较高的,我们更应该关注客户的长期价值,提供长期稳定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