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三嵕庙
北社三嵕庙
共 798字,需浏览 2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北社三嵕庙创建年代无从详考。正殿根据现存结构判断为元代建筑。
清顺治年间、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皆有修聋。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在庙创建平顺第二高级小学。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庙内泥塑毁于破除迷信活动。
2008年,山西省文物局补助经费50万元,建起了与北社大禹庙合用一个消防蓄水池的室外给水消防工程。
北社三嵕庙现为北社中学。
建筑格局
北社三嵕庙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东西宽25.7米,南北长37.5米,占地面积860平方米。中轴线上自南依次分布有戏楼、献殿、正殿,两侧建有东西夹屋、东西廊房、东西耳殿。正殿为元代建筑,戏楼为二层式构架,下为山门过道,面宽三间,献殿面宽三间,清式建筑。其余建筑皆为建于清代的小式建筑。
北社三嵕庙
主要建筑
文物遗存
北社三嵕庙西侧保存清代重修碑2通。
文物价值
北社三嵕庙平面布局保存基本完整,整体结构保存较好,蕴含历史信息丰富,整体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价值。保存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构件,寓意丰富,做工精致传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文物保护
1999年,北社三嵕庙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长治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北社三嵕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碑
2013年5月3日,北社三嵕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保护范围:围墙外东、西、南、北各10米为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向外东、西、南、北各300米。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