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遗址

联合创作 · 2023-07-21 20:15

建窑遗址位于现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池中村一带,是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窑址;所处位置森林树木茂密,水资源丰富,土地中含铁量高,烧瓷原料充足,在过去的时代,这些特殊的环境造就了黑釉瓷界的传奇;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在许多个山坡地带中,有堆积着大量的古瓷片和窑具。

2001年,建窑遗址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

文化特点

建窑烧造的瓷器品种有青釉瓷器、黑釉瓷器,以黑釉瓷器为主黑釉瓷器又以兔毫盏为主,是宋代最佳“斗茶”用具之一;此外,建窑黑釉瓷盖一度曾是贡品,受到宫廷青睐,并流传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当地人民欢迎,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地位。

历经千年风雨的建窑遗址,窑火已经冷却许久;但连绵的山峦,遍野的芦草中掩藏的残片和窑具,仍然在诉说着古建窑的传奇,于建州故土、武夷大地之上,回响不绝。

历史

建筑历史

建窑遗址,创烧于晚唐五代,历宋、元、明、清四代,烧瓷历史长达千年,对福建地区和江南广大地区都有很大影响;所烧制的建盏以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不仅成为当时社会的特殊文化载体,令国人折服,还一度被指定为进贡宫廷的御用茶器,并由海上丝绸之路大量销往海外,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20世纪60至70年代,厦门大学、福建博物馆、建阳县文化馆联合对建窑遗址进行考古;随着考古挖掘的进行,遗失在历史潮流中的建盏烧制技艺被重新找回,建盏的复兴之路由此起航。

文物保护

2001年,建窑遗址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建窑遗址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以上,在多个山坡地带,堆积有大量的古瓷片和窑具;分布范围东至大路后门,南至营长乾(又名社长梗)、源头坑,西至牛皮崙【lún】、庵尾山(又名庙尾山),北至芦花坪。其中,牛皮崙与庵尾山相邻,以烧造黑釉器为主;除黑釉器外,也有一些青釉器的残片与窑具堆积,所出土的黑釉器器型基本是碗,带文字符号的盏底和垫饼较少,产品特征与芦花坪接近。

庵尾山属于建窑年代最早的窑址,所烧制产品主要为青瓷,烧窑年代可追溯至唐代;曾发掘出三座龙窑,长度均超过70米,这长度在唐代也是较为少见的,可见当时建窑的烧造规模与烧造技术之盛,已经为宋代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芦花坪是建窑遗址中,面积最大的一处窑场,而且堆积层非常厚,有的达到十几米,即使深深踩一脚,都只能踩到窑具和瓷片,找不到地;所出土的标本中有多件标有明确年号,为建窑的断代带来很大参考意义;根据考古结果,芦花坪窑场始烧于晚唐五代,兴盛于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时期。

大路后门窑场曾发掘出一座斜长135.6米、宽1-2.35米的龙窑,为世界上已知的最长龙窑,也是一般游客最为熟知的建窑遗址地标;在窑炉旁的堆积层,发现刻有“供御”铭的残片及“供御”、“进琖【zhǎn】”铭垫饼,说明大路后门除烧造普通建盏以外,也烧造贡品;从长、宽、高以及窑内放置的匣钵密度,可以推断,这里的产量之大,为当时全国之最,且充分体现建窑窑工的高超技艺和建盏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