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2021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起步之年,江阳区从聚集高端要素、增强创新动能、提升产业能级等方面入手,全区经济呈现平稳恢复、稳中加固、稳中提质态势,为“十四五”江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综 合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12.59亿元(未包含江阳区行政区域内高新区、酒业园区增加值117.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68亿元,比上年增长5.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2.80亿元(未包含江阳区行政区域内高新区、酒业园区增加值92.40亿元),比上年增长9.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8.11亿元(未包含江阳区行政区域内高新区、酒业园区增加值2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47.6%、49.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4.7、4.8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3454元,比上年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0:50.0:45.0调整为4.4:50.9:44.7。
民营经济活力迸发。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82.1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3.6%。按可比价格计算,民营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5%,民营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9%,拉动全区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全年民营经济创造税收31.49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97.8%,为全区经济加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就业形势总体向好。举办“暖心助航·就创青春”——2021年高校毕业生网络(直播)招聘会,精准对接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提高人岗匹配成功率,缓解企业用工压力,积极助力应届毕业生、求职者稳就业。全年新增就业9520人,扶持创业10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
二、农 业
农业发展总体稳定。积极围绕“旅游+农业”做高端农业文章,在现有观光、科普等功能基础上,大力发展创意农业,立足种植、养殖农业产业基础,发展渔业、林果采摘、有机蔬菜、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等体验型生态休闲农业项目50余处,推出赏花游、采摘游、农业观光体验游等10多个乡村旅游品牌,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实现从农业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体验娱乐等综合型转变,助力乡村振兴。全年粮食产量20.80万吨,比上年增长2.0%,已连续16年保持在20万吨以上,产粮大县地位稳固。蔬菜种植面积18.63万亩,比上年增长1.3%;蔬菜产量51.97万吨,比上年增长3.0%。生猪出栏26.64万头,比上年增长12.7%;猪肉产量1.91万吨,比上年增长10.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13亿元,比上年增长6.2%。
2021年江阳区主要畜产品产量
单位:吨
指 标 | 2021年 | 比上年增长±% |
肉类总产量 | 24175 | 7.0 |
猪肉 | 19088 | 10.3 |
牛肉 | 125 | 3.3 |
羊肉 | 564 | 1.1 |
家禽肉 | 4047 | -5.4 |
禽蛋产量 | 2093 | 0.2 |
牛奶产量 | 634 | -5.9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积极引导企业扩大有效投资,瞄准白酒、机械、建材、化工、药材、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聚焦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大力实施“机器换人”“自动化减人”,实现减员、增效、提质。全年规模以上白酒、机械、建材三大传统产业实现产值比上年增长24.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9.6%,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9%,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0个百分点,贡献明显。智能终端产业带动有力,全年27家智能终端企业实现产值比上年增长27.4%,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4.7%,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6.4%,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9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4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4%,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0%。
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9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实现利润总额126.06亿元,比上年增长30.7%;主营活动利润119.70亿元,比上年增长33.4%;营业收入利润率25.6%,高于上年同期2.1个百分点;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136.0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元;人均营业收入182.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5万元;资产利润率34.8%,高于上年同期4.0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大面积增长。全年全区43种主要监测工业产品中有32种产量实现增长或与上年持平,增长(持平)面达74.4%。其中,电子元件、光电子器件、电子计算机整机的产量增速均超100.0%,钢结构、矿山专用设备、液晶显示模组等的产量增速超30.0%。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17.0%,低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6.7个百分点。其中,白酒产业“煤改电”、“煤改气”成效显著,全年原煤消耗量比上年下降50.4%,天然气消费量比上年增长39.0%,电力消费量比上年增长36.3%。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 | 总产值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 | 5479587 | 23.7 |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 3195778 | 26.5 |
其中:股份制企业 | 5377533 | 24.1 |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 71213 | 7.0 |
其中:轻工业 | 3464376 | 26.3 |
重工业 | 2015211 | 19.4 |
202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单 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传感器 | 万只 | 15574 | 8.2 |
水泥 | 吨 | 612889 | 11.3 |
液压元件 | 件 | 1382774 | -18.7 |
白酒 | 千升 | 216824 | 18.5 |
发电量 | 万千瓦小时 | 505878 | 22.8 |
