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酒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酒泉调查队
2012年3月15日
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251.9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70.6亿元,增长15.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43745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折算达6944美元。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4:51.9:34.7调整为12.3:52.3:35.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4和0.7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2%;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3.3%;衣着价格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3.7%;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3%;居住价格上涨6.8%。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8.1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2.8%。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5.22万人;乡村从业人员32.9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6109个,比上年增加2279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1万人,比上年增长16.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567人,比上年增长2.9%。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3.19%。全年培训农牧民工3.14万人,输转农村劳动力16.3万人,比上年增加1.5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地方财政收入2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9.4%。主体税种全面增长,其中,增值税11.36亿元,增长7.3%;营业税6.98亿元,增长34.5%;企业所得税3.77亿元,增长47.3%;个人所得税2.14亿元,增长32.9%;资源税0.68亿元,增长1.27倍;城镇土地使用税0.58亿元,增长18.7%;城市维护建设费1.06亿元,增长9.7%。财政支出82.63亿元,增长25.9%。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113亿元,比上年增长6.2%。
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50.83万亩,比上年增加0.78万亩,增长0.3%。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4.84万亩,减少6.32万亩,下降8.9%;棉花种植面积47.16万亩,增加2.54万亩,增长5.7%;蔬菜、瓜类、制种、啤酒花、油料、药材、孜然等高效特色产业面积达到138.83万亩,增加4.56万亩,增长3.4%。
主要农产品稳定增产。全年粮食产量33.22万吨,比上年减少3.52万吨,下降9.6%;棉花产量5.01万吨,增长11.34%;蔬菜产量115.25万吨,增长9.94%;瓜类30.61万吨,增长4.6%;水果产量17.22万吨,增长17.4%;药材产量7.62万吨,增长36%。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牛饲养量23.42万头,比上年增长3.1%,其中,存栏13.97万头,增长2%;出栏9.45万头,增长4.7%。羊饲养量567.93万只,比上年增长4.95%,其中,存栏341.92万只,增长5.9%;出栏226.01万只,增长3.5%。生猪饲养量43.28万头,比上年增长4.4%。其中,存栏20.46万头,增长3.6%;出栏22.82万头,增长5.2%。全市肉类总产量6.71万吨,比上年增长4.6%;牛奶产量3.63万吨,下降9%;禽蛋产量0.99万吨,增长1.3%。
林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46万亩,比上年增长26.9%。年末森林面积86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与上年持平。
渔业稳步增长。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5.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910.3吨,比上年增长4.8%。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18.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6%。农用拖拉机9.77万台,增长9.3%。全年化肥施用量7.62万吨,增长4.2%。农村用电量3.4亿千瓦时,增长3.9%。保灌面积236.37万亩,增加3.1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6万亩,新增2.23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占GDP的比重为43.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地方工业增加值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105.8亿元,增长11.1%;股份制企业130.4亿元,增长15.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8亿元,增长43.2%;私营企业20.9亿元,增长91.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13.9亿元,比上年增长68.2%;重工业增加值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
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2011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4.6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风光电发电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2.3倍,发电量达到68.2亿千瓦时,增长1.4倍,占全市发电量的81.6%,其中风力发电63.14亿千瓦时,增长2.3倍,超过2010年全部发电量23.4亿千瓦时。
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电力、石化、冶金、有色、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35.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5.9%,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2.3%。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3.5亿元,增长12.9%;电力工业完成增加值17.8亿元,增长1.1倍;石化工业完成增加值46.5亿元,增长2.5%;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9.8亿元,增长58.8%;有色工业完成增加值8.3亿元,增长23.7%;建材工业完成增加值7.2亿元,增长56.7%;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2.9亿元,增长72.6%。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8.8%,比上年提高51.3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8.8亿元,比上年增长40.5%;实现利税45.4亿元,比上年增长67.5%;亏损企业亏损额9.96亿元,比上年下降13.4%。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8.01亿元,增长1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63.9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分城乡看,城镇投资452.4亿元,增长25.1%;农村投资111.5亿元,增长4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0.3亿元,增长78.7%;第二产业投资393.3亿元,增长16%,其中工业投资381.9亿元,增长16.6%,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为67.7%;第三产业投资140.3亿元,增长69.9%。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7.71亿元,增长1.5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9.9亿元,增长47.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10.93亿元,增长1.6倍;教育完成投资2.9亿元,增长34%。
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年开工建设项目1280个,比上年增加110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781个,完成投资491.3亿元,增长25.2%;5000万元以上项目290个,完成投资413.4亿元,增长21.4%;亿元以上项目116个,完成投资339.3亿元,增长13.3%。敦当二级公路建成通车,敦煌客运枢纽站投入使用,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酒泉段、瓜星高速公路、酒嘉城际公路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酒泉热电厂2×33万千瓦火电项目建成投运,柳园330千伏变电站建成运行,北大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完成设计方案招标,灌区续建配套、病险水库加固、中小河流治理顺利推进,一批城市基础设施、水利生态和教育、文化、卫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迅猛。全市资质以上房地产开发企业61家,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84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0.3亿元,增长61.1%。商品房施工面积245.9万平方米,增长64.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02.4万平方米,增长51.4%;商品房竣工面积53.3万平方米,增长24.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1.3万平方米,增长2.1%。商品房销售额22.98亿元,增长1倍,其中期房销售额16.6亿元,增长1.5倍。全年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3832套,其中廉租住房516套,公共租赁住房516套,经济适用住房260套,限价商品住房820套。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0.5亿元,增长2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7亿元,增长16.5%。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91.8亿元,增长20.8%;餐饮收入额13.4亿元,增长16.6%。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长减缓。全市外贸进出口企业30户,实现进出口总额5777.