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经济运行平稳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01.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同比增长”、“同比下降”以下简称“增长”、“下降”)。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24亿元、344.94亿元、1053.91亿元,分别增长1.5 %、5.2%、5.3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0.2∶24.6∶75.2。人均GDP为116707.9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6562.07美元),增长4.4%。
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1308.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0.2∶25.2∶74.6。
2023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80.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5万人。从性别上看,男性39.14万人,女性41.3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6%和51.4%。据2023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120.94万人,较上年末增加1.78万人,城镇化率为91.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2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654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分类别看,食品烟酒、其他用品和服务、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同比分别上涨1.4%、3.8%、0.4%、0.7%和3.0%;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同比分别下降0.4%、0.4%和2.1%。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5%。
全年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61万元/人,比上年增长4.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81.15亿元,同比下降0.3%。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91亿元,增长0.4%,其中,税收收入25.50亿元,下降3.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1.0%。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70亿元,增长4.2%。其中,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15.1%、13.6%和13.2%。民生支出70.95亿元,增长6.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0.0%。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农业(种植业)、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分别增长5.1%、12.3%、5.1%和5.8%,畜牧业下降6.0%。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733.47亩,增长2.2%;粮食总产量15229.22吨,增长0.3%。在经济作物中,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27708.80亩,增长3.0%,产量12271.50吨,增长3.8%;油料播种面积3229.95亩,增长31.6%;瓜果类播种面积1588.21亩,增长18.8%。淡水产品产量1240吨,增长8.1%,其中,鱼类产量927吨,增长5.2%;虾蟹类产量239吨,增长21.9%。生猪出栏18853头,活家禽出栏664.23万只,肉类产量9102.6吨。
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创建和美乡村“一县一带一片”示范带3条,涉及16个村、117个项目,完成投资率达100%。创成省级未来乡村2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乡镇1个,省级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2个,省级星级农村公厕3座,其中省级示范性农村公厕1座。新增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5个,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精品村1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体系综合提升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3家,实现增加值63.56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轻工业增加值40.39亿元,增长8.0%,重工业增加值23.16亿元,增长2.2%。分行业看,全区规上2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57.7%,其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实现增加值29.63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的46.6%,同比增长6.2%。
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3.7%、4.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52.3%、25.7%、12.5%。生命健康、智能装备、新材料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2%、3.8%、13.5%、1.1%。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36.9%,新产品产值率46.9%。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8.33亿元,增长6.2%。年末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179家。
四、服务业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53.91亿元,增长5.3%,增速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拉动全区GDP增长4.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4%,增速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4.9%,增速比上年提高14.0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5.4%、7.6%。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5.7%。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0%。全区民间投资增长5.6%,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5.2%,其中民间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下降10.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2.0%,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增长35.7%,交通投资增长30.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7.9%,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1.6%,制造业投资增长12.7%。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5.6%。房屋施工面积1685.1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931.38万平方米。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2.04亿元,增长8.0%;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08.72亿元,增长9.7%。
在限额以上零售商品分类中,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其中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等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3%、40.5%。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其中,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和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70.2%、115.4%和23.7%。
全年接待海外游客4.50万人次,实现海外创汇1677.63万美元。全区现有旅行社161家(含分社),比上年增加10家;星级饭店8家,比上年减少4家,饭店客房出租率68.8%,较上年上升16.5个百分点,其中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62.0%,较上年上升9.0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446.19亿元,下降22.4%。其中进口总额19.98亿元,增长9.1%;出口总额426.21亿元,下降23.4%。对欧洲、亚洲、北美洲等主要出口地区出口额分别下降3.4%、36.1%、28.5%,其中对美出口额下降28.9%。按出口企业类型分,外贸流通企业出口额365.67亿元,下降24.5%,自营生产企业出口额53.99亿元,下降11.4%,三资企业出口额1.06亿元,增长4.0%。
全区境外投资中方投资总额达598万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5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598万美元,占全部境外投资比重100%。
全年全区新增外资企业34个,实际使用外资813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6902万美元,占比达84.8%。
八、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市区合计)11228.8亿元,增长12.73%,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市区合计)11033.4亿元,增长12.8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市区合计)10272.2亿元,增长15.05%,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市区合计)10192.2亿元,增长15.17%。
全年新增上市过会企业1家,累计境内外上市公司4家,累计新三板挂牌13家;新增股份制企业34家,累计344家。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共有小学45所(含81个校区),招生1.48万人,在校生7.45万人,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0.70 平方米。共有初中23所,招生1.04万人,在校生2.89万人,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8.33平方米。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0.06万人,在校生0.14万人。义务段入学率100%、三残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比率为99.4%。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6770人,中等职业中学专任教师94人。全区共有幼儿园85所(144个园区) ,在园幼儿2.67万人,幼儿入园率99.8%。新创成省一级幼儿园5所、省二级幼儿园9所、省预二级幼儿园11所,等级幼儿园比例98.6%,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99.6%。