建筑行业规模壮大。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6.4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建筑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103家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8%。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4%,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8.5%,对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8.9%,拉动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个百分点。从投资构成来看,基础设施投资、产业投资、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其他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4.8%、33.3%、86.5%、31.0%,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1.2%。从三次产业投资构成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比上年增长50.4%、25.1%、7.5%,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0.4:21.1:78.5调整为0.5:23.7:75.8。
工业投资势头强劲。坚持以“强工业”新要求为引领,着力强核心、补短板、提价值,聚焦产业升级狠抓培育,一大批延链补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实施。全年全区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6.0%,高于全市水平3.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3.8%,高于上年同期2.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7.1%,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26.3%。
民间投资活力激发。全年全区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5.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4.8%。从行业来看,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2.8%,制造业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47.8%,高于上年同期91.1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全年全区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5.6%,其中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1.5%。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2.8%,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3.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5.3%,其中信息服务投资比上年增长112.9%,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投资比上年增长98.9%。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提振回暖。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7.71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8.8%,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40.0%,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个百分点。总量、增量以及贡献率在全市各区县中均位居第一位。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9.5%,高于全国、全省和全市水平7.0、3.6和0.7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市各区县中位居第一位。
限上企业引领有力。全年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实现零售额30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总量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5.5%,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个百分点。
新增企业拉动显著。全年87家新入库企业累计实现零售额5.06亿元,比上年增长69.0%,高于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9.5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5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主动出击。深耕长三角、粤港澳地区,拓展京津冀、成渝双城经济圈,围绕“六大重点工业产业生态链”,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新招引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项目16个。深入开展制造业招商“百日攻坚”行动,成功举行中国酒城泸州·江阳产业合作投资推介会。抢抓疫情“松缓期”,集中外出招商考察36次,拜访企业126家,金域医学、邯郸丛台酒业等知名企业成功签约。新招引项目105个,其中5亿元以上14个,到位市外国内资金151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进出口拉动效应增强。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4.61亿元,其中进口总额6.59亿元,出口总额18.02亿元。
七、交通运输和旅游
交通建设全面发展。出台《加快构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实施方案》《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村邮站建设的实施方案》,落实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四好”协调发展举措。依托江阳公交兼顾公益属性和市场运营效率,在全区300个农村公交站台设立预约响应式招呼牌,今年以来共开行预约班车响应服务176班次,满足了5000余人次的个性化出行需求。争取补助资金600余万元,实施通滩镇开丰村、黄舣镇冲锋村等公路品质提升工程13公里。投资476.4万元,综合整治沱江旅游道路、方山西环线、泰二路等水毁隐患点13处。修复破损路面1500平方米、维护清洗护栏29处、修整道路绿化50000平方米、规范路牌标志和公示牌设置317处,设立路长制牌57块、乡规民约公示牌49块。
旅游产业加速推进。完成乾坤酒堡、美食文旅街、佳乐金街提升打造,新建旅游咨询服务点、旅游驿站16个,提升游客中心8个,新改建智慧厕所、家庭卫生间等旅游厕所25个;新增全域全景图、景区导览图、标识标牌等200余个,新建旅游集散中心、自驾车营地、智慧旅游指挥中心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成功命名天府旅游名县和创成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举办四川省第十二届(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展“5.19”中国旅游日、“五一”、“端午”、“江阳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2021年元旦文艺演出”等文旅活动。开展公共文化、文艺骨干培训活动,组织国学大会、云上听讲座、云上观展览、云上读绘本等文化惠民活动50余场,惠及群众20万余人次。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接待游客945.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3%。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保持稳健。全年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48亿元(未包含江阳区行政区域内高新区、酒业园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市本级分享江阳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税收收入13.91亿元(未包含江阳区行政区域内高新区、酒业园区税收收入及市本级分享江阳区税收收入21.3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7%。
