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武城故城遗址

南武城故城遗址

共 3021字,需浏览 7分钟

 · -0001-11-30

历史沿革

南武城故城,始建于鲁襄公十九年(前554年),为鲁国武城邑治所。战国时为齐国占领,改称南城。西汉置南城县,又称南武城县。东汉复置南城县,后经各代至北齐废。
1990年春,进行土地整改时,在南武城故城遗址的东面和西北方发现汉、魏晋时期的墓葬三百余座,有竖穴土坑墓、洞室墓、砖室墓、石墓等。

遗址特点

综述
南武城故城遗址
南武城故城遗址依山傍水,地处要塞,既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也是东西交通的枢纽。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圆形,周长约5295米,西、南两侧多以南城山、苍山的断崖为屏障,东、北两面及南城山顶部平缓处依地势筑墙,东西最大径约1600米,南北最大径约1530米,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城墙
南武城东城墙
南武城故城遗址除利用山险约1730米为城墙外,其余部分根据建筑材料和构筑方式分为石墙、石包墙和土筑墙,现存宽度1.5米~42米之间,高度在0.5米~6.0米之间。石墙主要分布于南城山顶部外侧平缓的山脊地段,在苍山东端和南城山东北端山脊的上半部,也有小段分布。石墙墙体直接砌于山脊外侧,仅存外墙而无内墙,外墙基本以条石筑起,墙面修凿平整,斜直墙壁。石包墙即夯土城墙的内外两侧用石块包砌而成,分布于苍山东端和南城山东北山脊的中下部。
城门
南武城故城遗址
南武城在南、北、东北三面各辟城门1座,门道宽7~15米,现北城门遗迹为民房覆压。据考古调查得知,遗址内有大量建筑遗址,包括宫殿、街道、作坊、房舍等。宫殿区位于故城的中部,即南武城村北的台地。
农民起义军营寨旧址
曾子山富贵顶明义军营寨遗址
南武城故城遗址西、南两侧的山顶上有农民起义军营寨旧址。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居于南城山西麓吴庄村的王俊(又名王肖武)在此聚众起义,号称“九山王”。史学家称之为著名的江北农民起义代表,《辞海》有专条记载。蒲松龄《聊斋志异》有“九山王”一文,即指此事。王肖武起义军营寨遗址主要在富贵顶和苍山,现山顶上残存着大片的房基、饮马槽、石臼、旗杆孔、石门遗迹等,面积约30000平方米。
康成石室
富贵顶北面的透明崮有康成石室,为东汉经学家客居南城时所留。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市)人,黄巾起义时,曾避难于南城,并在此为《孝经》做注。宋乐史《寰宇记》载:“费县南城山西上可二里许,有石室,周回五丈,俗云郑康成注《孝经》于此。”郑玄在《孝经》序也说:“仆避难于南城山,栖迟岩石之下,念昔先人,余暇述夫子之志而注《孝经》。”石室为石灰岩溶洞,底面周长约20米,洞口门柱窝、墙基漕痕迹清晰可见。
清虚玄宫遗址
康成石室偏南为清虚玄宫遗址。清虚玄宫始建年代不详,由于年久失修,该宫现破坏殆尽。遗址现存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重修玉皇宫碑刻一通,碑高1.8米,宽0.8米,厚0.3米,记载了当地人徐勋等四人带头捐资修复此宫的事宜。
墓葬群
南武城故城遗址东、西北两面是东周至北朝时期的墓葬群。主要包括苗庄、花峪庄、涝坡、水泉沟、土桥等几个墓地,也包括曾皙父子墓、澹台子墓等,是平邑县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墓葬群。墓葬有竖穴土坑墓、洞室墓、砖室墓、石椁墓等,曾出土大量陶器、铜器等随葬品。
曾参墓
重要的墓葬有:曾晳墓,位于南武城故城东约200米处。曾晳,曾参之父,其父子均为孔子弟子。后汉王符《论侈葬》有“毕鄗之陵,周公非不忠;南城之墓,曾子非不孝”之语。曾参以孝著称,但简葬其父,历代传为佳话;澹台灭明墓,位于南武城故城东约1500米处的祊河南岸。澹台灭明,字子羽,孔子弟子,春秋名士,鲁国武城人。该墓原占地约1亩,封土高7米,与曾皙墓东西相望。1972年该墓被整为耕地,墓碑现已不存;曾参墓,位于南武城故城东约1800米处。曾参,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传人,后世尊其为宗圣曾子。曾参墓现为方形台地,南北、东西各约30米。