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1%。其中,进口186.4万美元,下降49.3%;出口5591.4万美元,增长1.1%。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新签约并开工建设招商引资项目163个,比上年增加61个;建成投产项目58个,比上年增加11个。协议引进资金528.2万元,比上年增长47.9%,其中实际到位资金242.2万元,增长34.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7649.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367.73公里,等级公路里程17031.6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78273辆,比上年增长21.3%,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14164辆,下降4%;轿车41221辆,增长26.8%。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63518辆,增长22.8%,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11783辆,下降8.7%。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34202辆,增长30.2%,其中本年新注册轿车8479辆,增长8.8%。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2140万吨,比上年增长17.4%,货物周转量24.4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3%;完成客运量6502万人,比上年增长6.9%,旅客周转量18.4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7.2%。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3.6辆。
邮电通讯业持续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898万元,增长5.8%;电信业务收入7.85亿元,增长13.4%。年末邮路总长度达3905.4公里。全年新增电话交换机容量0.55万门,总容量达245.7万门,其中,新增局用交换机容量0.55万门,总容量25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19.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21万户,比上年减少0.1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5.04万户,增加0.62万户;农村电话用户5.95万户,减少0.74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3.03万户,年末达到103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4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为108.3部/百人。数据通信出口带宽4.3万兆。国际互联网用户达9.6万户,普及率为30.1%。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1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0.9%,其中接待海外游客3.52万人次,增长4.1%。完成旅游收入5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0.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旅游创汇收入101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旅游商品创汇收入236.7万美元,增长14.3%。
八、金融
金融存贷同步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6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7%,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58.9亿元,增长16.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7.9亿元,增长31.3%,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7.8亿元,增长31.2%。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8.51%。其中,财产险收入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寿险收入11.06亿元,比上年增长9.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9617万元,增长2.3%;寿险赔付金额9379万元,增长46.5%。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8所,职业中学1所。普通中学64所,其中完全中学6所、高级中学10所、初级中学48所。普通小学247所。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140所。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93.6%,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初中教育入学率达100%,毕业生升学率达93.6%,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普通高校考生本科上线率22.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普通高校录取学生6452人,比上年增长1%,录取率达77.2%,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9.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初中学生辍学率为1.1%,青壮年文盲率为0.24%。
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各类学校占地面积894.1万平方米,其中普通中小学占地680.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5.5万平方米,其中普通中小学建筑面积153.7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面积190.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9%。图书藏量达441.8万册,比上年增长13.2%。固定资产总值达16.2亿元,比上年增长2.5%。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331人,比上年增加790人。其中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人员6137人,比上年增加213人。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中,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1.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31%。全市财政投入科技经费5562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全年引进新技术成果182项,比上年增加11项;申请专利481项,比上年增加271项;授权专利137项,比上年增加6项,其中发明专利拥有量63项,增加9项。每十万人拥有专利授权12.4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3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剧场、影剧院4个,文化馆8个,博物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48.2万册,比上年增加2.2万册,增长4.8%。全年出版报纸45万份,比上年增长2.5%;发行图书350万册,比上年增长1.2%;出版杂志1.2万册。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8个,馆藏档案39.19万卷(件),全年开放各类档案7.65万卷(件)。全市有广播调频转播发射台19座,全年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9619小时,广播人口覆盖率98.5%。电视转播发射台14座,广播电视台1个,全年电视节目播出时间36114小时,电视人口覆盖率98.61%。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总长5645.6公里。有线电视终端用户25.63万户,比上年增加0.65万户,入户率达到8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数字电视用户数18.87万户,比上年增加1.94万户,入户率达到59%,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全年向各类大专院校输送体育人才44名。在省级以上比赛中,我市共获得奖牌95枚,其中金牌27枚,银牌40枚,铜牌28枚。全市举办运动赛会115次,参加人数达10.5万人。全市共有20.3万名适龄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十、卫生和社会服务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88个,其中医院33个、卫生院79个。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747人,其中医生执业医师1777人,助理医师446人,注册护士2092人。卫生机构床位数5062张,其中医院3658张、卫生院1270张。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8个,卫生技术人员162人。妇幼卫生机构8个,卫生技术人员94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79个,床位1270张,卫生技术人员1460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59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达100%。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有中心敬老院20所,五保家园19处,共有床位1781张。年末有16.9万城乡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比上年末增加1700人,发放保障金2亿元,比上年增加2800万元。其中4.5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8420万元;12.42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11670万元。为12.61万人发放医疗救助金4226.5万元,为临时困难人员发放救助金284.6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0.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23万人,所占比重51.09%;乡村人口53.84万人,所占比重48.91%。男性人口56.8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1.67%;女性人口53.2万人,所占比重48.33%。全市人口出生率9.85‰,死亡率5.21‰,人口自然增长率4.64‰。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5元,比上年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238元,比上年增长17.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3%,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32.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3.02岁。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158元,比上年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463元,比上年增长1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76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
