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衙
浮梁县衙
共 59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5-24 11:31
历史沿革
唐朝元和十一年(817年),浮梁古县衙始建。
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浮梁古县衙最后一次大修。
建筑格局
按照清道光《浮梁县志》中的浮梁县署分布图记载,县衙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在东、中、西轴上,呈三列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中轴线上分布有照壁、头门、仪门、衙院、六房(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工房、刑房)、大堂(正堂)、二堂、三堂、花厅、后花园。现存浮梁县衙,是修复后中轴线上的六组古建筑,南至照壁、北至后院北围墙,东、西两侧以衙院围墙为界,占地2356.97平方米。
价值意义
浮梁县衙是中国江南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衙”。又因浮梁县在古代下辖瓷都景德镇,出产瓷器与茶叶,贡赋多,属于上邑,知县官居五品,高于一般的七品县官,因而其县衙的建筑规制也较高,被誉为“中国第一县衙”。它不仅保持了衙门特有的威严气势,又不失江南庭院的素雅、秀丽之美,是研究中国古代县级政权机构设置及功能划分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尤其是它朴实的建筑装饰及丰富的楹联文化内涵,对当今我国廉政建设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保护措施
1987年,浮梁县衙被列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9年,千年红塔被列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浮梁县衙被核定并公布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