金融存贷款良性运行。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7.30亿元,比上年增长4.4%。12月末,江阳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36.2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0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29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实施全域教育均衡发展项目30个,其中市区重点项目11个,一般项目8个,排危项目5个,加快前期项目6个。建成投用龙腾路幼儿园、泸州市滨江幼儿园,提供学前教育学位720个。全面推进“五育融合”教育教学改革,李政涛教授工作站落户江阳。狠抓教学质量提升,江阳区获全市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区县教育体育局综合一等奖。12所公民办学校获得全市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优秀学校奖,江阳职高获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综合评价一等奖。通过公开考试招聘、直接考核等方式招引教师,目前全区在职公办教职工4683人,其中特级教师10人(含2021年获四川省特级教师荣誉的4名教师),高级职称754人,中级职称1743人,高级职称教师数居全市前列。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社会治理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建设,以智能增效能,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对南城街道国窖社区实施“科技进楼院建安全便民集中充电点”、上平社区实施“生存认证微信小程序开发和应用”、泸州极智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社区联防联控体系建设”给予立项支持。围绕黄舣龙眼高换示范基地、分水岭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等示范基地规模化发展,培训街镇农技人员、乡土专家、种植业主等近100人,开展以观摩培训为主要方式的技术培训5次、300人次。成功申报省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85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体事业亮点纷呈。提档升级龙驰路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临府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效能提升六大行动,深化街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提高服务效能。完成“听见江阳”江阳区形象歌曲征集作品评选活动。创作舞蹈《渔光曲》《伞乡情》《红旗颂》,歌伴舞《勿忘初心》《红梅赞》5个大型舞台作品,创作主题油画作品80余件。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各类全民健身运动,今年为全区各街镇配送健身路径32套、乒乓球台18张、篮球架8副,组织张坝桂圆节金秋乐跑活动,参与人数近1000人;承办泸州市太极(拳)剑比赛,组织278名运动员参与泸州市第八届运动会,获得金牌49枚、银牌21枚、铜牌24枚。
卫生事业成效显著。全面完成体检任务,体检人数247576人,体检完成率110.58%。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95.09%,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7.99%,常住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为60.22%,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81.88%。慢性病防控工作稳步提升,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66.83%,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70.57%,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95.81%。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全区实际发放叶酸4631人,依从率85.51%,无神经管缺陷发生,免费婚检率97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123%,新生儿提供48种遗传代谢病免费检测服务任务完成率101.82%。着力推进妇女全生命周期服务,孕产妇孕期艾滋病检测率99.96%,孕早期检测率96.06%,艾滋病母婴传播率0。获省卫健委2020年度全省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成效突出集体表扬。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有机更新。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三区三线”及经济区划定取得阶段性成果。滨江路城市服务综合体主体完工,方山快速通道、云峰路全面竣工,渔子溪公园对外开放。鸿运大厦开工建设,实施南城天府苑、北城乐和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64个。修补路面4万平方米,智慧化改造停车位2605个,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大力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设施6000组,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获评四川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
生态治理取得实效。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严控挥发性有机物、露天焚烧、餐饮油烟和扬尘污染,全区空气优良天数达317天。抓实抓牢水污染防治,坚决贯彻《长江保护法》,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完成255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长江水质稳定保持II类标准,沱江干流入长江水质稳定达标。城区雨污分流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能效不断提高。建成中心城区备用水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创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扎实做好土壤污染防治,继续实施农药、化肥“双降”行动,依法关停弃土场3个,土壤质量持续向好。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加强窗口前端引导服务,搭建“一窗取号、一口说清、一站导办”咨询台,持续做好“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0证明”等工作,积极推行企业简易登记事项“审核合一、一人办结”“跨省通办”、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等工作,助力市场主体蓬勃发展,不断释放质量创新潜力。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改)要求,对申报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市场主体只须向辖区市场监管业务登记部门提出备案申请后即可开展经营活动。建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服务机制,全面构建跨区域异地“办、发、领”一体化服务体系,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等方式,实现市场准入“业务同标、数据共享、系统互融”,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全年新增企业2814户,企业总数达13089户;新增个体8020户,个体总数达53190户。
