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岩弥勒造像

共 851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5-24 10:40

历史沿革

元至正元年(1341年),里人吕伯恭等人鸠工,依岩石自然形态雕凿。
明洪武元年(1368年),竣工,历时27年。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僧悟普建堂覆盖。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重建。
明泰昌元年(1620年),叶向高募缘再建,并增魁星楼,名石佛阁。
清同治元年(1862年),阁毁圮。
1973年,国家拨专款修造石围墙及挡土石基,保存下造像四周残留古代石佛阁的大型石柱10根,其中造像前立6根,两侧各立1根、后方立2根。
1997年,因维修需要,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博物馆对石佛阁基址进行发掘,同时对造像前的二方碑刻文字进行拓印辨认。

建筑特点

瑞岩弥勒造像按照花岗岩的自然形态雕凿而成,高9米、宽8.9米、厚8米、头部高2.3米。弥勒足着草履,身披袈裟,盘腿打坐,袒胸露腹,右手捻珠,右臂垂腹,两眼平视,双耳垂肩,笑容可掬,神态逼真,线条流畅。怀中和腿上还有3尊小和尚,其中2尊高0.8米、宽0.4米,1尊只露出头部和手部。
瑞岩弥勒造像

文物遗存

造像旁的石碑
瑞岩弥勒造像旁立有10根残缺不全的石柱,柱上阴刻,楷书:“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石碑3块,一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重建弥勒阁时碑刻,其余2块碑面风化,字迹不清。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保护措施

1985年,瑞岩弥勒造像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 ,瑞岩弥勒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弥勒造像为中心的周围1平方公里以内。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