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日报社旧址

共 1205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09:49

历史沿革

《晋绥日报》报社成立初期,报社编辑部办公全部借用民房。
晋绥日报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新建了9孔窑洞,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建筑格局

晋绥日报社旧址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新建了9孔窑洞,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晋绥日报社旧址窑洞一部分保护较好,有人居住,一部分破烂不堪。社长住的正窑较完好。报社小灶的两孔南窑已破损,报社印刷厂院正面排字部窑洞比较完好,南面机器部院落已损毁,油墨沟的两孔沙石窑只留窑洞口,无门窗。

文物遗存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晋绥日报社旧址
1948年4月2日,在战略转移的过程中,曾经取道山西,路居兴县蔡家崖,在此居住了10天9晚。毛泽东在兴县居住的第八天,对晋绥日报社以及新华分社驻晋绥日报社的20多名编辑记者进行了集体谈话。这次谈话,在经整理核对之后发表在《晋绥日报》主办的《新闻战线》创刊号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篇谈话编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这就是《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历史文化

《晋绥日报》
《晋绥日报》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晋绥分局的机关报,内容主要是社论、国际国内新闻、地方消息,承载着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指导地方工作的作用。《晋绥日报》是由早期的《抗战日报》发展而来,战士们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报纸宣传的即时性发挥很大作用。最早八路军一二〇师开辟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时候有师报。明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18日,一二〇师报改编为《抗战日报》。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1日,《抗战日报》更名为《晋绥日报》,从此作为晋绥分局的机关报来发行,总共发行了2127刊。先后有606名编辑、记者、报务人员、印刷工人以及出版发行人员在报社工作。

历史价值

1946年在《晋缓日报》驻地留影
《抗战日报》创刊后,在中共晋西区党委及之后成立的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领导下,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成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推动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宣传阵地。从晋绥边区开展的“四大动员”“减租减息”、开荒种地、发展纺纱织布运动、组织反“扫荡”、反“蚕食”、开展“坚壁清野”、组织武工队、“挤”敌人,到开展变工互助、组织劳力和武力相结合以及宣传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南下北上支援全国解放战争、晋绥边区开展土地制度改革运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晋绥边区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保护措施

晋绥日报社旧址
2019年10月,晋绥日报社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晋绥日报社旧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高家村镇高家村村内。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西省吕梁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晋绥日报社旧址,路程约13.6千米,用时约21分钟。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