基层治理扎实有效。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两个行动”,持续推进食品药品、房屋建筑、危化品、有限空间等专项整治,成功创建首批消防安全达标社区9个,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及森林火灾。深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推进,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11.9%。开展第一批信访问题“治重化积”专项工作,化解率达100%。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区、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区。
十二、区划及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行政区域及人口。全区行政区域面积649平方公里,下设6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年末全区按公安户籍登记总人口为69.53万人。年末常住人口76.3万人(在本区居住半年以上),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8.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8.0万人。城镇化率76.41%,比上年提高0.4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401人,出生率为6.35‰;死亡人口3601人,死亡率为5.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6‰。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954元,比上年增加4083元,比上年增长8.9%。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9.5%、8.3%、4.5%和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84元,比上年增加2318元,比上年增长10.6%。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1.0%、8.8%、9.0%、12.8%。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2916、1773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9.7%。
民生福祉切实保障。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社会养老保险覆盖34.2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49.2万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年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至7440元、5160元,发放各类救助救济资金9300万元。狠抓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根治欠薪成效明显。深入实施百姓安居工程,方山·云峰福居、滨江路安置房主体完工,全域燃气项目惠及8.8万农户。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江阳统计年鉴—2022》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与分项合计略有误差。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单位)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单位)。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含农户投资。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1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起步之年,江阳区从聚集高端要素、增强创新动能、提升产业能级等方面入手,全区经济呈现平稳恢复、稳中加固、稳中提质态势,为“十四五”江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一、综 合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12.59亿元(未包含江阳区行政区域内高新区、酒业园区增加值117.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68亿元,比上年增长5.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2.80亿元(未包含江阳区行政区域内高新区、酒业园区增加值92.40亿元),比上年增长9.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8.11亿元(未包含江阳区行政区域内高新区、酒业园区增加值2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47.6%、49.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4.7、4.8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3454元,比上年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0:50.0:45.0调整为4.4:50.9:44.7。 | RAG-ES | 2024-10-23 |
民营经济活力迸发。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82.1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3.6%。按可比价格计算,民营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5%,民营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9%,拉动全区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全年民营经济创造税收31.49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97.8%,为全区经济加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就业形势总体向好。举办“暖心助航·就创青春”——2021年高校毕业生网络(直播)招聘会,精准对接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提高人岗匹配成功率,缓解企业用工压力,积极助力应届毕业生、求职者稳就业。全年新增就业9520人,扶持创业10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二、农 业农业发展总体稳定。积极围绕“旅游+农业”做高端农业文章,在现有观光、科普等功能基础上,大力发展创意农业,立足种植、养殖农业产业基础,发展渔业、林果采摘、有机蔬菜、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等体验型生态休闲农业项目50余处,推出赏花游、采摘游、农业观光体验游等10多个乡村旅游品牌,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实现从农业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体验娱乐等综合型转变,助力乡村振兴。全年粮食产量20.80万吨,比上年增长2.0%,已连续16年保持在20万吨以上,产粮大县地位稳固。蔬菜种植面积18.63万亩,比上年增长1.3%;蔬菜产量51.97万吨,比上年增长3.0%。生猪出栏26.64万头,比上年增长12.7%;猪肉产量1.91万吨,比上年增长10.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13亿元,比上年增长6.2%。 | RAG-ES | 2024-10-23 |
2021年江阳区主要畜产品产量单位:吨 指 标 2021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24175 7.0 猪肉 19088 10.3 牛肉 125 3.3 羊肉 564 1.1 家禽肉 4047 -5.4 禽蛋产量 2093 0.2 牛奶产量 634 -5.9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