文物遗存

综述
南武城故城遗址有遗留下的陶质排水管道和筒瓦、板瓦、铺地方砖等建筑残件。城内出土过许多完整器物,像铜剑、铜戈、铜镞、铜洗及生活日用品铜镜、陶器等。
武城徒戈
武城徒戈
1973年,在山东潍坊寒亭区望留镇麓台村出土了四件铜戈,其中一件胡(戈援下刃接近阑的弧曲下延,并沿阑侧增升缚绳的穿孔,这部分称为“胡”)正面铸铭文“武城徒戈”。另一件胡稍残,内正面铸铭文“武城戈”三字。1991年12月,在临朐县沂山乡刘家峪村出土的铜戈上也铸有铭文“武城戈”。历史学家先生等认为是南武城铸造。
摩崖石刻
南武城故城遗址南面的苍山岩壁上有摩崖石刻,由于地处峰巅峭壁,石刻保护得很好。石刻共36字,分6行,全文为“琅琊太守郑□君所游处也,君爱山乐水,履仁怀智,良辰美景,遨而□焉,后生君子,揽而为适。”清光绪《费县志》认为,石刻用骈语,字杂,篆体秀润,有著名书法家的笔意,似唐代所刻。
摩崖造像
摩崖造像
南武城故城遗址西面的富贵顶南侧峭壁上有摩崖造像,共三龛。一龛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四月八日,摩崖造像,雕有菩萨像7尊,天王像2尊。现造像已残缺,石刻铭文亦较模糊;第二龛,位于第一龛右上方,龛高0.6米,宽0.3米。刻一坐式观音菩萨像,龛上部阴刻题记,内容为“费县和顺乡故县村……一村老小在山隐居避乱,发虔心刊镌观音菩萨一尊,永充供养。天会七年十一月初三日”(天会是金太宗的年号,天会七年即1129年);其三,在第一、二龛东南不远处的石壁上,造菩萨像1尊,现存轮廓,年代不详。
铜镜
铜镜,是南武城故城遗址出土文物的一大特色,数量多(110件)。铜镜种类有星云纹镜、连弧铭文镜、四乳禽兽纹镜、四神及鸟兽博局纹镜、多乳禽兽纹镜、简化博局纹镜、变异四神镜、蝙蝠形柿蒂纹镜、直行铭文双夔镜、盘龙镜、环状乳神兽镜、变形四叶风鸟镜、兽纹镜、飞鸟镜、半圆方枚禽兽纹镜等。镜型全为圆型,除装饰各种禽兽外,乳钉纹、栉齿纹、锯齿纹、内向连弧纹、博局纹、蝙蝠形柿蒂纹非常普遍。饰铭文的铜镜也很多,常见的铭文有“位至三公”“君宜高官”“长宜子孙”等表达渴望富贵、长寿等愿望的吉祥语;也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内清以昭明,光象夫日月”等用于赠答的诗文句;还有的饰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12地支及“尚方作镜真大巧,上有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等宗教内容的文字。部分铸有“尚方”铭文的铜镜,是官营手工业制造,铸造精良,纹饰清晰,线条简练流畅,铭文丰富。镜面多呈黑色,部分色黑似漆,光亮可鉴。

研究价值

南武城故城遗址,2500多年历史,规模大、延续时间长、知名度高、文物遗存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南武城故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南武城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郑城镇南、北一带。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南武城故城遗址,路程约49.7千米,用时约1小时7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