年末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21家;研发中心196家,其中省级50家,市级87家,区级59家;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数163个;各类市级及以上科技孵化机构22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1家;集聚各类企业及团队超800家,孵化面积约60万平方米。其中联融创想众创空间、悦沃克众创空间、园林水利创意园省级众创空间备案。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3家,新增各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37家,全区规上企业设置研发机构数达187家。全年专利总授权量4489件,下降14.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23件,下降15.1%。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文化站14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城市书房23家,百姓书屋2家,图书分馆5家,文化驿站30家,文化礼堂147家。公共图书馆藏书70.3万册,比上年增加7万册。全年院线电影放映22.41万场次,观众211.19万人次;全年农村数字电影放映1604场次。开展文化走亲25场,送戏下乡153场、送展览讲座859场、线上线下受惠人数达600多万人次。年末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7个,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5项、市级70项、区级11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38家,其中市级19家,区级38家。非遗体验基地28家,其中市级10家,区级28家;非遗创艺坊8家。年末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6名,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17人、市级64人、区级146人;全年培养非遗专项志愿者249人,开展非遗体验活动806场。在社区巡演15场,华盖词场曲艺展演100场,主题展览2场。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37家,其中医院21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3家,村卫生室47家,各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375家,门诊部136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家。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450张,下降8.8%;卫生技术人员4922人,增长5.4%;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83人,注册护士1971人,分别增长3.0%和7.1%。全年医院年诊疗54.20万人次。法定传染病发病率4859.20 /10万,孕产妇死亡率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1‰,婴儿死亡率1.7‰。当年出生数2653人,二孩出生数956人,三孩出生数109人。
全区共有体育场地面积335.04万平方米,各类公共体育场所2568个。2023年完成省市区基层场地设施建设及民生实事项目共40项。其中新增百姓健身房9个,其中新增一类百姓健身房5个、新建登山健身步道2条,合计20公里、新建多功能球场2片、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新建足球场1片,体育设施进公园1个,标准篮球场和半篮共3个,新增健身苑点11处,其他维修提升12处。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省定目标样本3384人,开展国家锻炼标准测试110人。全年共组织近388场赛事,参与人员达46533余人次。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363元,名义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增长6.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6782元和49796元,分别增长6.3%和7.8%,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5.7%和7.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74,比上年缩小0.03。
全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2921元,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增长7.4%。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64536元和39854元,分别增长9.3%和14.2%,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8.7%和13.6%。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4%和31.3%。年末全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09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8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6.78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64.2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58.8辆。
全区设镇2个、街道12个。社区93个、行政村80个,全区土地面积294平方公里。
全年全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2.8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7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5.4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0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1.0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4.8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6.15万人。全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为3027.51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月标准330元。
年末全区在册低保对象4854 人,其中城镇3719 人,农村1135人,低保资金支出 4915.58万元,发放医疗救助资金3222.13万元,惠及12.43万人次。城市养老机构登记单位数累计13家,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700张,累计2653张;新增街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个,累计15个。全年全区共办理结婚登记4336对,离婚登记1371对,补发婚姻登记证4834件。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全年全区平均降水量为1552.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4.50亿立方米)。全区水资源总量为2.44亿立方米。
全年实际完成全省油茶保供生产任务345亩,完成美丽生态廊道建设1486亩,森林蓄积量为67.6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3.9%(含灌木林)。
全年全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56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7.5%,比上年上升4.1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有151天,达到二级标准的有205天。PM2.5年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8.3个百分点。2023年度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省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66.6%,市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71.4%。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7.6分贝,城市区域噪声平均值为54.9分贝。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提高7.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7%。其中,八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提高8.4%。
全区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起,下降37.5%,死亡5人,下降28.6%。其中,道路运输领域共发生事故2起,下降33.3%,死亡2人,下降33.3%;工矿商贸领域发生事故0起,同比净减;建筑施工领域发生事故3起,下降25.0%,死亡3人,持平。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注:
1.本公报所列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货物进出口等数据为海关统计口径。
4.实际利用外资为市级统计口径。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经济运行平稳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一、综合初步核算,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01.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同比增长”、“同比下降”以下简称“增长”、“下降”)。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24亿元、344.94亿元、1053.91亿元,分别增长1.5 %、5.2%、5.3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0.2∶24.6∶75.2。人均GDP为116707.9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6562.07美元),增长4.4%。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1308.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0.2∶25.2∶74.6。 | RAG-ES | 2024-10-23 |
2023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80.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5万人。从性别上看,男性39.14万人,女性41.3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6%和51.4%。据2023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120.94万人,较上年末增加1.78万人,城镇化率为91.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2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654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分类别看,食品烟酒、其他用品和服务、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同比分别上涨1.4%、3.8%、0.4%、0.7%和3.0%;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同比分别下降0.4%、0.4%和2.1%。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5%。 | RAG-ES | 2024-10-23 |
全年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61万元/人,比上年增长4.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81.15亿元,同比下降0.3%。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91亿元,增长0.4%,其中,税收收入25.50亿元,下降3.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1.0%。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70亿元,增长4.2%。其中,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15.1%、13.6%和13.2%。民生支出70.95亿元,增长6.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0.0%。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