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5亿元,比上年增长36%。年末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9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2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25万人,增加0.4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18万人,增加0.3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13万人,增加1.12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3.1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36万人,增加3.08万人。城镇基本养老参保面达到93.7%,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新农合参合率和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均达到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1.29亿元,受益60.67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全年为2.49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3.35亿元;为参保人员支付医疗保险费2.33亿元;发放企业下岗失业保险金602万元;发放工伤保险金1638万元。
扶贫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争取扶贫资金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改良移民乡村盐碱地2.3万亩,建设农田防风林带7644亩,改建移民住宅5310户。移民乡村电话普及率达到97%,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8%。为8.2万贫困移民落实了国家农村低保政策,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6元,比上年增加368元,增长20%。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资源管理取得新成效。全年耕地保有量25.79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15.53万公顷,建设用地9.03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052.5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35.16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29.16亿立方米。当年人均水资源3550.4立方米,人均用水量2660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32.4~190.3毫米。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1.98亿立方米。全年用水总量29.8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3%。其中,生活用水量0.85亿立方米,增长3.7%;工业用水量2.73亿立方米,增长1.1倍;农业用水量26.3亿立方米,增长3.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0.3立方米,下降6.7%。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发现矿产地453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37处。能源矿产地39处,金属矿产地254处,非金属矿产地160处。
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63.8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0.9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1.396吨标准煤,下降3.9%。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02万吨,下降4.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94万吨,下降6.98%。
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24.64万公顷。全市共建成生态示范点3个。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垃圾定点堆放、集中处理率90%。
年末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9%;城市污水处理率59.9%,比上年提高22.7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1%,比上年提高14.2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164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98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14平方米;燃气普及率97.98%,比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
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9个,总面积96.3平方公里,覆盖率100%。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小区9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77.7平方公里,覆盖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3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2.7dB(A)。空气污染指数92.6%,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241起,比上年减少35起;死亡81人,减少12人;直接经济损失290万元,下降70.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17人。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44起,比上年减少19起;死亡75人,减少2人;受伤159人,减少28人;直接经济损失27.8万元,下降14.9%;万车死亡率5.63%,下降1.1个百分点。全年发生火灾事故95起,比上年减少15起,无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222.1万元,增长24.2%。全年4级以上地震发生3起,无死亡人数。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酒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酒泉调查队2012年3月15日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251.9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70.6亿元,增长15.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43745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折算达6944美元。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4:51.9:34.7调整为12.3:52.3:35.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4和0.7个百分点。 | RAG-ES | 2024-09-10 |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2%;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3.3%;衣着价格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3.7%;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3%;居住价格上涨6.8%。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8.1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2.8%。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5.22万人;乡村从业人员32.9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6109个,比上年增加2279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1万人,比上年增长16.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567人,比上年增长2.9%。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3.19%。全年培训农牧民工3.14万人,输转农村劳动力16.3万人,比上年增加1.5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地方财政收入2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9.4%。主体税种全面增长,其中,增值税11.36亿元,增长7.3%;营业税6.98亿元,增长34.5%;企业所得税3.77亿元,增长47.3%;个人所得税2.14亿元,增长32.9%;资源税0.68亿元,增长1.27倍;城镇土地使用税0.58亿元,增长18.7%;城市维护建设费1.06亿元,增长9.7%。财政支出82.63亿元,增长25.9%。 | RAG-ES | 2024-09-10 |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113亿元,比上年增长6.2%。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50.83万亩,比上年增加0.78万亩,增长0.3%。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4.84万亩,减少6.32万亩,下降8.9%;棉花种植面积47.16万亩,增加2.54万亩,增长5.7%;蔬菜、瓜类、制种、啤酒花、油料、药材、孜然等高效特色产业面积达到138.83万亩,增加4.56万亩,增长3.4%。主要农产品稳定增产。全年粮食产量33.22万吨,比上年减少3.52万吨,下降9.6%;棉花产量5.01万吨,增长11.34%;蔬菜产量115.25万吨,增长9.94%;瓜类30.61万吨,增长4.6%;水果产量17.22万吨,增长17.4%;药材产量7.62万吨,增长36%。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牛饲养量23.42万头,比上年增长3.1%,其中,存栏13.97万头,增长2%;出栏9.45万头,增长4.7%。羊饲养量567.93万只,比上年增长4.95%,其中,存栏341.92万只,增长5.9%;出栏226.01万只,增长3.5%。生猪饲养量43.28万头,比上年增长4.4%。其中,存栏20.46万头,增长3.6%;出栏22.82万头,增长5.2%。全市肉类总产量6.71万吨,比上年增长4.6%;牛奶产量3.63万吨,下降9%;禽蛋产量0.99万吨,增长1.3%。 | RAG-ES | 2024-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